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年級3:寫給一年級父母的一封信,這9個「不要」很重要!

父母知了

開學已經一週了,做了3場一年級父母成長營活動,無論是現場互動,還是線上留言,都可以感覺到父母的學習需求,因為在中國做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社會化訓練。做父母只是一個自然屬性,生下小孩就以為完成了任務,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這依然沒有脫離動物性範疇,僅僅是一個自然狀態。在一些發達國家,做父母之前是需要經過很多培訓,掌握一定的育兒知識和心理學儲備,這才可以信心滿滿的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同時,需要父母不斷反思,不斷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這是一個生命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過程,而不是單向的輸出。

“我老公昨天聽了您的分享,特地讓我請假繼續來聽一場,他說很有用,很有積極的力量,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大人都是有幫助的。今天現場來聽,感覺很好,自始至終沒有分散注意力,您說的很有道理。”

聊聊一年級3:寫給一年級父母的一封信,這9個“不要”很重要!

“感謝陳老師今天為我們家長上了一堂成長課,希望這樣的課程能經常召開。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父母開始意識到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教育的關係,這已經是突破了,因為在過去固有的思維定勢裡,總是認為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情,父母撒手不管了。

​在這一週和許多一年級孩子的父母接觸中,還是看到一些問題,今天的文字算是對這些問題的一個看法,以後可能也會用類似短章信箋形式集中反饋一些育兒話題。

1.不要瞧不起孩子

父母發現孩子完成任務是比其他孩子慢或者錯誤多一點,經常會脫口而出:“你怎麼這樣笨啊!”或者“你是木頭人嗎?寫得這麼慢,急死人了!”

父母這類貶低孩子的言辭看似不經意間,但依然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孩子會過早的自我否定。那些自卑的孩子,父母中往往有一個人經常會對他惡語相向,一直用瞧不起他的言辭打擊他,這應該是被許多例子證明的。

聊聊一年級3:寫給一年級父母的一封信,這9個“不要”很重要!

2.不要恐嚇孩子

有的父母經常會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因為他們從小也是這麼過來的,他們不知道除了恐嚇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家庭教育方式,而恐嚇同樣會減弱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把你扔到路邊不許回家!”或者“你再寫不好,屁股就要打紅了。”

這些父母講這些話是輕描淡寫的,但孩子聽來卻是雷霆之力,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可能也有的父母確實實施過一兩次暴力體罰,讓孩子很驚恐。

3.不要靠“賄賂”讓孩子學習

有些父母在一年級開始的時候,就許諾孩子,如果分數考好了,就給買什麼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物質“賄賂”會引發孩子學習的動力由內在積極性轉向外部物質利誘。孩子就不是為學習建立起良好自我觀念,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甚至會產生很強的負面作用。曾經有一個孩子就是因為父母從小靠這個激勵他學習,後來胃口越來越大,要的東西越來越昂貴,一旦不滿足就以罷考來威脅,父母最終自食苦果。

聊聊一年級3:寫給一年級父母的一封信,這9個“不要”很重要!

4.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一年級的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過了幾天,孩子可能又會犯同樣的錯誤,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麼又犯同樣的錯誤呢?”其實這是父母的一廂情願,被逼的許諾不是真正的諾言。

媽媽該知道,逼著小孩許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被逼的許諾和被逼的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內心崩潰。另一方面,被逼的許諾是廉價的,經常會被打破,以後孩子就會失去對許諾的真正理解, 變得口是心非,習慣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5.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孩子上了一年級,會進入更開放的圈子,父母過度監督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沒有能力自主,不能照料自己。我們還得管著你一切行為!”

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聊聊一年級3:寫給一年級父母的一封信,這9個“不要”很重要!

6.不要對孩子喋喋不休的說教

在對孩子的訪談中,有一類行為是讓他們感到厭煩的,那就是父母總有一方,主要是媽媽經常會喋喋不休的說教。這個和第一點“瞧不起孩子”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說教的過程中包含著貶低孩子的意識在裡面。當然,喋喋不休的說教本身也是自成一體的,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

父母要真正做到的是言簡意賅,情緒平穩,有條理地向孩子傳遞信息,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

父母在一些家庭內部規則上應該寫上一條:給他做事留出預定的時間。而不是立刻要求他幹什麼,舉個例子吧,孩子正在堆積木,你不能打斷他,要他立刻去做另一件事。而是應該是提醒他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小軍,差不多再過十分鐘,你該去完成練字了!”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有獨立判斷的十分鐘時間。同時,也可以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要求一年級的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培養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是有阻礙的,這種做法需要提醒父母注意。

聊聊一年級3:寫給一年級父母的一封信,這9個“不要”很重要!

8.不要縱容孩子過分

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裡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例如有的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吃飯沒規矩,上座不顧其他人,只顧自己搶著吃,把好吃的一個人吃光。然而,這樣的孩子以後到了公共場合就會被他人所恥笑,上一次出現過高鐵霸座男,儘管是一個什麼研究生高學歷的人,但素養極差,可以想見他小時候就是一個被父母縱容到了極點的人,完全不顧社會秩序。

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一年級孩子的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主要看父母的心情。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他就會察言觀色,根據父母的情緒選擇應對的方式,一些小大人似的成熟就是這麼來的。而如果尺度統一,依家庭規則辦事,符合社會秩序的一般要求,那麼孩子就不會見風使舵,而是規規矩矩,按照規則來。

一年級孩子需要父母用統一尺度,可信可靠的規則來教育他,這樣他反而成長的更好,更順利,更有規則意識。當然,因為父母期望於他的,是孩子的年齡能達到的行為水準,如果超越了他的年齡和心理界限,這對他的自我觀念形成並無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