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身上有日本的影子,低欲社會的陰雲在頭頂盤旋

上一篇文章《不買房,不消費,不結婚,不生子,我要葬送資本主義的未來!》

老常通過自己對於現狀的理解給大家講述了現在中國年輕人的一個思想趨勢,大家反響熱烈,感謝!

這篇文章將以日本為例,重點講述上文提到的“低慾望社會”到底是什麼,大家請接著往下看。


瘋狂的日本

二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和其他參戰國一樣(美國除外),基本上就是一片廢墟。整個東京在李梅將軍的轟炸和火攻下早就已經千瘡百孔,連首都都成這樣了更不用提其他地方了。

但是,這卻是日本戰後前中期經濟騰飛的一個必要條件——需求,大規模的需求。

上到統治精英,下到平民百姓,無一不想重返明治維新時期的風光與昔日強國的美夢,再加上美國的援助和朝鮮戰爭所拉動的巨大需求,日本經濟在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出現了騰飛,這使日本一下子從身無分文的戰敗國一躍成為了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人從來沒有這麼富有過,富有到什麼程度呢?

日本大媽們去買奢侈品價格連看都不看,就直接開始“掃蕩”,她們的財力比中國大媽還要強;日本富豪甚至直接買下了紐約的洛克菲勒大廈(至今美國人都覺得很氣憤);東京的房地產直逼美國紐約甚至超過紐約。在這段時期,日本經濟一路高歌,人們自信心十足,彷彿繁榮永遠不會停止上揚,日本人的自信取代了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自卑。

中國身上有日本的影子,低欲社會的陰雲在頭頂盤旋

紐約洛克菲勒大廈


不堪一擊的繁榮

日本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經歷了不少金融危機,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這場席捲了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風暴把日本打得體無完膚,但歷史之神留給日本的時間只有十一年,2008年另一場破壞力更大的金融危機更是把日本打的奄奄一息。

按理來說,金融危機很正常,資本主義國家都有金融危機,但是對於日本來說金融危機損害的,還有老百姓的自信心。前幾次大的金融危機為日本百姓的這堵信心牆安裝“炸藥”。

2011年日本大地震終於引爆了這枚“炸藥”,不少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目睹了日本從頂峰走向低迷的全過程,再加上大地震更加為日本新一代年輕人帶來的一個疑問:既然建成了都要被毀滅,那為什麼要建呢?神出鬼沒的金融危機和無法預料的天災人禍迫使日本百姓走向一個極端:拼命儲蓄。

中國身上有日本的影子,低欲社會的陰雲在頭頂盤旋

在沒有人能夠精確的告訴老百姓下一場地震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來,下一次金融危機什麼時候爆發的情況下,防患於未然就顯得格外重要,儘管銀行利率低到不行甚至為負利率,但是起碼對資金有保險作用,而這一場存錢運動卻對於日本經濟就是一場災難。

不論公司怎麼宣傳國家怎麼刺激經濟,日本的百姓就是不為所動,一切政策一切措施都石沉大海。資本家生產的LV、GUCCI這些老一輩都有,而且還便宜,樣式也不難看,無論資本家們如何宣傳,如何促銷,年輕人依舊不為所動。

房子、車子這些在中國人看來是結婚必需品的東西在日本年輕人中顯得不值一提——租房子就可以了,車子可以用公交和地鐵來取代,那何必要花幾百萬買一間房子或者幾十萬買一輛車子呢?

人們不斷壓縮慾望使之可以被自己的經濟能力所容納。

對於個人和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企業需求不足,為了穩定利潤,於是就開始裁員,裁員之後,消費更加低迷,於是又得裁員,裁員又導致需求不足,又得裁員……安倍晉三為什麼能上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的安倍經濟學可能可以把日本帶出困境。

中國身上有日本的影子,低欲社會的陰雲在頭頂盤旋

安倍晉三


低欲社會沒有出路

東京、大阪、銀座這類一線城市的房價因為人口大面積的聚集導致不斷被炒高,鄉下的房價卻因為人口流出而不斷地貶值。經濟不景氣所以有工作能力的人便不斷地向一線城市移動,許許多多的鄉下開始變為“鬼城”,導致經濟發展更加不均衡,然後又有工作能力的人又只能不斷地向一線城市轉移;再加上大城市享有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險等等都比鄉下誘人,因此年輕人會更願意跑到一線大城市。這些原因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出現一線城市不斷向超大型城市發展,鄉村因人口勞動力不足而產生大規模的土地閒置,因為土地荒廢所以又不得不向一線城市靠攏,又加重了土地荒廢,惡性循環。

但是向大型城市移動並不意味著能有更好的工作,或者說階層移動並不是簡單地從鄉下移動到大城市,他需要一些上升通道,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上升通道。

但對於一些日本青年而言,教育這一上升通道已經被阻塞的差不多了。

中國身上有日本的影子,低欲社會的陰雲在頭頂盤旋

在日本有種常見的現象,到了午餐時間,有人提議出去吃飯,然後大家都點頭同意,但接下來每個人從揹包裡拿出了一本用心放好的打折餐券開始商量哪一家店十二點折扣最多,哪一家店下午六點折扣最多。這種情形在中國很少見吧,但在日本,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

日本的TOP級別院校,如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這類,進去讀四年書出來能把一個人搞得傾家蕩產。為啥?學費。這類TOP級別的學校學費高達幾百萬日元(人民幣比日元接近1:20),讀出來的人除了精英家族的子弟基本上身上都有一大筆學生貸款要還,這也很大程度上將一大批寒門子弟拒之門外。獎學金,國家教育基金這些福利面對學生貸款也是杯水車薪。

而且不少日本青年在大學讀完出來之後只能在網吧過夜,但是日本的網吧和中國的網吧又不一樣,但日本的網吧比中國的網吧又人性化很多,不僅有單間,單間裡還有衛生間、色情片、菸灰缸以及單獨的空調,2-4平米的廉價迷你空間是他們的“家”。

中國身上有日本的影子,低欲社會的陰雲在頭頂盤旋

日本網吧


低慾望社會的“陰雲”

日本歷史上經歷了泡沫經濟時代,他們的父輩曾眼睜睜看著房價從高位到腰斬再到谷底,從“買下整個美國”,到“失去二十年”,許多人到現在還無法還清當年的鉅額銀行貸款,房價已經跌成四分之一了,貸款卻一分不少還要繼續還。

當今的日本年輕人之所以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沒有慾望,根本的原因他們見過父輩們泡沫經濟時代的悲劇,以至於他們不敢!以他們的能力,買不起房,也供不起下一代,想結婚也不敢結婚,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去承擔新的住房與子女教育開支。不穩定的收入也導致許多人不敢產生過多的奢望,一款名牌的奢侈品,一趟奢華的歐洲之旅,一件新的大衣,都成了不敢奢望的事情。無論“消費升級”、“品質生活”的噱頭吹的多麼響亮,人們也不願意把錢拿出來消費。沒有活躍的消費市場,就不會有產業的全體系繁榮,日本工業、日本科技在互聯網時代的落伍,也與此息息相關。

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

沒錯,現在的中國,有著日本的影子,低慾望社會的陰雲,已經在我們頭頂盤旋了。


下一篇文章,老常將為大家帶來我對目前日本“低慾望社會”現狀的宏觀破解之法,你的關注是對老常最大的支持,感謝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