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爲什麼會被清朝重用?

一德格天1


這個問題很搞笑。

丁汝昌壓根就沒當過長毛,何來降將一說?呵呵,丁軍門出身小康之家,接受過傳統教育,一生以忠君愛國這種傳統君臣大義為標準要求自己,並最終為清王朝殉節。所以我很好奇那些口口聲聲說丁汝昌出身長毛的狗屁達人哪來的勇氣,梁靜茹給你們的?


丁汝昌早年投身銘軍水師營,並在鎮壓長毛的戰爭中成長起來。後來為了剿滅捻子,銘軍水師營才登岸作戰。換句話說,丁軍門早期就是水師出身,他去當海軍提督不是沒有道理。



李鴻章草創北洋海軍時,丁汝昌並沒有立即當上提督,他先是在一艘蚊炮船上當督操,全是李鴻章對他的考核。丁汝昌在當督操期間,自學英語和近代海軍知識,根據英國人的記錄,稱丁汝昌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同英國人交流,並可以繪製海圖制定航線,在通過考核之後,他才被認命為水師提督。



丁汝昌曾經帶隊去英國紐卡斯爾接“超勇”、“揚威”兩艘巡洋艦,期間丁汝昌和他所領導的水師官兵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所以,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後,丁汝昌被任命為海軍提督,這個海軍提督總體上負責行政工作,並不是直接對海軍作戰、訓練進行指揮、制導。而且,丁汝昌為人和藹,平易近人,深得海軍官兵的擁戴。

關於抹黑、汙衊丁汝昌的謠言,大多出自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之手,畢竟翁同龢與李鴻章有私怨,而北洋海軍就成了翁同龢這個小人鬥李鴻章的目標。


即便是在威海衛危急的時候,這幫廢物也不是想著如何挽回局勢,而是忙著寫彈劾的摺子,要置丁汝昌及北洋海軍與死地。

最後丁汝昌犧牲個人名節簽署降約,保住部下的生命,自己吞鴉片自盡殉國。對於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日本海軍也按照海軍禮儀向丁汝昌致敬。

外國人對丁汝昌的評價。






丁汝昌和日本海軍創始人勝海舟有非常不錯的私人關係,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二人曾經互贈佩劍作為紀念。丁汝昌殉國後,勝海舟為丁汝昌寫了一首捥詩,並用“雙美”來稱讚他的故友。

只是丁汝昌死後也不得安寧。

最後,向中國海軍第一代海軍統帥、民族英雄丁汝昌致敬。

資料來自於《沉沒的甲午》


北洋海軍炮手


很多人都知道鄧世昌和丁汝昌這兩個人,但是丁汝昌是從太平天國投降清軍的,這個就很少人知道了,在我們印象中太平天國的將領下場都不怎麼好,那為什麼丁汝昌會如此被重用呢?

丁汝昌,出生於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安徽廬江人,祖籍是安徽鳳陽。丁汝昌家境貧寒,他只在私塾讀了三年書,十歲的時候就失學了,十四歲在族伯父的豆腐店裡當學徒。

咸豐三年,公元1854年,太平軍攻佔了廬江,丁汝昌參加了太平軍,跟隨程學啟,駐紮於安慶城。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安慶城被湘軍所包圍,丁汝昌跟著程學啟帶著三百多人翻出城牆向湘軍投降。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讓程學啟與丁汝昌為先導,攻打安慶城,畢竟程學啟與丁汝昌對安慶城比較熟悉,八月,安慶城被攻下。

程學啟升任遊擊,從三品,擔任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升任千總,正五品,擔任開字營哨官。曾國藩命李鴻章組建淮軍,程學啟的開字營就歸李鴻章指揮。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程學啟,丁汝昌的開字營與劉銘傳的銘字營一起攻打太平軍,劉銘傳看丁汝昌英勇作戰,就向李鴻章請求調丁汝昌到自己的營裡,不久之後丁汝昌擔任營官,參將,正三品。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李鴻章擔任兩江總督,丁汝昌升任副將從二品,與劉銘傳北上跟著曾國藩打捻軍,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東捻軍失敗,丁汝昌升任總兵,正二品,加提督銜,從一品,並獲得巴圖魯的稱號,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李鴻章的推薦下,丁汝昌擔任北洋水師海軍提督,加尚書銜。

