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戚家軍是帶有私人武裝性質的軍隊嗎?

於無聲處34


明朝的戚家軍是帶有私人武裝性質的軍隊,但是它是由明朝政府允許特批的。也就是說,戚家軍是在明朝授權的情況下由戚繼光自己組建的,隸屬於明朝軍事編制,但是由繼戚光個人指揮運營與管理,相當於《亮劍》裡的獨立團。後期清朝曾國蕃、李鴻章、

左宗棠和袁世凱組建的湘軍、淮軍、楚軍和北洋新軍也都是這樣性質的軍隊(有點區別)。

戚家軍的組建產生兩個問題:(1)朝廷不得不允許這樣做。(2)朝廷有保全防範之策。

朝廷不得不允許這樣做

明朝實施的不是募兵制和徵兵制,而是衛所軍戶制(世兵制),後來清朝的八旗世襲也是如此。軍士都是一代代世襲的,主要任務有二:一是守衛地方,一是屯田生產。即有仗的時候打仗,沒仗的時候種地。而明中期有很長時間不打仗了,只忙生產的後果就是戰鬥力衰落,軍隊內部官僚腐敗,面對兇殘的倭寇是望風而逃。

別的不說,單說兩個最典型的例子吧:

一是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67名倭寇在浙江紹興登岸,流劫杭、嚴、徽、寧、太平等地,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明正規軍望風奔潰。這區區67名倭寇,居然在中國腹地流竄數千裡,殺傷中國軍民四五千人以上,共殺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攻入兩個縣城。

二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被調任浙江都司僉事,開始了抗倭生涯。然而,戚繼光參加領導的第一場抗倭戰役卻讓戚繼光傻了眼:威風凜凜的明軍遇到人數遠少於自己的倭寇竟然一觸即潰,別說攻擊,連逃命都顧不上,要不是戚繼光以個人之力射死了幾個倭寇頭目扭轉了戰局,這就是一場活脫脫的鬧劇。正是這場戰役和往後的幾場小戰役讓戚繼光深深地認識了貪生怕死腐敗無能的正規軍。

於是,戚繼光上書請求組建一支募兵制的私人軍隊,從兵源上挑選一些身體強健、好勇鬥狠的農民來當兵,再加以嚴格的訓練和配合的戰術,必能成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事實證明戚繼光的眼光和理論是完全正確的。

朝廷也知道自己嫡系軍隊的戰鬥力不足問題,於是在有關領導(張居正)的支持下明朝批准了戚繼光的計劃。

朝廷有保全防範之策

畢竟戚家軍不是明朝的嫡系正規軍,朝廷還是有所顧慮的,於是設計了以下保全防範之策:


(1)人數控制在小範圍內。戚家軍人數維持在四千人左右,與大明上百萬正規軍比起來是很小很小的比例。就算戚家軍造F,也不太嚴重。

(2)後勤糧餉全由朝廷供應。就算戚家軍反叛,朝廷一斷了供給就維持不了多久。

(3)調派由朝廷掌握。軍隊如何打仗是由戚繼光說了算,但是軍隊去哪、打誰、後勤、糧餉等等是朝廷說了算。如果你擅自調兵,就會有謀反嫌疑。這樣戚家軍的一舉一動都被朝廷監控著,想造F是很難的。


魑魅魍魎24鬼故事


中國古代有兩支用主將姓氏命名的無敵軍隊,一是岳家軍,一是戚家軍。

戚家軍因為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那麼戚家軍究竟是一直什麼樣的軍隊?是否是戚繼光的私人武裝,會不會擁兵自重。

第一:戚家軍的確帶有私人武裝色彩

這與當時的政策是分不開的,明朝軍隊允許將領招募一定數量的“家丁”,也就是親兵。將領與家丁之間是主人與奴僕的關係。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戚家軍才稱之為戚家軍,雖然戚家軍並非所有人都是戚繼光的家丁,但家丁佔據大多數,以戚繼光招募的義烏兵為主,並佔據了軍隊的主要位置,以戚繼光的級別,招募幾千家丁也符合要求,所以說是私人武裝也不為過。

第二:戚家軍不會擁兵自重

擁兵自重首先的重,但戚家軍的數量一直維持在三千人左右,這麼點人對付倭寇還行,想擁兵自重簡直是個笑話,再加上戚家軍駐地主要在浙江福建等偏遠地區,距離首都遙遠,根本無法撼動國本,所以朝廷對戚家軍是比較放心的,這點與岳家軍有較大差別,岳家軍幾乎可以看做是岳飛的私軍,派系的內部,軍隊編制和人事安排自成一體,朝廷幾乎不能干涉。且岳家軍巔峰期有十萬之眾,尾大不掉,搞得宋高宗寢食難安,搞掉岳飛也就不難理解了。

也正因為戚家軍家丁的特殊身份,戚繼光一言九鼎,軍紀十分嚴明,

臨陣詐稱疾病者,斬首;臨陣拋棄軍器者,斬首;凡是臨陣退縮,允許甲長割兵耳,隊長割甲長耳,哨官哨長割隊長耳,把總割哨官哨長耳。收兵回營,查無耳者,斬;一人退卻則一人被斬首,全隊退卻則隊長被斬首,隊長殉職而全隊退卻則全隊被斬首;埋伏作戰,遇賊不起及起早者,隊長斬,各兵捆打。當然,不服上官,令不行,禁不止,殺平民冒功、姦淫婦女更是斬首。

