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德國要極力維持歐盟?

吳帥澎


二戰後,歐洲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兩次世界大戰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歐洲整體實力下降,對對海外殖民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越來越弱。而在歐洲各國內部,不得不面對戰爭消耗帶給本土工業的嚴重破壞。傲視全球兩百多年的歐洲,迅速衰退,不再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國際格局變化巨大,歐洲反而被淪為新崛起的世界兩大超級大國,美國和前蘇聯爭霸的前沿陣地。

戰後,歐洲還是在美國的援助下,才能在較短時間裡恢復實力。可是,在美蘇爭霸的格局下,歐洲要真正從政治經濟危機中解脫,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歐洲各國就必須團結一致,聯合起來,組建經濟政治聯合體,以此來在美蘇博弈中不至於被淪為炮灰的地步。

而在推動歐洲經濟政治聯合體的進程中個,令人意外的是,不是英法兩國,而是二戰後一敗塗地的德國(西德)最為積極,起到了主導作用,加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我們可以先看看歐洲一體化的進程:1952年,法國和德國組建了歐洲六國煤鋼聯合體,這就是歐盟的雛形。1965年,聯合體升級為歐洲經濟共同體,並逐步吸納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各國。1993年,在德國的主導下,共同體升格為包括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歐洲聯盟。1999年,德國撮合了“歐元”作為共同貨幣,,進一步加深了歐盟一體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德國(西德)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歐債危機中更是表現突出。

那麼,為什麼是德國,而不是英法積極推動歐洲整合呢?雲石君將做簡要分析。

第一、地處歐洲中心的地緣格局。

從歐洲大陸的地緣格局來看,德國地處歐洲“十字路口”,並處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國家的包圍之下,西有緊臨的法國,東有實力雄厚的蘇聯。在這種局勢下,德國處在冷戰前線,在美蘇勢力夾縫中,怎不恐懼?

再加上德國本身的地緣實力有限,國土面積不大,缺乏戰略縱深,東西南部被西方國家包圍,東邊又是蘇聯,處在了四戰之地。

當時,在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強勢推動下,殺傷性武器威力巨大,大規模戰爭摧毀性極大,況且在東邊就是軍事力量超強的蘇聯。西德要是再想通過軍事做大做強來稱霸歐洲,肯定要被立馬碾壓,被四方聯合打擊。西德的體量是承受不起核武器的破壞的。

與其不自量力通過軍事來挑戰強國霸權,還不如以經濟形式為紐帶,融進歐洲區域經濟廣泛合作的大潮中,整合歐洲,抱團取暖,促進戰後經濟復甦。

第二、歐洲一體化利於德國拓展歐洲影響力。

經過普丹、普奧、普法戰爭後,德意志實現了統一,並藉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憑藉自身歐洲地緣中心的位置,快速成長為工業強國。一戰前夕,德國經濟已躍居歐洲第一。

不過,戰爭太過殘酷,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均戰敗,國力大衰,國際地位驟然跌落。二戰後,德國國土更是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國內工業體系全面崩潰,遭受非常嚴厲的制裁。已無實力再去爭奪歐洲霸主,更何況和美蘇對抗。更糟糕的是,身處東西方勢力夾擊之下,連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

作為作為二戰的戰勝國,英法似乎更迫切的希望整合歐洲,好像怎麼也輪不上西德去當這個推動者。不過,英法對整合歐洲提不上興趣,這是為什麼呢?

英法是有著豐厚家底的老牌殖民大國,就算被戰爭消耗了太多,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它們仍可以通過殘餘的世界影響力為自己謀取足夠的利益。統一後的德國雖然發展迅猛,一度經濟超過了英法,但他畢竟是新貴,家庭不像英法那樣豐厚。而且,二戰後受到嚴厲制裁,更是讓其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歐洲一體化,成為了拓展自己地緣影響力的重要籌碼。

那麼,德國憑什麼去推動歐洲一體化?