那為什麼丁汝昌這樣的太平天國降將能夠委於重任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丁汝昌在太平軍的位置不太高,所以就比較不受影響。第二,丁汝昌英勇善戰,能堪大用。第三,丁汝昌一直有李鴻章的提攜。就是說,只要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的。


歷史簡單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晚晴名臣,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曾是太平軍降將,說他是降將可能還有些高估了,在太平軍時,丁汝昌不過是無名之輩。

瞭解那段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太平天國降將的結局大多比較悲慘,或者得不到重用,或者投降後被當做炮灰使用,連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在投降後也僅僅得到一個參將的職位。

丁汝昌加入太平軍

丁汝昌在安徽廬江縣,幼時家貧以務農為生,幼年時丁汝昌讀過三年私塾,1854年太平軍攻佔廬江,18歲的丁汝昌加入太平軍,成為程學啟手下,駐紮安慶。

丁汝昌隨程學啟反正

1860年湘軍曾國荃率軍圍攻安慶,此時安慶雖然形勢危及,但是在太平軍將領葉芸來等人的調度下,安慶的防守還算穩固。

湘軍久攻不下,設計誘降程學啟,“因程事母至孝,遂壓服其母入城招降。”程學啟率三百餘部眾深夜翻牆出城,向清軍投降,丁汝昌就在這三百降軍之中。

步步高昇

程學啟投降後,葉芸來將安慶城中的程學啟妻子和幼子殺害,程學啟報仇心切,帶領部下反攻城內太平軍,終於攻破安慶,葉芸來及所屬一萬六千餘人全部戰死。

安慶之戰後,程學啟升為三品遊擊,而丁汝昌也成為了千總。

程學啟的“開字營”轉投淮軍,劃歸李鴻章部,成為丁汝昌仕途的轉折點,丁汝昌追隨劉銘傳平定捻軍,因功被授位總兵。

此後丁汝昌因與劉銘傳不和被革職賦閒在家,後投奔李鴻章因為是同鄉而受到重用,逐漸成為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投降後之所以能獲得重用,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投降時機好

丁汝昌追隨程學啟投降時,太平軍勢大,且安慶久攻不下,程學啟的主動投降迅速瓦解了安慶守軍,為清軍立下了大功。

其次,丁汝昌作戰勇猛

無論在程學啟部下還是劉銘傳部下,丁汝昌都以作戰勇猛著稱,在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過程中主要是因功不斷高升。

最後,丁汝昌雖是降將,但並不是太平軍骨幹

丁汝昌投降時在太平軍中的職位並不高,很容易獲得清廷的信任,降將身份沒有給他造成過多的困擾。


一點點歷史


丁汝昌的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使在人脈關係錯綜複雜的封建社會,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出身合肥農村的丁汝昌,只上過三年私塾就因為家貧輟學,後入豆腐店做夥計,1851年,廬江一帶發生嚴重災荒,丁汝昌父母雙亡,無奈之下18歲的丁汝昌加入了佔領廬江的太平軍,成為程學啟的部下。

程學啟是一員猛將,太平天國“受天安”葉芸來十分看重他,還把小姨子嫁給他,程學啟也知恩圖報,屢屢打退湘軍對安慶的圍攻。

曾國荃自覺一時半會打不過程學啟,就學曹操把程學啟的養母抓過來脅迫程學啟投降,程學啟自幼喪母,養母恩比天高,所以左右為難,恰巧這件事情被葉芸來知道了,準備先下手為強,把程學啟抓起來,程學啟連夜帶著丁汝昌等人投降了曾國荃。

惱羞成怒的葉芸來把程學啟妻子兒子全部殺死,頭砍下來掛在安慶城門示眾。程學啟悲憤至極,立誓“滅賊以報國家”,1861年程學啟身先士卒攻入安慶城中,太平軍守將葉芸來所部一萬六千餘人戰死,安慶遂被湘軍攻佔。

程學啟雖然入了清軍,但曾國荃對這夥降軍一直不放心,只要有戰役必讓他們打頭陣,希望借刀殺人,剪除後患,但程學啟丁汝昌命大,連續攻佔無為州、運漕鎮、東關等地,不但沒有死,還累立戰功,程學啟擢為正三品參將,並受命自立營頭,擴軍為開字營,丁汝昌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

