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峨嵋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孤鴻子,緣何會敗在一個少年手裡?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傳“倚天篇”:第七章《光明左使•番外篇》

上一期羽菱君補充了峨嵋派創建之後的一些故事,也扯了風陵師太收下兩徒之後又接掌了峨嵋派,這一期再來扯扯風陵師太兩個徒弟的故事,也來看看第三代峨嵋派是如何與明教結怨的。

在扯第三代峨嵋派之前,我們要重新再來回顧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明教“光明左使”楊逍。

堂堂峨嵋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孤鴻子,緣何會敗在一個少年手裡?

當年崑崙派的掌門靈寶道長死在陽頂天手下之後,崑崙派與明教在西域正式結下樑子。靈寶道長的兩位弟子游龍子和白鹿子意欲報仇,但卻自知不是陽頂天的對手,於是此後近二十年苦練武功,自認功成之日,掌門游龍子率先垂範,隻身上光明頂,挑戰陽頂天。但此時陽頂天已任教主十多年,在他的帶領下,明教人才濟濟,高手輩出,明教中人素來高傲,教中兄弟哪裡能容得了讓他直接挑戰教主。於是楊逍一人當先,替陽頂天先會游龍子。游龍子眼看楊逍少年,認為明教有辱於他,但他也明白,假如連一個小子都勝不了,談何挑戰陽頂天。

結果兩人一戰,游龍子被楊逍所敗,堂堂一名掌門之尊,卻敗給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子,還被他用“彈指神通”擊中雙腳,跪地不起,游龍子臉上再也掛不住。這游龍子跟他師傅靈寶一樣,都是氣量狹小之人,氣不過,當場口噴鮮血,氣絕身亡。此時的楊逍雖然只有十六歲,打敗了一派掌門,但卻冷傲狂狷,對游龍子不屑一顧,徑直而去。

(此間細節可詳看第七章《光明左使》)

掌門師兄死在楊逍手下,游龍子的師弟白鹿子繼任崑崙派掌門,受此大恥,他也立志報仇,然而兩年後同樣死在楊逍的手下。楊逍兩戰崑崙派掌門,與範遙被明教教主陽頂天進封為“光明左右使”,合稱“逍遙二仙”,教中排位還在護教法王之上。然而崑崙派這邊,連續三位掌門死在明教手中,有感於在西域勢單力薄,難以與明教對抗,為了搬尋援助,於是轉而加大與中原武林的聯繫,搬弄明教是非,企圖聯合中原武林門派勢力,假借他人之手,對付明教。

在崑崙派的挑撥之下,再加上明教教眾在中原歷來行事詭秘,與中原許多門派皆曾有摩擦,以匡扶武林,維護秩序為己任的峨嵋派與少林先後與明教成功結怨。

堂堂峨嵋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孤鴻子,緣何會敗在一個少年手裡?

此時的峨嵋派,經風陵師太之後,經已是中原武林的一大門派。在中原武林的地位中,後來居上,超過了華山、崆峒,較於少林武當也是不遑多讓。峨嵋派自開宗立派以來,皆以匡扶正義,斬妖除魔為己任,自居正道,門下弟子,在武林中確實多做正義之事。但是自風陵師太仙逝之後,掌門之位傳與蒼靈,蒼靈和她師兄孤鴻子,皆是行事偏激,固執己見之人,許多他們二人認定之事,無論事後真相如何,他們仍能不改初衷,特別是在對待門派之別中,更是強調正邪不能兩立,門戶之見尤為根深蒂固。故而相比於同行正道,但胸懷寬廣,海納百川的張三丰武當,峨嵋派反而就顯得有些小肚雞腸,失有大家之風範了。

孤鴻子本身氣量狹小,在這方面更加突出,當他聽到崑崙派對明教的諸般毀謗,撥弄是非,也不去多加詳查和推敲,立刻就認定明教為邪魔,便要替天行道,斬妖除魔,匡扶崑崙派這樣的正道門派。他聽說崑崙派兩任掌門皆是死在楊逍手下,為了幫崑崙派出頭,決定先教訓楊逍,再上光明頂挑戰陽頂天,誓將明教連根拔起,徹底剷除魔教。於是他也不顧自己年紀長於楊逍,竟然寫下書涵,叫崑崙派轉與明教,指名約戰楊逍,雙方單打獨鬥,不許邀人相助。

堂堂峨嵋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孤鴻子,緣何會敗在一個少年手裡?

