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這部披頭士出演的動畫電影改變了世界

1968年7月,基於披頭士專輯《左輪手槍》(Revolver)中的那首《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的同名動畫電影在英國上映,並引發轟動,成為英國當時票房最為賣座的動畫電影。

五十年前,這部披頭士出演的動畫電影改變了世界

衝著披頭士名號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們,大概從未想過會看到有如此顛覆性的動畫長片,更很少有人會意料到,他們正在見證一次重大的歷史時刻:

在《黃色潛水艇》之前,迪士尼式寫實主義的動畫電影幾乎是長篇動畫電影唯一的出路。而在《黃色潛水艇》之後,不光長篇動畫電影開啟了多元化的時代,甚至,廣告、平面設計業界也在其影響下朝著波普藝術領域進軍。

五十年前,這部披頭士出演的動畫電影改變了世界

2018年7月,《黃色潛水艇》於美國進行重映,以慶祝它的五十年週年生日。即便放在今日來觀看,它依然為我們帶來粗糲而尖銳的衝擊力,其魅力無法被時光所抹平。

其實《黃色潛水艇》並非最早讓披頭士以動畫形象出現的作品。早在 1965 年,隨著披頭士走進美國市場,捲起世界範圍內的英國搖滾浪潮,精明的美國 King Features 公司就嗅到了商機。

這家以《大力水手》、《鬼馬小精靈》電視版聞名的電視動畫巨頭馬上與披頭士簽下了合作,製作了《披頭士》(The Beatles)動畫電視劇,並於美國 ABC 播出。一經播出,《披頭士》就受到了英美兩地觀眾的強烈歡迎。

五十年前,這部披頭士出演的動畫電影改變了世界

可是,披頭士起初很討厭這部動畫電視劇。原因大概也很容易猜到:這部動畫電視劇是一部典型的廉價「週末晨間卡通」。

不光造型採用了當時漢娜芭芭拉公司(《摩登原始人》)最常見的扁平造型設計和有限動畫風格,而且動作表演極其單調。更過分的是,本劇幾乎一點兒情節都沒有,大半的時間都是披頭士在唱歌。

開心了,唱歌,遇到麻煩了,唱歌,甚至在生死邊緣下,還是唱歌。

確實,大多數觀眾就是衝著披頭士的歌來看的,只要有歌就滿足了;而且事實上,本片超高的收視率證明了這種流水線製作模式在商業上的成功。觀眾也滿足了,製作公司也賺到了錢,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對於身為反文化先鋒的披頭士而言,這種根基於消費主義的成功卻並不符合他們的定位。

於是,當兩年後 King Features 製片人 Al Brodax 再次找到披頭士,希望製作一部以他們為主角的動畫電影《黃色潛水艇》時,有合同在身的披頭士是很不情願深度參與的。他們的想法是,既然又是流水線作品,那提供幾首老歌、即將發行的新歌,再加上一些垃圾桶裡的廢棄歌曲,也不用去製作現場拍攝錄音,簡單履行合約就好。

然而,《黃色潛水艇》最終的成片效果卻震撼了披頭士 —— 他們對這部影片非常著迷,隨即決定以真人的方式出鏡於影片結尾。

五十年前,這部披頭士出演的動畫電影改變了世界

和電視卡通《披頭士》一樣是歌曲串燒的《黃色潛水艇》,到底哪裡不一樣,會讓披頭士產生如此大的改觀呢?

秘密就在於視覺風格上。

迷幻藝術的雛形誕生於50年代,埃德爾曼早在十年前就在創作色彩極端鮮豔的迷幻風插畫,只是出現在商業動畫片中,《黃色潛水艇》確實是第一次。

事實上,無論是迷幻藝術、波普藝術、歐普藝術還是其他,《黃色潛水艇》都並非是先行者。反不如說,《黃色潛水艇》是誕生於60年代末反文化運動高峰時期裡,充分利用無數藝術思潮的集大成者,它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並且成功將其影響力灌輸給更大的受眾。

《黃色潛水艇》上映當年,就在美國促進了一大批迷幻風的動畫廣告出現,一改當時電視上充斥幾何圖形化動畫廣告的面貌。

五十年前,這部披頭士出演的動畫電影改變了世界

正是《黃色潛水艇》的成功,我們才會看到日後的商業動畫裡出現如此豐富多樣的動畫表現手法 —— 往常,它們只會出現於只供評論家欣賞的藝術動畫中。

而動畫之外的世界,相比50年代早期的迷幻、波普藝術作品,《黃色潛水艇》由於其單線平塗的動畫特性,造就了60末到70年代的迷幻、波普繪畫作品開始更趨向於簡單線條和色彩鮮豔的大色塊處理,對後來的廣告行業造成了深遠影響。

毫不誇張的說,這部五十年前的動畫電影,不僅徹底改變了商業動畫的面貌,還在設計界留下了它的基因,一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