雖然,戰爭摧毀了德國大部分工業基礎,但還有技術人才積累的優勢,還有在冷戰中處於東西勢力夾縫的區位優勢,使其有左右逢源的資本。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德國經濟逐漸復甦。但德國的地緣實力有限,只有實現歐洲一體化,德國才能利用其諸多技術人才等優勢,將影響力拓展到本土之外。一方面,德國可以尋找到增加財富的地盤,另一方面,也可以控制歐洲資本流動的規模和流向。

具體來講,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德國可通過工業競爭力的優勢,實現貿易順差,並讓歐洲實體經濟中的資本流向德國。同時,德國又可以在國際資本市場大規模、低成本地吸納金融資本,讓國際熱錢流向德國,再以資本輸出的方式將鉅額資金“二次分配”到其他歐盟國家,創造更多的增量財富,讓其他國家也能嚐到點甜頭,形成良性的資本循環。在這個資本循環過程中,德國扮演了“歐洲銀行家”的角色。推動歐洲一體化,可以鞏固德國在歐盟的影響力。

第三、獲得更多國際話語權。

二戰後,歐洲整體衰落,世界進入到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中,歐洲的國家話語權也急劇銳減。

二戰後的德國,政治和軍事受到嚴重製裁,深受美國鉗制。而又處在美蘇對峙的夾縫之處,本身地緣實力又有限,使得德國單憑己力翻身困難,更別說取得大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美蘇爭霸下,不管德國是親美還是親蘇,註定都只是個跑腿的,難以恢復站前的世界地位和國際話語權。但是,德國絕不甘心成為美蘇任何一方的馬仔,而整合歐洲的政治經濟等,打造歐洲共同體,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才有機會獲得大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在經濟實力和工業競爭力的推動下,德國可以將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領導力,進而主導歐盟。德國可以以歐盟為基,將自己的野心隱藏歐洲的集體行動中,以“歐洲”的名義和渠道投放自身影響力,爭取更高的國際地位、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同時,在美蘇爭霸的格局下,也能增加自身安全的籌碼。

德國正是認清了這些事實,才必須推動歐洲一體化,來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權力,再次崛起。在歐洲一體化的過程中,德國的前途和命運與歐盟的發展緊密關聯,隨著歐盟地位的上升,德國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優勢也更加明顯。歐債危機的爆發,更是鞏固了德國在歐盟中的主導地位。可以說,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你,歐盟的發展會有濃重的“德國色彩”。

不過,歐盟作為一個鬆散的聯盟,和平時期,可以有效維持歐洲的統一,但當歐盟和成員國本身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成員國首先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先,選擇脫歐。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還能維護歐盟的統一嗎?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86。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我以我的理解說一下,首先天下沒有無利不起早的事情。德國這麼做肯定對他是很有利的。那麼有哪些利益呢?

1。歐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無論經濟和政治影響力肯定是大於德國的。可是在歐盟內部主要是那幾個國家領導呢?德國,英國,法國,三駕馬車。其中法國沒什麼好講的基本跟著德國走的,雖然他們在歷史是有很大的隔閡。英國呢因為經濟和軍事及其他方面日間衰落,基本沒有德國發言權大。何況英國還要推歐了。總之一句話,德國是最大的領導國。這麼一看就知道了。德國可以利用歐盟來增加自己國家所達不到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話語權和影響力。比如歐盟制裁俄羅斯,那是整個歐洲一起制裁。為什麼在東烏戰事調停上是由德國和法國去調停呢?如果僅僅是德國一個國家去制裁俄羅斯,你猜普京會不會理默克爾。畢竟德國的經濟體量不像中國和美國體量那麼大

2.經濟上,歐盟猶豫內部個成員國之間簽訂通用的各個貿易協定,基本沒什麼關稅啊,漫遊啊什麼的。基本旅遊,貿易自由流通,貨幣還一樣的。所以可以大大促進各個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發展。那麼這其中誰的產品競爭力最強呢?德國!

3.軍事,軍事上其實沒什麼,因為歐盟畢竟只是一個經濟組織。雖然成立之初終極美好願望是政治上可以是發出一個聲音。但很難。而且大部分成員國是北約的。北約受美國領導的。

基本就是這樣的吧,所以德國當然不希望歐盟解體,因為他是領導啊!並且他可以發展本國經濟啊。當然也有很多不利的地方,但和有利的比,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遺落拜拜


歐盟是目前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國家經濟與政治組織,對歐洲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當前部分歐洲國家所獲得發展成果離不開歐盟的積極作用。這其中也包括歐盟的三駕馬車之一——德國。