掌門蒼靈與孤鴻子有婚約在身,兩人青梅竹馬,對他千依百順,對師兄的行事作風、處世之道也是歷來遵循,此時聽聞師兄作此決定,自然附聲認同,畢竟斬妖除魔也是我輩分內之事。她擔心師兄安危,本想同去掠陣,但孤鴻子為人極顧信義,說道他跟那明教魔頭言明,不得有第三者參與,因此堅決不讓蒼靈前去。不過孤鴻子知道楊逍年紀雖輕,但能兩敗崑崙派掌門,武功自然是極厲害的,於是跟蒼靈借了她的掌門信物倚天劍,作徬身之用,以增勝算。

孤鴻子拿著倚天劍不惜千里之途,孤身前往崑崙山,在崑崙山下的山神廟前,會了楊逍。楊逍素來高傲,此時在明教加任“光明左使”,楊左使之名風頭正勁,接到孤鴻子約戰書涵,聽說孤鴻子在武林中甚有聲望,在他眼裡卻甚為不屑,不過為給明教和自己正名,也是前來應戰,但他行事瀟灑,並未將此事視為大事,孤鴻子到來時,他卻倚著石欄杆斜趟拿著一壺一杯徑自喝酒,對孤鴻子並不多做理睬。

看到楊逍如此狂傲模樣,孤鴻子是氣不打一處來,他自認為自己是楊逍的前輩,不顧身份與之約戰,已經是給足了面子與楊逍,但楊逍卻如此狂妄,看見他到來,竟然毫無禮數,不施禮倒也罷了,連正眼都不看他一下,簡直是目中無人。於是對楊逍大加喝斥,罵他豎子,不叫楊逍粉身碎骨,便難消他心頭之恨。

楊逍隨他辱罵,並不還口,也不應他,繼續倒酒喝酒。孤鴻子急於一戰,又被楊逍如此怠慢和輕視,再也忍受不住,用腳踢起地上的一塊石子,然後甩手扔向楊逍酒壺,這一扔蘊藏內力,勁道十足,直取楊逍。楊逍卻並不慌忙,他右腳借力一踏,身子躍起,一個翻身就躲過了石子,手上的酒壺和酒杯竟然溢漏不出一滴酒水,然後繼續喝酒。

堂堂峨嵋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孤鴻子,緣何會敗在一個少年手裡?

其實楊逍之所以如此怠慢孤鴻子,純屬有意為之。他足智多謀,從約戰的書涵字句之中就已看出了孤鴻子乃是個氣量狹小之人。不過峨嵋派自郭襄開派以來,武功威名遠播,孤鴻子作為第三代領軍人物,實力自然不容小覷,楊逍並無勝他的把握,因而想通過激他,讓他性情大變,失去理性,人一衝動,自然就易出破綻,自己再趁機破他。

孤鴻子確實著了楊逍的圈套,但這也不能怪楊逍詭計,誰讓孤鴻子本來就是心胸狹隘之人。他看楊逍避過他的石子之後,尚還只顧喝酒,更是炸裂心肺,大喝一聲,飛赴向前,右手徑直抓去就欲取楊逍。楊逍看他開始發招,知道他已經亂性,見他飛奔過來,將手中酒杯拋了出去,這一拋卻是用他的“彈指神通”射出,一股指力衝擊過去,孤鴻子慌忙收招,化爪為掌,劈了酒杯,卻被杯中酒水濺了一面,氣勢弱了一大半不說,更加火上澆油的是,氣得雙眼冒火。