1861年冬,為防備太平軍攻打上海,曾國藩命李鴻章籌備淮軍,程學啟的開子營因為安徽人居多,被整體劃入淮軍,成為李鴻章的部下。

1862年丁汝昌因為配合劉銘傳作戰勇敢,被劉銘傳點名要到自己麾下,仍充哨官,統領親兵100人。旋改統領馬隊,升任營官,授參將。

太平天國敗亡後,李鴻章梳理兩江軍務,丁汝昌升為副將,統先鋒馬隊3營,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捻軍被剿滅後,丁汝昌因功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

1874年劉銘傳打算把丁汝昌的三個營裁掉,雙方發生衝突,丁汝昌一怒之下辭官回家,解甲歸田。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後李鴻章興辦洋務,不甘心就此消沉的丁汝昌找到李鴻章,李鴻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委任他籌建北洋水師。由於早年表現突出,正指揮兵馬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也來信邀請丁汝昌出山助陣,但被李鴻章以“傷病復發”為由留在身邊。

光緒十二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師遠洋操練,在長崎補充給養,北洋水兵因為嫖妓問題在日本大打出手,此事原本是北洋水兵挑起,但自恃兵強馬壯的北洋水師竟然以炮擊長崎威脅日本政府,最後以日本賠償五萬元了事。

此事被日本方面認為是奇恥大辱,也為後來甲午海戰埋下伏筆。

光緒十四年,根據李鴻章的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師記名提督直隸天津鎮總兵丁汝昌為海軍提督,不久賞加尚書銜,丁汝昌達到一生榮譽的頂點。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二日,全軍覆沒的丁汝昌服鴉片自殺,以死謝罪天下,臨死前,將北洋海軍提督印截角作廢,年僅59歲。在他死後,光緒帝下旨“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宣統二年(1910年),經載洵及薩鎮冰等人力爭,清廷才為丁汝昌平反昭雪。

丁汝昌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但他做官兢兢業業,對上級忠心耿耿,雖然中途變節,但受到重用並不奇怪。

(1)有能力

丁汝昌雖然是太平天國的降將,但他並非大官,所以對他後來仕途影響不大,韋俊還是韋昌輝的弟弟,一樣在投降後混的風生水起。而丁汝昌之所以在投降後受到重用,與他的能力有很大關係,程學啟曾國荃劉銘傳李鴻章左宗棠,凡是和他有接觸的上級都認同他的能力,可見貨真價實,確實有兩把刷子。

(2)有忠心

早年的程學啟,後來的李鴻章,丁汝昌因為是降將的關係,一直尾巴做人,尤其是跟著李鴻章後忠心耿耿,在朋黨政治講究門庭的封建社會,忠誠是優秀的品德。

(3)有運氣

將軍百戰穿金甲,一將功成萬骨枯,和丁汝昌一起投降的老上級程學啟早早戰死,而丁汝昌卻又活了幾十年,帶兵打仗,運氣必不可少,丁汝昌戎馬一生能堅持下來自然有上天眷顧。

關於丁汝昌的功過,歷史自有公論,最後以當時《紐約時報》的一段話收尾:

三名中國海軍將領,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將軍、右翼總兵兼“定遠”艦艦長劉步蟾將軍和張將軍,在目前的戰爭中表現出了比他們的同胞更加堅貞的愛國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氣節,他們值得中國的人民引為驕傲。他們是通過一種令人哀傷的、悲劇性的方式--自殺,來表現出這種可貴品質的。。。不管這些軍官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是否像他們離開時表現的那樣,但至少他們在展現一箇中國人的愛國精神方面做出了貢獻,他們向世人展示:在四萬萬中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認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別的什麼東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


日慕鄉關


太平軍,有這個身份一般來講都不會有什麼好事,這就好像當初三國時期,只要跟黃巾軍產生關係,你就一輩子得不到重用,情況最明顯的就是廖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關羽,劉備,諸葛亮之所以一直不敢重用廖華就是因為他出生黃巾賊,其他的那些地方軍閥也只不過收編黃巾軍作為一種苦勞力,而不是將他們當成自己人,所有位於權力巔峰的人都有一個共識,不會任用任何一個黃巾軍將領作為高級統帥。

