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黑釉執壺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 :黑釉執壺

瓷器名稱:宋.吉州窯.黑釉執壺

規格:口徑:8.5cm/通高:23.6cm/底徑:7cm

黑。遠山眉黛,浩瀚夜空。運墨而五色生。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黑釉執壺

黑色,中國的正統色之一。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黑,火所燻之色也。”中華民族對於黑色的審美,已經達到了精神崇尚的境界,從新石器時代的黑陶,到水墨書法、陶瓷黑釉的產生,以及歷朝上玄下纁最高的冕服(玄即黑色代表天,纁色代表地),漢文化都潛心於表達黑色之美。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黑釉執壺

黑釉瓷器由青釉瓷器演變而來。最早的黑釉瓷出現在東漢中晚期的東南窯場,此時黑釉並不穩定,與青瓷同窯燒製,含鐵量約為4%~5%,所以是否定義為黑釉器還是含鐵量偏高的青瓷器,仍可商榷。兩晉開始出現真正的黑瓷,浙江西部的德清窯代在東晉時期燒製的黑釉器釉面滋潤光澤,色黑如漆,幾可與漆器媲美。此時釉料中含鐵量為8%左右,大大超過青釉器含鐵量,可見已經正式形成黑釉專用配方。南北朝時期黑釉燒製技術傳入北方,河北、河南一些窯場開始燒製黑釉器。兩宋和夏遼金時,釉瓷黑迎來了發展高峰,各主要黑釉瓷窯場均湧現出大量精美的作品。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黑釉執壺

吉州窯創燒於唐代晚期,經五代、北宋,鼎盛於南宋,至元末終燒,有1200多年的燒造歷史。

本公司所藏這件雙系黑釉執壺,口徑:8.5cm 通高:23.6cm 底徑:7cm,整體以茶葉末暗啞黑釉,施釉到底漏圈足,夾沙胎質,壺底修胎規整,喇叭口收至肩部,壺嘴順勢外撇,單式條壺把外弧,壺身以四花臂為特色,表面有明顯的鐵鏽斑點,肩部有與壺把式樣一致的對應雙系此壺整體觀造型,四道花臂精美絕倫使瓶身器型豐腴飽滿收底利落圈足微撇使器物圓潤卻又不減清秀,突出表現宋代器皿的文雅氣質。此壺遠觀器型端莊秀麗,近賞細節銜接考究。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黑釉執壺

這件器物既為早期宋代吉州窯的標誌性瓷器精品,又是宋瓷珍品裡不可多得的典範之珍藏!

溫馨說明:

1.加強真品、贗品鑑定知識傳播,提醒廣大藏家理性收藏,儘可能遠離贗品、多藏真品!

2.反對對藝術品市場的利益壟斷,反對抹黑民藏,努力推動民藏健康發展!

3.加強文物保護正能量傳播,呼籲全社會重視並切實加強文物保護,留住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