赤眉軍是怎樣的一支軍隊?

忘憂清樂閣主


赤眉軍指新莽末起事之農民軍。因作戰時將眉毛塗紅與區別敵我,故稱赤眉。《漢書.王莽傳下》: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琅琊人樊崇、徐宣為其首領,其部屬多為當時之饑民,他們沒有嚴密的組織,和正式的旌旗號令僅以語言約束,共同尊守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等簡律,各級頭領的稱謂亦沿用鄉間小吏的稱呼,最高者三老,次為以事,再次為卒吏,一般通稱巨人。

赤眉軍是新莽末期最能打,勢力最大的流民軍。自更始帝劉玄建都關中後,赤眉軍即自東白西流竄,更始二年公元24年冬,赤眉從武關與陸渾關(今河南嵩縣東北)二路進入關中,沿途越聚越多,至弘農華陰地方已擁眾三十萬。共奉漢宗室城陽王劉章之後劉盆子為帝。

赤眉軍於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攻入長安,俘殺劉玄,滅亡了更始政權。

赤眉軍本是由流民組成的軍隊,毫無紀律,其首領樊崇也沒什麼才略,擁奉的傀儡皇帝劉盆子亦是個毫無見識的頑童,他們佔據長安後,姦淫擄掠,無所不為,老百姓紛紛逃亡。赤眉軍吃光了長安城內的糧食,無以無生,便於宮中放了一把大火,丟下長安,架著劉盆子往西北流竄 。到了隴上又敗於隗囂,又逢大雪,士卒凍死無數,赤眉軍不得以,又竄回長安,沿途大肆發掘西漢皇陵,盜取珍寶。此時的關中已是大亂。建武二年26年關中大飢,以至人相食,赤眉在關中混不下去了,便大奔山東而來。劉秀得訊便於崤山、宜陽一帶佈下大軍,靜待赤眉。赤眉出關後行至崤山腳下,遭遇馮異軍大敗,餘眾逃至宜陽再遇光武帝大軍,其勢以窮,劉盆子同樊崇諸人捧上皇帝璽綬解甲降於光武帝,時為建武三年公元27年。

史書中記載赤眉軍盜掘長陵時姦淫呂雉屍身,我不太相信,呂雉死時已是61歲的老婦人,生時亦不受劉邦待見,嫌其色衰,更況時過境遷,至赤眉興起時已過去二百多年,呂雉屍身還能如初?諮對赤眉姦屍一事存疑。


賀灝


我是軍林縱橫!

赤眉,從字面上理解意思,當然是染成紅眉毛嘍。一支軍隊全部是紅眉毛,從歷史的角度看是不是有些萌呆了。今天大街上的小黃毛、小白毛,告訴你們2000年前人家就玩膩了這招。

其實,這支軍隊也不是始終保持紅眉,那工作量得多大啊!只是一次作戰,王莽派來的軍隊與赤眉軍即將開戰。而赤眉軍的首領樊崇擔心與王莽兵混淆不清,於是令自己部下都把眉毛塗紅以相識別,從此號稱赤眉。

赤眉軍首領為琅琊人(此處似乎總不安生)樊崇。公元9年,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代漢建立新朝,開始了新莽殘酷統治。他推行一系列所謂“新政”,嚴重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人民負擔,加上連年征戰、災荒頻仍,到公元14年,已經是“緣邊大飢,人相食”了。好了,到這個時候,造反就不可避免了。

於是公元18年,樊崇聚眾百餘人開始了他的征途……

赤眉軍一度聲勢浩大,發展到十餘萬人,數次打敗了前來進攻的朝廷軍隊,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各地。這當中還擁立了放牛的“劉盆子”為帝,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但是很快赤眉軍的剋星——劉秀出現了。劉秀的將領馮異打赤眉軍更是得心應手。27年,樊崇投降,後被殺。事實上,劉秀根本看不起樊崇,對投降前想談條件的樊崇特使傲慢地說:投降可以饒你們不死。對投降後的樊崇等說:你們肯定是心裡不服啊,不行給你們兵器,我們再來一次。