這時楊逍又將手中酒壺拋來,孤鴻子用左手尚無出鞘的倚天劍擋開之後,卻沒想到,楊逍隨著酒壺拋出,又連續一招“彈指神通”射來,孤鴻子擋了酒壺措防不及,一股強勁指力衝將而來,下意識用倚天劍再擋,練劍帶人被楊逍指力推後了幾尺之遠,楊逍這一指內力十足,若是一般兵刃,勢必斷開,孤鴻子也是在劫難逃。但等不到他驚鄂,他還未站穩,楊逍又已經飛赴近身,使出的卻是一招“千葉掌”,掌法變化多端,虛實難辨,孤鴻子左右躲閃。這時候,孤鴻子也是大失理性,竟完全沒想到手中的倚天劍,也沒想到找得空隙,讓倚天劍出鞘。

而楊逍知道倚天劍鋒利,連續攻擊,卻不讓他有機會拔劍,一掌“千葉掌”剛出,另一掌竟又變成“降龍掌”,他的“降龍掌”純是觀摩陽頂天實戰而來,實際上只有其形,並無其實。他之所以這樣變換,是想嚇唬孤鴻子,施加壓力與他,乃是心裡戰術。孤鴻子連續躲了他幾十招,招招不同,越是防禦拆招,越是心有恐懼,已是又怒又驚,五味雜陳。

堂堂峨嵋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孤鴻子,緣何會敗在一個少年手裡?

按實力,真正較量,孤鴻子的武功肯定在楊逍之上,但是楊逍運用心理戰術,連環使計,卻攻得孤鴻子招架不住。孤鴻子此時注意力十分分散,難以集中。楊逍知道時機已到,虛招欲搶他左手的倚天劍,孤鴻子只顧護劍,卻不知道這是楊逍虛招,被楊逍突然變掌,一掌拍中胸口,緊接著變掌為爪,竟然使出白眉鷹王的“鷹爪擒拿手”,也是隻有其形,但卻抓住了他的左手,往後一抓,將他手中的倚天劍也奪了去,前後只在一瞬之間。

這一戰勝負已然明瞭,孤鴻子臉色發青,卻又聽到楊逍連聲冷笑,說道“倚天劍好大的名氣!在我眼中,卻如廢銅廢鐵一般!”,說完隨手將倚天劍拋在地下,頭也不回揚長而去,徒留孤鴻子站在原地。他呆了將近一炷香時間,方才拾起地上的倚天劍,十分艱難的邁向回峨眉山之路。

孤鴻子心高氣傲,心胸狹隘,他一路走回,越想越是不甘,越是氣憤,心想多年英名,一朝敗在這個魔教小子的手上,再哪有顏面坐立於江湖,只走了三天,就氣出病來,染病不起,死在了路上。他手中的倚天劍也被官府收去,此後被獻給朝廷,朝廷又將它賜給了汝陽王(趙敏之父)。消息傳回峨眉山,失去未婚夫的蒼靈悲痛欲絕,但還是她強忍傷痛,收殮了師兄屍首。

蒼靈知道師兄就是死在楊逍手下,自己定要報此深仇大恨,於是開始閉關修煉,將悲痛與仇恨轉化為復仇的動力,竟然創出兩套劍法。然而就在她出關之時,卻又接到她的哥哥方評被明教謝遜所殺的噩耗,蒼靈經此創傷,前是師兄之仇未報,現在又添新仇,對明教恨之入骨,發誓滅絕明教。於是棄了蒼靈道號,取名滅絕,將新創的兩套劍法也命名為“滅劍”與“絕劍”,自此以滅絕師太自稱。

堂堂峨嵋派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孤鴻子,緣何會敗在一個少年手裡?

可是滅絕與明教的仇恨尚並未就只有這兩樁,她寄予重望的徒弟紀曉芙,竟然愛上了她的大仇人楊逍,並還懷了他的骨肉,這讓滅絕再受奇恥大辱。最終她親手殺了紀曉芙,就更加把罪過歸到了明教之上,積極慫恿六大派聯手對付明教,這就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