二戰結束後,德國基本成為戰後廢墟,如何再度使德國復興,並擺脫戰敗國身份,走一條不依靠對外戰爭的發展路線,就成為當時西德的阿登納政府的考慮的重要問題。當時的美蘇冷戰格局已經形成,歐洲不能再陷於分裂。阿登納政府選擇了西德加入西歐一體化的道路,先努力促成法德和解,再在經濟領域尋求西歐一部分國家一體化的道路,從而成功啟動了早期歐洲一體化的歷史進程。從歐洲煤鋼共同體,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到創建歐洲經濟共同體這一系列過程中,阿登納實現了西德的全面復興,短時間內就使得西德成為世界上的重要工業國,取得與其他西歐國家平等的地位。後續西德又利用新東方政策調整同蘇聯國家集團的關係,使得西德真正成為在兩大集團都可以遊刃有餘的國家。兩德統一後,以科爾為總理的德國政府繼續推行積極的歐洲一體化政策,以鞏固德國的發展成果。

雖然冷戰不久後就走向終結,但德國的一體化政策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其仍然認為,歐洲一體化可以促進德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這是由德國的地理位置所決定,其地處歐洲中部,有眾多的鄰國,有條件大量出口工業品維持國內經濟。同時,歐洲一體化大大提高了德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僅靠德國一個國家根本不能同當前的大體量國家抗衡,只有依靠團結的歐洲,德國才能在21世紀繼續享有世界經濟強國的聲譽,也更能被歐洲國家所接受,同歐洲社會的大家庭共同發展。


法大庶吉士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促使德國極力維持歐盟的理由是——經濟一直向好。在其它歐盟國家在泥潭撲騰時,只有德國在2017和以往的年份裡國家財政是有盈餘的。有了錢,說話自然就有了底氣。二,道義上的負債感。 由於二戰對歐洲人民的傷害,德國曆屆領導人都肩負著沉重的負債感;拉其它歐盟國家如希臘一把,就成了天經地義的義務;三,人口老化和低出生率。維持一個統一的歐洲,意味著歐盟其它國家的適齡勞動人口可以"無障礙"的進入德國勞動力市場,為德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其實,歐盟內部是充滿危機的。西歐的德國的默克爾為歐盟搭建了一座橋,接納來自西亞和北非的移民;而東歐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卻築起了一道牆擋住了這些移民。日前,德國組閣失敗;荷蘭三月選舉結束後,總理呂特用了208天才組閣成功;英國脫歐;波蘭白人民族主義者和親納粹分子在華沙大規模上街遊行;歐盟將不願意接受難免配額的國家告上法庭;等等。所有這些似乎又預示著默克爾維特歐盟的打算必定要落空。

儘管從理論上說每一個入盟的國家都必須遵守入盟條款《哥本哈根條款》,但有的確事後反悔,如匈牙利和波蘭。法國和德國可以擺平某些西歐國家,但卻拿匈牙利和波蘭毫無辦法。所以,歐盟內部可能還會組成若干更小的盟國,如"核心層"以及"外圍成員國"。

默克爾大媽維持歐盟的計劃任重道遠。


閒看秋風999


樓上幾位大神說的都很好。

歐盟是各歐洲國家的鬆散組合體,在日益發展的社會面前,組合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組合歐盟可以在世界範圍內發揮更大的作用。並且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為維護歐盟的集體利益做到更好。

知道組合的好處,然後就要看看歐盟裡面有什麼國家了:1.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等。2.新生代資本主義國家法國、德國等等。3.後經濟時代東歐國如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乏力,東歐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落後,只有德法等國經濟發展較快後勁實足。錢多自然說話就硬氣,在一個組織中起主導作用的自然是金主。德國恰好屬於此類。

德國是二戰受懲罰國,其個人在國際社會發聲,別國是有警惕的。即使在歐盟內部他也很注意自身的言行,賠款、道歉、懺悔等等為的就是發展德國,重新強大起來。而歐盟是就是這個舞臺,利用好德國註定會逐漸強大起來!

個人意見,望各位大神批評指正!