太平軍在清朝末期的地位就有一點像黃巾軍,但是丁汝昌,這個來自於太平軍的一個小將,一步登上權利的巔峰,成為北洋海軍的最高指揮官,這一點讓所有人都感覺意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放在一個比較大的環境之下,我們或許就能明白這種情況的誕生,李鴻章根據清政府的指令組建北洋海軍,這原本是一件比較高興的事情,但是對於李鴻章來說並不怎麼輕鬆。

李鴻章手裡沒有海軍,他起家是從安徽起家,我們都知道安徽這個地方是不靠近海的,淮軍從理論上來講是不可能組建海軍的,那麼遲西為什麼要多此一舉,讓李鴻章去組建這個海軍呢?

很簡單,慈禧手裡沒錢。慈禧光他自己那點開銷花的錢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哪還有錢去組建一支海軍,海軍要投入多少錢?所以迫不得已找一個冤大頭來組建海軍,大不了到時候我拍自己人,把那海軍裝備接收過來。這不就是我自己的軍隊了嗎?這筆生意可以說。算盤打的是賊精賊精的。

清政府的獠牙已經露了出來,就是告訴你李鴻章,海軍的軍費,你出,到時候,至於說這個軍隊歸誰說了算,不管你的事。

李鴻章不是一個吃虧的人,他也明白慈禧那一點小九九,要我去組建海軍,沒問題,要我出錢,沒問題,但是最後就海軍誰說了算,我說了算。

怎樣才能說了算呢?第一,軍隊必須是我自己人,第二,指揮官必須是我自己人,軍隊方面的事情還好說找人嘛,(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找幾個熟悉水性的王道海軍艦隻上面去操作,操作這一點還是可以訓練出來,但是指揮官找誰呢?這個人必須要膽大心細,因為北洋海軍是一支王牌部隊,這支王牌部隊不能由一個庸人來領導,調這個人必須要跟其他派系要分清界河,你如果一直跟其他的派系不清不楚攪和在一起,只不準哪天卷著我的人馬一起逃了,所以這個人必須要沒有底子,底子越乾淨越好,跟其他派系越沒瓜葛越好,第三,這個人必須要對自己坦白,而且是要忠心耿耿,所以這個時候,李鴻章。看上了前來投靠的丁汝昌。

首先這個人出身太平軍,底子最乾淨,並不是其他人的那種從小培養到大的那種奸細。

第二這個人原先被其他部隊當做敢死隊一樣用,但是。打了那麼多次大仗,能夠活下來,證明這個人是有本事有能力的,至傘頓自肌泛的軍隊交代他手裡不是孬種。

第三,這個人曾經跟之前的海軍大佬劉銘傳有著不共戴天之仇,這樣的話,我就不擔心你帶著我的海軍去投靠其他人。

第四,這個人忠心,並不是忠心於清王朝,而是忠心於他李鴻章自己,這個人是安徽人李鴻章也是安徽人,並且丁汝昌投降湘軍的時候,李鴻章的淮軍尚未成立。二者之間的關係有點兒像參權股份一樣,丁汝昌可以說是曾經淮軍的創造者之一,這對李鴻章來說很舒服,我去找一個其他的接受過清朝正統教育的書呆子來到北洋海軍的指揮官的話,我如果跟清政府發生了一點點小小的糾紛,這個書生肯定糾著我,站著說半天的知乎者也,我至於找這份罪受嗎?我還不如找個能夠替我考慮的人,過來掌管這個王牌,我也好省心。

就這樣,驚呆了所有北洋海軍的下巴,丁汝昌上任了。

後來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日甲午戰爭徹底失敗,丁汝昌選擇吞服鴉片自殺,至於說清政府也把這些罪責怪罪在丁汝昌的身上,並且施以了極刑。

不過對於很多滿清政府的那些高層來說,丁汝昌就是一個替罪羊。清政府殺不了李鴻章就去找丁汝昌出氣,你是從事還不算完,慈禧從李鴻章的淮軍扣掉了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嫡系力量,使得李鴻章敢怒不敢言,自己的軍隊在朝鮮戰場上,在黃海海戰上全部敗乾淨了以後,慈禧最後還做了背後捅刀子的那個人,而且乾的事是要多不要臉就有多不要臉,結果清政府很快就得到了教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老李頭在兩廣擔任總督,聽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的消息以後,表示你的命令我接受,但我就是不去,你能拿我咋的。

