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中國經濟的未來到底怎麼樣?從手機和汽車銷量就能看出來。因為手機是消費品,汽車是消費品和工業品的混合。鄧元傑參考了很多資料,本文從宏觀角度分析一下。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先看手機。

根據IDC的數據報告,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機銷量為3.36億部,比2017年同比下降了2.4%;第二季度,全球手機銷量為3.42億部,同比“僅”增長1.8%。綜合來看,2018年上半年,手機銷量比去年減少0.3%。

全球手機銷量停滯乃至略為下降,主要是中國市場不好。

根據工信部旗下中國信通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 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96億部,同比下降17.8%。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85億部,同比下降17.8%,佔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 94.6%。

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上的手機銷量,從去年同期的2.39億部,減少到1.96億部,少了0.43億部。那麼,除了中國之外的全球市場,實際上同比還上升了0.41億部。上升的原因是韓國三星仍然是世界老大,另外,華為、小米、OPPO,在國際市場上的開拓也不錯。

如果按百分比來說,就是今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的銷量下降了17.8%,而全球其他市場,上升了9.1%。

中國市場手機銷量的大降,是不是因為這三年安卓的性能已經近乎大幅趕上蘋果,所以人們已經不用頻繁換手機了呢?

有這個可能。

但是,我們發現蘋果手機的銷量還在迅速增加。

2017年全年,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量是5105萬部,排名第四。2018年上半年,相應銷量是3211萬部,“僅”排在第三名,如下圖所示。但如果把華為和其子品牌榮耀加起來,就會上升為第一名,所以蘋果還是第四。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不過,如果仔細觀察上面表格的話,就會發現在今年上半年,蘋果的銷量已經很接近它前面的vivo了。

還是給出市場份額數據吧:2017年上半年,蘋果佔中國市場份額的7.2%,今年上半年,已經劇烈上升到16.4%

上漲127.8%,一倍多!

請注意,這還是根據銷售量來計算的。如果考慮到蘋果手機的均價將近6000元,而其他國產手機的均價一般都是一千多元(華為2400多元),蘋果的銷售額更是其他品牌的好幾倍。

真的這麼猛?

是的。

看看上面的表格就知道,2018年上半年,OPPO、vivo、蘋果、華為、華為榮耀,這五個品牌加起來的市場份額將近86%。在這種情況下,蘋果佔有16.4%,有什麼奇怪的呢?

各品牌的銷售額如下(億元):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可以看出,蘋果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額,確實一騎絕塵。它的銷售額,比市場份額比它大的OPPO和vivo,還要高一倍多。

在手機總銷量下降的情況下,蘋果的市場份額和銷售額反而大幅上升,可見其他品牌(主要是國產品牌,三星除外),是多麼慘烈。蘋果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佔到其全球份額的40%多。

難怪庫克屁顛屁顛地總往我國跑。2018年3月下旬,庫克第十二次來到中國,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這還是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情況下。蘋果手機的銷量巨升,好像我們大多數國人,對美國恨不起來。

我沒別的意思。從銷售情況來看,不就是這樣嗎?

至於我自己,用兩部手機,一部vivo,一部華為,都用好幾年了。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我用的全是國產手機,當然有支持國貨的意思,但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囊中羞澀。我認為每個人選擇手機都是自由的,我根本不在意別人用什麼,也不會因此而有什麼正面或負面感覺。

特此強調,就是不想讓憤青們來噴我,好像我在為蘋果、為美國唱讚歌。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讓另一部分人認為,我好像是在利用手機鼓動反蘋果和反美情緒。我就是客觀分析問題,僅此而已。

從我國手機銷售情況可以看出:

1、雖然安卓的性能已經大幅接近蘋果,但人們如果要升級手機,還是願意買蘋果。必然還有相當一部分安卓用戶轉了過來。

這是因為:使用蘋果手機的,一般不會再轉為安卓,只會在蘋果內部進行升級;但是使用安卓手機的,很多人有了錢,或者勒緊褲腰帶,就會買蘋果。請注意,我說的是統計情況。

2、從蘋果的份額變化來看,手機領域也在消費升級,至少價格上是如此。有錢人,或者自我感覺(即將)有錢的人,增長速度比較快。

3、由於國產手機的銷量下降太大,而且它們的價格本來就不高,加上安卓性能的大幅提高,不再像過去那樣用兩年就卡機,所以使用安卓的廣大用戶,一部分轉到了蘋果,但更多的人,卻在大幅減慢購買新手機、或者升級手機的速度。

推測原因,大概是生活日益窘困,或者即將窘困,所以首先大幅減緩手機的購買。畢竟,手機夠用就行。如果原有手機還能用,那麼立刻買新手機好像沒有必要。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呢?:中國經濟增長乏力,並且貧富差距還在日益增大。廣大中低層,正在感受到生活越來越大的壓力。

是不是這樣呢?