純粹的農民起義,總是有著極大的侷限性,史上有評價稱赤眉軍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這個小編是不太信的,史書不是記載,赤眉軍頂風冒雪到陝西咸陽“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軍林縱橫


赤眉軍是西漢與東漢之間這段時間的一支義軍部隊【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軍之一】



【赤眉:顧名思義就是眉毛是赤紅色的,當然這只是化妝而已,意在作戰時好分辨敵我雙方(就類似於做標記一樣,有的會纏白毛巾、有的包統一顏色頭巾一樣】

赤眉軍於天鳳5年(公元18年)在山東一帶起義(首領是琅琊人樊崇)

赤眉軍以泰山一帶為根據地,發展迅速,短短几年時間就發展至數萬人【農民軍嘛!其主要成員自然是農民組成。而赤眉軍也與中國其他起義的農民軍大似相同-就是文化水平不高,以掠奪為主】



隨著赤眉軍的發展,在公元22年,王莽排除十萬大軍企圖將其剿滅,接過慘遭失敗。隨後赤眉軍聲勢逐漸壯大,兵員發展的十萬之多,其勢力範圍更是擴大到青、徐、兗、豫州等重要地區。


後來赤眉軍開始涉及政治方面的事,但其始終整體水平不高,自身格局太低。隨後引發各種矛盾,開始發生內鬥。長年的內鬥使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最後被劉秀部將馮異擊敗,最後於公元27年徹底被擊敗,樊崇被殺。

其實赤眉軍與中國曆代的其他農民起義軍沒什麼大的區別:都是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以掠奪為主、起義初期本是底層人民想翻身做主人,但其格局始終太低而難成大事。只是名字好聽而已。


左將軍


赤眉軍是西漢末年新莽政權時的一支農民起義軍。王莽篡奪西漢政權建立新朝後,施行新政,加劇天災人禍,更激化了社會矛盾,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綠林、赤眉、銅馬、青犢等是幾支較大的起義軍。赤眉軍在與王莽軍作戰中,為區別王莽軍將眉毛塗紅而得名,領導人是瑯琊人樊崇。赤眉軍起于山東莒縣,在青、徐二州得到發展壯大,多次大敗新莽軍,赤眉軍發展到十多萬人。開始赤眉紀律嚴明,“殺人者處死,傷人者償創傷”。後來新莽政權被起義軍推翻,綠林軍擁漢裔劉玄稱帝,年號更始,定都長安。赤眉軍起初承認更始帝,但終因分封不公,赤眉綠林分裂,赤眉軍率大軍30萬西攻長安,滅更始,另立15歲的牛官劉盆子為帝,成立建世政權。入主長安後,赤眉軍為籌糧大肆搶劫,放鬆軍紀,大失民心,西出無望,只好東歸,在崤山谷底被劉秀大將馮夷率軍堵截,赤眉軍死傷過半。後餘部又東退陷入劉秀軍的重重包圍,飢寒交迫的赤眉軍最後向劉秀投降,建世政權滅亡,樊崇被殺,赤眉起義失敗。

綜觀赤眉起義的興敗,天災人禍,軍紀嚴明,大敗新莽軍,在自己起事的地盤活動,是其興勝的根本。沒有與更始政權合作好,相信自己的強大,與綠林分裂,輕起戰端,是其走向失敗之始;傾巢出動,西進長安,輕以放棄山東根據地,是其失敗之主因;進佔長安,建立政權,樊崇等起身貧賤,見識不廣,眼光不遠,只知抓權,沒有廣泛宣傳,正確安撫長安豪強和百姓,軍紀渙散,為籌糧肆意搶掠,毀漢陵,虐百姓,大失民心,是其失敗之預兆;劉秀文韜武略,根基已穩,軍壯兵強,漢室之裔,名正言順,四方歸服,大得民心,天下之大,已無赤眉容身之地,赤眉之敗已成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