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韓國人總覺得什麼都是他們的?原來從唐朝就開始「偷」

唐太宗貞觀年間(626-649),盛夏時分,玉潤山(今陝西省藍田縣的王順山)悟真寺的一個小和尚,晚上燥熱難耐,跑到寺門外的藍溪洗澡,忽然聽見有人誦讀《法華經》,聲音清晰卻極為纖細,似乎是從極遠的地方傳來的。

當時,明月如盤亮如白晝,藍溪又在山上,小和尚環視四周,方圓幾十裡一覽無餘,卻一點人間燈火都沒有,更別說尋到誦經聲的來源了。小和尚不禁感到詭異,匆匆回到寺內,告訴方丈和所有的師兄弟,大家都感到小和尚唸經唸到幻聽,都不以為然。小和尚無助,只得睡覺了。

第二天晚上,堅持真理的小和尚死拉硬拽帶著幾十個師兄弟一道來到蘭溪畔,側耳傾聽,果真又聽到細微的誦經聲。大家四處查找,找了半天,都一致認為聲音來自某處地下。結論一出,大家都嚇壞了,匆匆留下標記屁滾尿流地回到寺內。

為什麼韓國人總覺得什麼都是他們的?原來從唐朝就開始“偷”

第二天白天,在方丈的親自主持下,寺僧傾巢出動,人人拿著鏟子鋤頭,來到昨晚標記處開挖起來,掘地三尺之後,總算挖出了一個骷髏,骷髏幾近腐朽,唯獨嘴唇和舌頭鮮亮潤澤,似乎還能活動——這就難怪還能誦經呢。方丈唸了一通往生咒,令人取來石函,將骷髏裝進去,帶回寺內供奉在千佛殿西軒之下。

從那以後,每晚夜半時分,石函內就會一如既往地傳出細微的誦讀《法華經》的聲音,完全能跟現代的復讀機媲美了。此事一出,立即引得長安善男信女成千上萬前來觀看,進而頂禮膜拜虔誠祈禱,悟真寺香火為之鼎盛。骷髏唸經也就成了遠近聞名、轟動一時的奇聞,被廣為傳頌。“石函誦經骷髏”成了鎮寺之寶。

唐玄宗開元末年(741),有新羅僧人來此掛單,他雖是僧人,但居心叵測,覬覦石函異寶已久。一日,趁寺僧下山做法事之機,新羅僧人盜取石函而去。寺僧發現後,通報官府懸賞緝拿,可惜已經晚了,蓄謀已久的新羅僧人早有接應同黨駕船在海邊等待,石函自此流落朝鮮半島,後不知所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