張泉城1


德國極力維持歐盟,自然是因為歐盟的存在符合其根本利益。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維繫歐盟不僅符合德國利益,同樣也符合歐洲大陸各國、乃至世界局勢的利益:歐盟維繫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和平。歐洲歷史上城邦林立,德國真正成為統一的獨立國家的歷史,如果從俾斯麥算起,也才不到兩百年。但就在這短短的兩個世紀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普丹戰爭、一戰、二戰……二戰結束前,德國這片土地從來沒有出現過持續穩定的和平時期。大小邦國為了爭奪利益,德國境內的戰火硝煙不曾斷絕,與法國波蘭等鄰國之間衝突矛盾不斷,兩次世界大戰甚至波及到了全球範圍,對人類歷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歐盟的建立與存在,首先使德國從經濟上與歐洲鄰國結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盟內零關稅,人才、商品、資本、服務自由流通,貨幣統一……到2017年,連漫遊費都取消了。在德國外交部工作和交流期間,我多次聽到德國外交官、政治家、學者由衷地感嘆說:“這是我們德國曆史上最好的時代:終於不用跟鄰國打仗了,可以跟你們中國人一樣安心搞經濟建設。”

就衝這一條,德國也得心甘情願不惜花費力氣與金錢來維持歐盟。

具體分析,歐盟的存在從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角度,也都符合德國的利益。

從經濟上看,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即歐盟前身)成立,聯邦德國即為創始成員之一。關稅減免措施逐漸構建起歐洲統一市場,生產要素自由流通。對德國尤其重要的是兩點:其一、統一貨幣歐元。宏觀地說,歐元的價值反映的是歐洲的經濟實力,可以說,歐元區拖了德國經濟的後腿,拉低了德國貨幣的價值,無形中實現了德國馬克的“主動貶值”,在對外貿易中佔據優勢。其二、德國最為歐元區政治最穩定、經濟最繁榮的中心,吸引到大筆優質投資,同時也吸引了西班牙、希臘等許多歐洲國家的高素質人才前來就業,這在德國境內創造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

政治上看,德國作為歐盟的核心成員,獲得了顯著的國際影響力。你想,德國是二戰戰敗國、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基本無軍事力量,單論政治影響力其實受到很多限制。也因為自身國土面積、人口的限制,德國沒有足夠的體量,與美國、中國、俄羅斯這個級別的對手相抗衡。然而在歐盟內部,隨著英國退歐,德國與法國的立場愈加舉足輕重。

有時候不能不感嘆,歐盟真是一個天才的政治設想。不過面對難民危機、各國利益的角逐,德國和法國能否力挽狂瀾,維持歐盟的凝聚力?值得持續關注。


陳皮果子


一:政治原因

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及戰敗國,既不是常任理事國,本土至今還被駐軍,其政治影響力很低,歐盟是法德兩大核心,德國可以憑藉在歐盟中的地位來擴大自身的話語權,為自己謀求大國政治地位,進而發揮對世界的影響力,歐盟一旦解體,法國好歹還有常任理事國和“非洲憲兵”的影響力,德國就什麼都沒有了,德國不可能甘心扮演一個純經濟強國的角色。

二:經濟原因

德國在歐盟經濟獲利最多,由於在統一的歐盟市場內部關稅為零,德國可以憑藉強大的製造業實力獲得貿易優勢,如果歐盟解體各國關稅自定德國產品優勢就有限了。歐盟一旦解體歐元就會消失,而歐元只是原德國馬克的擴大版,為德國所控制,歐元體系本質上是德國版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德國通過控制歐元讓歐元貶值給本國產品出口提供有利條件,而貶值的後果由整個歐元區一起承擔,德國國內的貨幣風險就被分散了,由於是在歐盟這個大框架下也不用太擔心被指控為“匯率操縱國”。通過在歐盟的話語權還可以制訂有利於自身的政策,比如日本汽車競爭力很高,歐盟為了壓制日本汽車在區域內的競爭力,提高進口關稅,使日本汽車的競爭優勢下降,相信德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滅法者


1,從歷史上看,德國為擺脫挑起二戰的罪魁禍首的尷尬地位,極力維持歐盟,體現改過自新的決心和毅力。

2,德國為擺脫二戰戰敗國的政治地位,需要合理合法合情的政治方向,歐盟作為不可多得的政治方向選項,德國頗加珍惜。

3,曲線實現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沒有實現的徹底影響歐洲控制歐洲的目標,今天德國在歐盟中獲得成功控制影響歐洲。

4,由於德國無論工業、科技等很發達,需要市場把國內生產轉化為經濟效益,歐盟無疑是德國最近、最大、最好的市場。歐盟市場對全球都是誘惑,域外比如中國、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都很重視歐盟市場,迫使德國不得不更加珍惜維持歐盟。

