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你的每一次分享和關注,小史官都銘感五內

上次我給大家分享了隋文帝楊堅為什麼能超越李世民等史書傳唱的明君而一躍成為繼秦始皇之後的“千古一帝”,中國就這兩個,秦始皇和楊堅。最近做一個唐朝的系列,今天從唐朝開國說起。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看過《隋唐英雄傳》的人都知道,隋朝末年民不聊生,所以糖果共李淵和他的兒子們就集結江湖好漢和各路兵馬,一舉反隋了。自然最後取得了勝利,李淵成功的當上了唐朝的皇帝。但是這裡卻遺漏了一段歷史,李淵不應該是造反成的功,應該是篡位,更明確的說,他還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隋朝不是二世而亡,應該是三世,李淵靠著自己龐大的勢力,立了楊廣的孫子楊侑當皇帝。假意平息那些和他一起攻打長安的各方勢力的心情。待從中斡旋收服了一些勢力之後,立馬就廢了楊侑(其實他的哥哥弟弟們也就他結局好一點)。

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一般來說都是後代寫前代史,所以史學家在研究歷史的時候,為啥要參考野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其他朝代還不明顯,中國史書最亂的時候就是唐朝,因為唐朝修史修的最多,在李世民時期最嚴重,基本上除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這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沒有被李世民干預過,從《晉書》開始,李淵李世民兩父子就按捺不住了。這也是為什麼在二十四部朝代史中,前四史備受推崇帝王原因。

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隋書》由唐朝寫成,特別是《資治通鑑》這本類小說的史書,為了給自己一個建立王朝的光明正大的理由,在對隋朝的描述上是有一些貶低的。尤其是在對隋煬帝的楊廣的描述上,可謂沒有寫半點好處。楊廣或許殘暴,但是絕對不能拿他和夏桀周幽王比,一個費盡心思想得到皇位的人,一個文采冠絕隋朝當代的人是絕對不會像胡亥那個二世祖一樣作為的。至少,當漢代在一個勁的呸秦朝哪裡哪裡不好,秦始皇多麼多麼殘暴,胡亥多麼多麼窮奢極欲的時候。劉邦和他的子孫們還是一口“真香”,妥妥貼貼的漢隨秦制,穿著秦朝設計的禮節,龍袍,用著秦朝一般無二的法度。

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而李淵也同樣“真香”了一次,即便每次修史不忘對隋煬帝口誅筆伐幾次,但是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用的好好的。高句麗(朝鮮韓國),也在被楊廣收拾了一頓之後,唐朝就派人去接手了。在小編看來,但凡結束亂世的朝代和帝王,他的大業是持續不了多久的,因為被驅逐的殘存勢力和忠於本來國家的臣民們的怨恨需要有個人來承載,這個人必須是那個推翻他們勢力和國家的現任朝代帝王。秦始皇死後劉邦很好的利用了6國殘餘勢力,楊堅死後李淵也正好一展他的抱負。

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所謂成王敗寇,雖然說後代修前代史抹黑一點也不見得是多麼可恥的事,不過一代有為明君被黑成楊廣這幅樣子的葉是千古獨一份了。之所以覺得這種做法李淵做的實在有些欠妥當,不過在於親緣關係上比較諷刺的是,李淵要稱呼楊光一句表哥,楊廣最疼愛的侄子中就有李世民。因為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小姨啊,親小姨。(評論區來撩小編一下吧)

唐朝迷蹤:李淵篡奪皇位之後,怎麼粉飾太平?專家:簡單但是可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