心涼了,大家幹事兒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熱情了,被逼無奈之下1910年,清政府對丁汝昌實行了冤假案的申冤,可惜呀,種子已經種下了,大家也就不在乎你這次道歉了,最後清朝的破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漩渦鳴人yy


丁汝昌作為太平天國降將,能被清廷重用,主要原因在於他是安徽合肥人,是李鴻章的鄉黨。

丁汝昌生於1836年,故鄉在廬江縣北鄉石嘴頭,屬於今天安徽合肥境內,現在那個地方已經改為丁家坎村,因為丁姓人很多。

1854年1月,太平軍佔領廬江,18歲的丁汝昌加入了太平軍。7年後,安慶之戰中,陳玉成部將程學啟率300人投降清軍,丁汝昌就是300人中的一個小卒。

所以,說丁汝昌是太平天國降將不合理,因為丁汝昌在太平軍中,只是一個無名小卒而已。

丁汝昌一開始投降的將領是曾國葆,他是曾國藩弟弟中最小的一個。三河鎮大戰時,曾國葆和哥哥曾國華一起戰死,程學啟和丁汝昌劃歸曾國荃部。

所以,作為無名小卒和草頭小將,丁汝昌和程學啟一直作為曾國藩的嫡系勢力存在。當然,曾國藩為了“衛道除魔”的戰爭付出了親人的生命,也值得敬重。

安慶戰役中,程學啟和丁汝昌瞭解安慶內情,為湘軍攻破安慶立下汗馬功勞。安慶之戰後,程學啟成為開字營營官,軍銜遊擊,而丁汝昌也當上了千總。

程學啟投降湘軍,走對了路,因為太平天國有一個極度封閉的權力體系,那就是不是廣西人不是客家人,根本沒有升遷機會。也許,曾國藩為了吸引更多太平軍非嫡系勢力投誠,對程學啟丁汝昌相當不錯。

丁汝昌的事業騰飛,開始與淮軍組建。淮軍組建後,丁汝昌劃歸劉銘傳部下。太平天國敗亡時,丁汝昌已經升任副將,是從二品的高級武將了。

丁汝昌的上司劉銘傳,上司的上司李鴻章,都是合肥人,丁汝昌在軍中受到的待遇,不是一般的高。

丁汝昌在仕途上最大的坎,也來自於劉銘傳。劉銘傳是個倔驢,捻軍平定後,他更是不可一世。劉銘傳讓丁汝昌裁軍,丁汝昌不願意,劉銘傳揚言要殺他 ,丁汝昌趕快逃回老家。

丁汝昌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戰爭中,表現出很好的軍事素養。因此,左宗棠不願意看他賦閒在家,就讓他參與收復新疆之戰。可是,李鴻章已經定下讓他統領新建的北洋海軍,就留下了。

在當時看來,跟著李鴻章幹海軍肯定有前途。現在看來,如果丁汝昌去了新疆,就是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可是,丁汝昌選了另一條路,成了喪師辱國的敗類草包。

投靠清軍的還有其他將領,但是都沒什麼好命。


除了程學啟丁汝昌,投靠清廷的還有韋俊、蘇州八王等人。

韋俊被曾國藩雪藏起來,一是因為他投降時已經走投無路,二是因為他在太平天國地位很高,還是廣西客家人,無法得到信任。

蘇州八王是蘇州之戰中刺殺慕王譚紹光的八個王郜永寬、汪安鈞等人。這幾個人隨後就被李鴻章殺了,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大都湖北人,另一個是沒有他們投降,蘇州攻陷也是指日可待,利用價值不大。

