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積澱深厚,文物資源豐富 王龍:在棗莊考古發掘很快樂

目前,滕州市大韓東周古墓葬的發掘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在考古發掘現場,一位個頭不高,膚色黑黑的小夥子正動作嫻熟的清理一件青銅器上面的泥土。他就是王龍,一位曾經多次來棗莊參加文物發掘工作的考古隊員。

今年30歲的王龍老家兗州,當地眾多的名勝古蹟和歷史文化資源,影響著他打小就對歷史文化感興趣。在考大學時,王龍如願就讀於濟南大學歷史系,並於2011年畢業後順利考入山東大學,成為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上大學期間,王龍除了在理論上掌握了豐富的業務知識外,還曾多次跟隨導師到全省各地進行考古發掘,先後參加了章丘黃桑院遺址、昌邑辛置墓地、濱州秦皇臺遺址、定陶十里鋪北遺址、淄博黃土崖遺址等地的發掘工作,練就了一手的好技藝。研究生畢業後,王龍考進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業從事考古發掘工作。

對於棗莊的歷史,王龍表示非常的熟悉,因為他多年前曾參加過棗莊東江遺址的考古發掘,並曾作為執行領隊,主持過滕州前臺墓地的發掘工作。他說,棗莊地區文物資源非常豐富,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命名地,又是諸多先秦古國集中分佈區域,是研究中國史前至商周文化面貌多元歸一統進程的重要區域。在這裡考古發掘,令他和同事們大開了眼界,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每次來棗莊,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令他們工作起來幹勁十足。

此次能再次來到棗莊,對官橋鎮大韓村東周墓地進行考古發掘,王龍感到非常高興。雖然因為工作原因吃住在工地,不能經常回濟南與家人團聚,雖然這一夏天烈日當頭,氣溫較高,他和其他的考古隊員們都早被曬成了“黑人”,但隨著一件件珍貴文物的出土,心底的那份喜悅和激動無與倫比。

王龍說,自2017年10月啟動搶救性發掘以來,截至目前,大韓東周墓地已發現小型墓葬100座,大中型墓葬36座,出土陶器、玉器、骨器、青銅器等各種文物800餘件。每次在庫房裡,看到那些顏色鮮豔的彩繪陶、紋樣精美的青銅器、淡雅別緻的玉器,心裡都會激動不已,感覺這近一年來的努力收穫頗豐。

王龍告訴記者,經初步考證,墓葬的年代集中在春秋晚期到戰國晚期,部分墓葬的主人是東夷古國的貴族。其中一座墓室面積約40平方米,隨葬品豐富,墓主的級別應在大夫以上,有可能是諸侯國的國君。大韓墓地的發掘,對於完善區域文化譜系,研究泗河中游古國史、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商周時期聚落分佈及社會結構等,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學術價值。相信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開展,後面還會有大的驚喜出現,他和同事們都在拭目以待。

歷史積澱深厚,文物資源豐富 王龍:在棗莊考古發掘很快樂

王龍在大韓村東周墓地進行考古發掘


文圖:孔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