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中岔农耕博物馆讲述千年农耕记忆

天水中岔农耕博物馆讲述千年农耕记忆

天水中岔农耕博物馆讲述千年农耕记忆

位于天水甘谷县北部的八里湾镇中岔村,因拥有一座300多年的古堡而闻名。走进中岔古堡,一堡三院,相得益彰。前院文化园内,碑刻成林、墨香氤氲;中院是百年古庙——关帝庙和戏曲舞台,恢弘大气、庄严肃穆;后院则是正在建设的农耕博物馆。中岔,一个千年古村,依托百年古堡,从农耕文化着手,勾勒出了“农耕文化搭台、乡村旅游唱戏”的美丽发展蓝图。

1.“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中岔村农耕博物馆,分为农耕体验区、农耕集萃区两个板块和一个乡愁馆。农耕博物馆里收集了古堡防御时期的部分器械及犁、耙、镢头、风车、扁担、马灯等近千种近现代农具,它们被分门别类地陈列在不同主题的小展厅内。当74岁的老人金维中用力举起陈列在博物馆内的石锁时,在场群众无不高声喝彩。金老说:“过去我们常常用石锁练习臂力,现在这些东西都不多见了,刚试举了一下,感觉非常亲切,想起好多往事。”

一件老物件就是一段动人的故事。指着一辆老纺车,78岁的程润儿老人向大家讲起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那时全家人的穿衣就靠母亲的双手和这辆一天到晚‘吱扭吱扭’响个不停的老纺车,现在的生活条件要比以前好成千上万倍,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件老物件,叙说着不同的情感故事,记录着时代发展的缩影,是回放农耕记忆的胶片,是历史滚滚向前的印记。

2.放弃打工回乡“筑巢引凤”

几年前,在外地工作的程世雄回家探亲,看到家乡保存完整的古堡,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湛蓝清澈的水坝,袅袅炊烟升起,引发了程世雄对家乡无限的眷恋之情。既然家乡的山叫凤凰山,为何不来个“筑巢引凤”呢?程世雄告诉记者,这个“巢”就是凤凰山巅的古堡。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程世雄主动请缨,修建农耕文化博物馆,打造集古堡游览、垂钓、农耕文化体验、碑刻欣赏、民俗展演、特色饮食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同时吸引有乡土情结的“凤凰”返景入山林,创出一条“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

程世雄率先将自己收藏的契约、陶罐、铜车等百余件物品捐献出来,并带动八方乡邻无偿捐献各类生产生活用具5000余件。同时,收集陕甘两省及部分国内书法名家作品上百余幅,并碑刻成林。浓郁的文化气息,给这座见证了沧桑巨变的古堡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3.打造“一堡三院”金字招牌

在规划上,程世雄多方托关系找专家,以“不砍树、不毁草、不破坏古堡原貌”为原则,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设计了“一堡三院”的发展蓝图。一堡,即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维修加固古堡。因为堡内之前有戏台、关帝庙,所以程世雄打算在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在古堡前院兴建中岔文化园;中院扩建百年古庙;后院新建农耕文化博物馆,助推旅游产业链升级。程世雄说:“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去年我们还把土特产中岔粉条统一包装销售,不到两个月时间,网上售出5000多斤,直接带动了群众增收。”保留传统,突出特色,创新思路,彰显品质,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产业插上互联网腾飞的翅膀,成为中岔打造农耕文化游的“金字招牌”。如今的八里湾中岔村,逢年过节,高亢嘹亮的秦腔响彻山谷,堡子里游人如织,四面八方的游客赶来忆乡愁、逛庙会、看戏曲、赏书画、吃美食,无不欢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