另外,石達開、李秀成等高級將領也在兵敗後投降,都被殺掉,因為那時候太平天國大勢已去,已經不需要他們了。


歷史知事


首先,丁汝昌當年向清朝投降的時候,只是太平軍的一個小角色,根本談不上是降將。

丁汝昌是在1854年太平軍進攻安徽的時候加盟太平軍,1860年安慶保衛戰期間向清朝投降,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並不是那次投降的主謀,只是一個跟班而已,當時太平軍投降的主謀是程學啟,但即便是程學啟當時在太平軍的級別也並不高,也只是一個統領數百人的軍官而已,隨後他率領官兵逃出城外向清軍投降,帶出來的官兵也不過百人,丁汝昌當時只是他的一個部下,還是一個並不引起清軍重視的人,從安慶保衛戰過後丁汝昌被提拔為千總(相當於營長)來看,前期在太平軍當中他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小軍官,自然不會引起清軍的主意。



程學啟帶領丁汝昌等部下向清軍投降之後,起初並不被清軍信任,甚至一度被擔任充當敢死隊的任務,好在最後還是活了下來,安慶之戰結束後由於程學啟丁汝昌盡心盡力的表現,也最終打消了清軍的疑惑,開始得到重用,而在這一時期收編他們的清軍,即湘軍也發生了變化,由於軍事部署上的調整原屬於湘軍的李鴻章分離出來,自行組建淮軍參戰,這自然是一直以安徽人為根基的部隊,已獲得信任的丁汝昌也分離出來加入淮軍,並得到了李鴻章的繼續信任和重用。



隨後剿滅太平天國平定捻軍作亂,丁汝常不斷在戰鬥中屢立功績,到戰爭結束後已官至參將,雖然從一度與他人發生衝突而被罷官家,但他與李鴻章的交情始終未斷,可以算得上是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過程中李鴻章的嫡系人物,因此在洋務運動開始之後,李鴻章繼續大力擴充自己力量的同時,如何收攬原有親信收為己用,也成了李鴻章建設自己團隊的重要目標,丁汝昌也成為了李鴻章建設淮系團隊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可以說丁汝昌也算是趕對了時候,早年雖然是叛徒出身但畢竟級別太低,身份層面沒有受到太多的質疑,隨後又跟對了主人,尤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當自己的主子李鴻章一舉成為清廷第一重臣,作為他部下得丁汝昌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也成為了那個時期淮系兵團的實力派人物。


遼寧資深球迷


丁汝昌是太平天國的降卒,而不是降將,因為降將大多當排頭兵了,能活下來的少之又少。當年丁汝昌在太平軍中,並沒有過多的展示才能,因為當時的太平軍已經是落日黃昏了。稍微明白一點的人都知道,清軍已經完成了對太平軍戰略上的圍攻,並且新生的一些勢力也開始了對太平軍構成威脅。

所以丁汝昌當時也不算是投降,就相當於加入曾國荃的部隊一樣,而丁汝昌非常會做人,自己的軍事才能也是非常不錯的。曾國荃對於丁汝昌十分的看重,並且認為丁汝昌不應該在他手下當個裨將。於是丁汝昌便獲得了在劉銘傳手下歷練的機會,成為了劉銘傳的“參謀”。劉銘傳也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多次在李鴻章面前稱讚丁汝昌。

而李鴻章也逐漸知道了這個合肥農村出來的人,李鴻章的淮軍,自然提拔同鄉更可靠。靠著這一層關係,丁汝昌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當太平天國滅亡之後,丁汝昌知道自己曾經為太平軍的一員,所以趕忙宣佈辭官回鄉,躲過了戰後對太平軍降將的清洗。從這一點來看,李鴻章都不如丁汝昌敏捷。

洋務運動開始後,丁汝昌靠著同李鴻章的關係重新出山,深得李鴻章的信任,丁汝昌的軍事指揮才能也令人刮目相看。而隨著北洋水師的籌建,丁汝昌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因為李鴻章不放心把艦隊交給外人,所以自然還是這個老鄉比較合適。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甲午戰爭的爆發,作為水師提督的丁汝昌自殺殉國,雖然失敗了,但是丁汝昌氣節仍存。


小司馬遷論史


知道中日甲午海戰,知道定遠艦的都應該知道鄧世昌和丁汝昌這兩個名字。丁汝昌是當時的海軍提督,與鄧世昌一起來指揮甲午海戰。歷史我們也清楚,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大清最後一絲抵抗的可能被擊潰。