那我們再看看汽車市場。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達1405.8萬輛和140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和5.6%,銷量增速高於上年同期1.8%,總體表現優於年初預期。

其中,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持續強勁,產銷均呈快速增長,分別達41.3萬輛和41.2萬輛,同比分別增加 94.9%和111.5%

數據看起來都不錯,雖然總體來看,增速在逐漸變慢。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但是,如果我們看看乘用車的銷量,就會發現從2017年開始,已經走下坡路了。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雖然今年上半年還有所增長,但主要是消化去年的庫存,車企的生產量增速已經明顯趕不上GDP增速了。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什麼是乘用車呢?所有座位少於9個人、主要是讓人乘坐的車,都是乘用車,因此乘用車包括了轎車、SUV、以及MPV等汽車。

在這裡需要說一句,關於汽車的統計,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及各種諮詢公司,統計數據各不相同。上面幾張圖的數據都來自於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而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給出的數據是:2017年乘用車銷售2376.4萬輛,同比增長2.1%。我沒找到它2018年的數據,但是慧聰網給的數據是:2018年1~6月,乘用車共銷售1177.53萬輛(請注意和上圖中1185.37萬輛的數據略有不同),同比增長4.64%,比上年同期提升3.03%。

嗯,各有各的統計。但不管是誰的統計,乘用車的銷量增速,都慢於GDP的增速。2017年,我國GDP的增速是6.9%,今年上半年是6.8%,都比乘用車的增速高。

主要作為消費品的乘用車的增速慢於GDP增速,這是否說明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在下降呢?還是汽車市場飽和了?

飽和是不太可能的。美國國內一年的汽車銷量是1700多萬輛,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雖然不能按比例計算,說汽車銷量應該達到7000萬輛,但是2017年2800多萬輛的銷量,還是大有潛力可挖的。反正油價也不貴,如果維持在每桶70美元左右,並且人民幣對美元保持穩定的話。

既然市場不太可能飽和,那主要原因還是老百姓的囊中羞澀。

一個有力的佐證是:MPV(多用途汽車)的銷量,已經下降了。

MPV是集轎車、旅行車和廂式貨車的功能於一身的汽車,一般有7~8個人的座位,還有一定的行李空間,座椅佈置靈活,可全部摺疊或放倒。總之,拉人拉貨都很方便。

這樣的汽車誰會買?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規模大的家庭,有可能買。但是更可能買的,是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

道理也不復雜,如果你是一個小老闆,手下有五六個人或者十幾號人,買大客車太浪費,買小轎車、SUV又裝不下,就很可能買一輛MPV,這樣公司集體活動方便。所以小公司對於MPV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

但是MPV的銷量如何呢?下圖來自於汽車工業協會。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可以看出,不僅2017年同比下降了25.5%,而且今年上半年只賣了88.19萬輛。而去年上半年,MPV銷量是101.05萬輛,所以今年上半年,同比再次下降12.7%。

另一家諮詢公司(達示數據)也給出了類似的圖表: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在上圖中,2017年MPV的銷量是180萬輛,同比降低19.9%。

所以,如果說乘用車總體銷量是上升還是下降,還存在不確定因素的話,那麼MPV的銷量下降是確定的,而且降幅還很大。

在鄧元傑看來,MPV銷量的大幅下降,說明企業錢緊,盈利困難,尤其是中小企業困難。而解決中國就業80%多的中小企業困難,就會造成廣大員工的相對收入下降,生活將日益困難。

這裡再總體分析一下中國的整體汽車銷量。

我國的汽車銷量為什麼那麼大?因為很多農村人,或三四線城市的人,雖然收入不高,但都在買車。

因為對於年輕人要結婚來說,車,已經變成了僅次於房子的第二標配。低檔車就幾萬元,稍微有點檔次的十幾萬元,一家人勒緊褲腰帶,並不是買不起,何況還有車貸。

所以不管是真的需要,還是打腫臉、勒緊褲腰帶也好,年輕人在全家的支持下,既要買房,也要買車。這在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簡直太普遍了。

買房還好說,畢竟房子放到那兒,很有可能升值,或者跟隨人民幣的貶值而被動漲價。但是

車就不一樣了,它是個純消耗品。每年的年審費至少200元,磕磕碰碰的還得花錢,再出個車禍……好吧,咱就不說這麼不吉利的話了。就說油錢,每開一公里,汽油費至少是五毛,如果跑高速,再加五毛高速費,所以一公里就是一元錢。所以開車就是在不斷花錢,那嘩嘩流淌的是錢嗎?對於收入不高的人來說,是血啊!

好吧,買了車之後儘量少開,一年頂多開幾百公里,甚至扔在車庫不開,這行了吧?但是十幾年以後,這車就算不報廢,你好意思開著老爺車出去瞎晃悠嗎?

如果當初買車就是充面子,我相信大多數人,十幾年以後也不好意思開著質量和性能都明顯比不上新車的舊車上路吧?