除此以外,戚繼光還創立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橫嶼、平海衛、仙遊等戰役的勝利,基本蕩除東南沿海倭患,為中華民族立下大功,說他是民族英雄毫不為過。



日慕鄉關


一、明朝兵制發展概況

軍事問題一直是國之大事,正如《左傳·成公十三年》所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漫長的前近代歲月中,軍事更是決定一個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君主歷來重視一國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明朝更是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在農民起義過程中逐漸崛起,並認識到兵制與軍隊的重要性,兵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傳力了衛所制度,衛所制度的建立並輔之以軍戶制,保證了明朝軍隊對全國範圍內的有效管控。

戚繼光畫像

二、戚繼光與抗倭

戚繼光是我國的民族英雄,其一生也充滿了諸多傳奇色彩,至今仍被後人所敬仰。

戚繼光生於1528年,卒於1588年,戚繼光人生最為重要的時刻,都是在為保衛祖國邊疆的安寧作鬥爭,先是與倭寇之間持續了前後十餘年基本蕩平倭寇屢犯東南沿海的窘境,後又被朝廷派去與北部的蒙古部落作鬥爭,並取得了不小的勝利。縱觀戚繼光的一生可以說是戎馬一生,先後寫下了十八卷本的《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的《練兵實紀》等兵書,在軍事研究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武士畫像

三、戚家軍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戚家軍一定是屬於私人武裝,不過這種私人武裝實際上是得到國家支持與認可的,其軍餉是由國家撥款支付的,國家通過委派軍官自行招募軍人的作法,鼓勵這種私人武裝形式出現,一提來可以發現並重用軍事奇才,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軍戶制度瓦解後給國家帶來的尷尬境地,緩解兵源不足的問題。這種私人武裝的形式是聽命於個人,但個人權力的來源則是國家的認可與任命,同時國家利用把控軍餉來遙控戚家軍的軍隊,防止尾大不掉的事情發生,這實際上宇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曾國藩、李鴻章自募鄉勇有相似之處,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政府的無力,只能通過這種民間的力量去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在邊患問題上更是如此。這就是明朝軍戶制瓦解後所出現的“虛脫狀態”,通過這種募兵制的方式來增強軍事力量,通過數年的努力,戚繼光終於蕩平東南沿海的倭寇邊患問題,明朝也十分重視戚繼光本人,以至於史書上如此評價戚繼光本人:血戰殲倭,勳垂閩浙,壯猷御虜,望著幽燕。

明朝疆域圖

參考文獻:

1) 盧如平:戚繼光浙東抗倭述略,台州學院學報,2011。

2) 趙國華:戚繼光軍事思想探論,理論學刊,2008。

3) 李鵬青:論戚繼光的軍事改革,軍事歷史研究,1989。


回答者:李晨,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季我努學社


先說結論,戚家軍確實是有私人武裝性質的軍隊,在當時並不存在尾大不掉的問題。

我是采薇,為您深度解讀,歡迎喜歡歷史和政治的朋友關注。

明朝建立初期,鑑於宋朝的募兵制耗費國家大量軍費,還存在著冗兵多,戰鬥力不強等負面作用,故採用了世兵制。



所謂世兵制,就是劃分部分人為軍戶,一戶出一人為正兵,一人為輔兵,還需要自己擔負軍裝、武器、路費等,軍戶的負擔是比較重的,而且幾乎是無法更改戶籍。明朝規定,除非是皇帝、兵部尚書允許,不然不得變更戶籍。故軍戶只有世世代代當兵,父死子繼。

雖然明朝在法律上對軍戶優惠很多,但是執行的並不徹底。軍戶在負擔極其重,又無出頭之日的絕望生活下,紛紛出逃。到了明朝中期,軍戶制度實際上已經形同虛設,當時明朝名義上的軍隊有近百萬,實際上一半都不到,各地軍隊空額極其嚴重,將軍吃空餉成普遍現象。



軍戶無以為繼,故明朝不得不開啟募兵制。所謂募兵制,就是花錢招募當兵的,以自願為主,佩以軍餉,可以吸引有志於從軍達到出人頭地的人,故雖然增加了負擔,但是軍隊戰鬥力有提升。




中國某地的募兵廣告,待遇是不錯的。

戚家軍也就是在明朝開啟募兵制的背景下,由戚繼光在義烏招募的軍隊。戚家軍只聽戚繼光一人號令,其他人是指揮不動的,故戚家軍是私人軍隊。



但是也不用擔心戚繼光尾大不掉,因為戚家軍的軍費來源是朝廷下發的。戚繼光並沒有獨立的軍費來源,明朝軍隊是嚴格禁止干涉地方事物的。戚家軍雖然只聽戚繼光號令,這是因為軍餉充足,跟著戚繼光混,有肉吃。

如果朝廷一旦不給戚繼光軍費,戚家軍沒了軍餉,也就只有鳥獸散了。



綜上所述,戚家軍確實是私人軍隊,但是這在古代屢見不鮮,明朝也不擔心戚家軍尾大不掉,戚繼光沒有獨立的軍費來源,就沒有和朝廷對抗的本錢。清朝的募兵制出來的軍隊如淮軍,之所以能尾大不掉,是因為漢人督撫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獲取了在地方收稅的權力,即厘金制度,可以為淮軍提供充足的軍費,不用依仗清廷。

中國古代的軍制,經歷過世兵制、府兵制、募兵制等反覆變化,有機會為大家講解這些兵制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