5,出於向國際政治大國的需要,眾所周知,德國現在不算國際政治大國,國內還有外國駐軍,軍事發展受到種種限制,國內政治受到種種制約。德國想實現正常國家的身份,必須依附於一個自己為老大的國際組織,歐盟就是唯一一個能給德國提供舞臺的國際組織。

我們看到,德國正是充分利用歐盟才實現了國際話語權,才讓德國經濟迅速恢復並領先國際社會。這給另一個同樣地位的法西斯軸心國帶了個好頭,做了榜樣,但那塊茅坑的石頭,死不開竅,仍抱著軍國主義不放。確實值得世界警惕。

從德國維持歐盟中可以看到,大國的發展之路,軍事不是首選,也不是好的選項。大國的成功發展有且只有得人心者得天下一條最好的路。所以應該為祖國點贊:中國這方面比任何一個國家做的都好!!!


詩人的眼睛83314


沒了歐盟,德國可以說在世界上發揮不出什麼大的影響力。德國是二戰戰敗國,同時也是一戰戰敗國。戰勝國吸取了一戰的對德制裁的教訓,改為了對德國的軟性制裁,德國在這種情況下,武力可以說已經軟弱不堪了。在歐洲那個複雜的環境下,沒有歐盟作為堡壘,德國的經濟神話很容易在一瞬間破滅。而且也因為沒有武力的支撐,在擁有歐盟框架下的德國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外匯來維護自己在歐盟的領導力。再放眼全世界,沒有武力支持,德國也只是頭“奶牛”。但德國的域外經濟利益被強力侵害時,德國沒有強大的武力支撐,影響不到鐵了心的對手的。

所以德國才要借歐盟這張虎皮


龍角大將軍


德國要極力維持歐盟,對於這個問題,“大正”認為從幾點來講。

核心:德國是歐盟體系中最大獲益者。



(一)德國二戰後再次崛起,歐盟起了相當一部分作用。

眾所周知,德國是二戰戰敗國,二戰後分裂成了資本主義陣營的聯邦德國和社會主義陣營的民主德國。二戰後,進入冷戰時期,美國開始扶植歐洲戰後重建,如果在不讓歐洲快速恢復起來,可能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成了蘇聯的附屬國了。

作為抵抗蘇聯滲透的橋頭堡聯邦德國,則受到美國的大力扶植,德國人由於二戰後做了深刻的反省,幾乎獲得世界各國的原諒,加上之前良好工業基礎和美國扶植,戰後迅速發展起來,僅僅幾十年的光景就再次成為西歐資本主義第一經濟強國。



而歐盟前身是歐共體,德國是主要創始國之一,隨著德國經濟崛起,想要與之相襯的政治地位,作為二戰戰敗國,想要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歐盟就是德國獲得國際政治地位的一個很好的跳板。

在歐盟的框架中,德國是成員國中經濟實力、工業實力最強的國家,所以有著很強的話語權,以至於到最後整個歐盟都是德國在撐著,德國國際地位極大提高,甚至有的時候,德國都能夠代表歐盟,甚至代表歐洲大陸。

也就是說,歐盟在德國再次崛起起了相當一部分作用。

(二)德國長期繁榮也離不開歐盟。

近幾年,歐洲出現很多問題,如希臘債務問題、中東難民危機以及歐盟其他成員國經濟衰退問題。

首先英國反應過來味了,在歐盟體系中,佔不到主導地位,也沒有獲得自認為應得的利益,乾脆脫歐不玩了,但德國一如既往的力挺歐盟。

這是因為德國的想要長期保持繁榮,離不開一個統一的歐洲市場。歐盟算是真正做到經濟、政治一體化,而且有了統一的的貨幣歐元。

1871年,德國能夠統一崛起,就是因為打破了德意志各邦貿易壁壘,有了統一的市場。今天德國更需要統一歐洲市場,這樣德國工業競爭力才能最大化的展示出來,歐洲市場幾乎成了德國經濟繁榮的基石。



上個世紀90年代,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再次統一,雖然有國際大環境:蘇聯即將崩潰和冷戰結束原因,但聯邦德國為此付出代價非常大,高達數千億美元,沒有強悍經濟實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說德國在歐盟體系中獲得太多太多的好處了。

綜上所述,“大正”認為德國今天依然努力維持歐盟,是有著自己一套政治、經濟的盤算的,在歐盟中獲得這麼多好處,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