不管怎麼說,一輛車每隔一段時間總要保養,過一段時間總該報廢了。根據經貿委等五部委聯合發佈的《汽車報廢標準》,非營運的9座以下汽車,正常使用年限為15年。

十五年,不管你用多用少,按規定都要報廢。

所以不管怎麼說,考慮到汽油費和折舊,

一旦買了車,一般來說,一年的潛在花費至少是一萬元,每個月將近一千元。

如果,以美元計價的油價再繼續上漲,人民幣兌美元繼續下跌,兩桶油們再繼續漲價,以後的汽油費又將多少?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一公里五毛?那是過去時。現在買車,一定要做好一公里一元油費的準備。如果跑高速,一公里就是至少1.5元的成本。

汽車雖然開的時候很爽,很舒服,很能充面子,但對於大多數收入不高的人來說,已經成了沉重的財務負擔。成了吃錢的機器,逼迫人們在消費降級。

在汽車裡吃饅頭夾鹹菜,會不會成為普遍現象?

所以,2018或者2017年,很可能是中國汽車銷量的巔峰。

這一點,老奸巨猾的機構們應該早知道了。不僅汽車銷量增幅趕不上GDP,而且今年上半年表現最出彩的吉利汽車,其股價也很不好。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吉利汽車(港股00175),上半年銷量增長44%,利潤增長54%,但是股價跌了一半……

至於A股上的眾多汽車公司,利潤、銷量增長和減少的大概各佔一半。畢竟根據前面說的數據,總銷售還略有增長,那麼體現在各個公司,必然有增長也有下降。

但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內地車企普遍表現得相當糟糕,要遠比沿海車企糟糕。

下圖是上半年的淨利潤增長排名(不完全名單)。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在上圖中,利潤增幅第一的是東風汽車,因為去年同期太差了,北京汽車的自主品牌缺乏盈利透明度。利潤大降的比亞迪也有特殊情況,就是國家大幅降低甚至取消了新能源車補貼,其銷量還是增長了21%。當然比亞迪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前的利潤也有高估之嫌。

我們注意表格中其他幾個排名靠後的,都是內地車企。

海馬汽車,總部在海南,後來把生產基地和總部都轉移到了鄭州。過去還能掙錢,但今年上半年銷量減少42.31%,虧損2.75億元。

江淮汽車,總部在合肥,銷量增長8.16%,利潤大跌52.85%。

長安汽車,總部在北京,但生產基地過於分散,在重慶、黑龍江、江西、江蘇、河北、安徽、浙江、廣東。而且由於其名稱中有“長安”二字,頗受西北人喜歡,本質上就是一個內地車企。今年上半年銷量減少15.5%,利潤大跌65.16%。

江鈴汽車,總部在南昌,銷量減少4.16%,利潤大跌42.31%。

還有不在表上的,比如重慶力帆股份,營業收入減少5.16%(它汽車銷量總體略有增長,但MPV大跌),利潤增長3.0%。保定長城汽車,銷量減少0.2%,利潤大增52.9%。所以,也不是所有的內地車企的營收或利潤都下降。

相比之下,沿海的車企表現則好得多。除了總部在杭州的吉利,最出色的就是上海的巨無霸上汽集團。2018年上半年,上汽的營收是4648.5億元,同比大增17.27%,利潤189.8億元,同比大增18.95%。這樣的巨無霸,在中國汽車業即將失速的情況下還能增長這麼多,著實令人吃驚。

如果我們結合汽車業的即將失速,再對比一下內地和沿海車企的普遍情況,再考慮一下手機業的情況,能不能得出結論:中國的經濟不平衡情況在加重,內地的消費能力正在急劇下降,貧富差距在擴大,導致內地車企的銷量增長乏力,成本卻在快速吞噬利潤?另一方面,人口仍持續向沿海、向長珠三角集中呢?

雖然汽車不像水泥那樣,銷售有嚴重的地域性,但是汽車的銷售還是有地域特徵的。總部在內地的車企,或者生產基地主要在內地的車企,已經受到了沉重打擊。

如果以人民幣計價的油價繼續上漲,這種打擊估計會持續下去。

那時,估計連沿海車企,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那時,真正有競爭力的車,將是節油車。

嗯,很可能是日本車……

數據告訴我們,日系車在我國穩步增長。包括所有日本進口車、合資車在內,銷量如下表所示。


從手機、汽車業的銷量,看中國經濟的前景

其中只有本田下降了6.4%,其餘都有明顯增長,而且快於我國汽車總銷量的5.6%的增幅。對本田來說,主要是上半年本田合資企業(如廣汽本田)的負面消息不少,剎車門、機油門層出不窮,消費者維權。如果未來以人民幣計價的油價將不斷上升,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日系車很可能比較堅挺。

大家也不要以為我又為日系車唱讚歌了。我的汽車是長城汽車,國貨……但是發動機也是日本的,所以這裡僅僅是客觀分析。總體來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對我國的汽車銷量相當不樂觀。主要是油價可能會上漲得非常厲害。

寫到這裡,可以總結全文了:

從手機和汽車的銷售情況來看,貧富差距在增大,地區差距也在增大,未來增長乏力,前景不容樂觀。內地經濟或許會有所反彈,但頹勢已現。長遠來看,網絡和現代經濟的特點,決定了經濟還將進一步向沿海和省會等重點城市和地區集中。

在內地開辦民營企業的老闆們,考慮到社保歸併到稅務等措施,以及人力成本的上漲,一定要對未來消費降級的嚴峻環境有充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