丁汝昌是太平天國降軍一員,但丁汝昌當時還是小兵一員,參加太平天國以及投降基本都不受他左右。

關於丁汝昌的生平記載資料並不多,接受度比較高的就是丁汝昌以太平軍身份投降清軍。1854年,太平天國運動正在火熱之時,太平軍攻佔丁汝昌的老家安徽廬江,年僅18歲的丁汝昌加入太平軍,屬於程學啟部下。湘軍圍攻安慶,久攻不下,設計“用親情方式”來誘降程學啟,程學啟帶領三百部下投降清軍,丁汝昌在其中。

太平軍立馬殺害了安慶城中的程學啟的妻子和孩子,程學啟帶著憤怒的報仇心攻破安慶城,丁汝昌也在其中,安慶之戰後,丁汝昌升為千總,這為他之後的高升奠定了基礎。

轉投李鴻章的淮軍之後,丁汝昌在平定捻軍中有大功被賞為總兵。接連有出色的戰功表現,丁汝昌最終被封為北洋提督,到達人生的最高峰。


亂世出英雄,亂世需英雄,丁汝昌能夠從降軍到被重用,離不開亂世的大時代背景。

太平天國運動時,晚清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盤中肉,洋務運動似乎成為了一記救命藥丸。天下要亡的背景下,清廷渴望一位拯救的英雄,丁汝昌當然不是,但是清廷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丁汝昌本人也是英勇善戰,把握住了機會,而李鴻章的淮軍,以及李鴻章本人都是晚清的一絲亮點,天時地利人和,讓丁汝昌能夠最終成為北洋提督。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丁汝昌的故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丁汝昌的身世以及從軍經歷一直是個謎。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丁汝昌早年加入太平軍,後跟隨程學禮叛降湘軍。所以,丁汝昌是太平軍投降過來的。(包括百度百科、維基百科在內都是這種觀點)

但是這個說法的來源很不靠譜,出自於《廬江文獻初編:丁汝昌傳》一書中。這是一本地方學者編纂的野史,可信程度不高。雖然目前很多清末淮軍的研究者都對這本野史的記載深信不疑。但事實上,清末民初時期並沒有丁汝昌參加太平軍的記載。



比如,趙爾巽編撰的《清史稿》中就沒有丁汝昌參加太平軍的記載。趙爾巽和丁汝昌是同齡人,清末的東三省總督,他對丁汝昌的履歷應該是不陌生的。他在《清史稿》中對丁汝昌的記載卻非常簡略。

丁汝昌,字禹廷,安徽廬江人。初隸長江水師,徵捻,積勳至參將。賜號協勇巴圖魯,晉提督。光緒初,赴英國購兵艦。——《清史稿·丁汝昌傳》

根據趙爾巽的記載,丁汝昌早年直接參加了長江水師,並沒有參加太平軍。

另外根據曾在北洋海軍供職的池仲桔於民國初年撰寫的《海軍實紀・海軍戰役陣亡死難群公事略》一書中,也找不到丁汝昌早年參加太平軍的記載。

公諱汝昌,字禹廷,安徽廬江縣人,性亢爽,負豪氣,狀魁貌梧。——《丁軍門禹廷事略》

這是研究者最容易看到的兩份關於丁汝昌的傳記,其中無一字涉丁汝昌曾經參加太平軍的記載。如果按這兩份資料的記載,丁汝昌並沒有參加過太平軍,那麼清政府也就沒有理由懷疑他了。



但是,趙爾巽和池仲桔沒有記載,是不是就一定能證明丁汝昌沒有參加太平軍呢?其實也並不能。

因為《清史稿》的記載太過於簡略,不僅連連丁汝昌的家世沒有記載,甚至連出生年份也沒有記載。有價值的資料太少了,研究價值很有限。所以,很多研究者才會對《清史稿》的記載嗤之以鼻,對陳詩所著的《廬江文獻初編:丁汝昌傳》一書推崇備至。



那麼我假設《廬江文獻初編:丁汝昌傳》的記載屬實,丁汝昌確實參加過太平軍。清政府是不是就一定會給他穿小鞋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陳詩在書裡說的很清楚,丁汝昌並不是主動參加太平軍的,而是被太平軍裹挾,被迫加入了太平軍。

太平軍過廬邑,掠人入伍,汝昌被掠,從至皖城。與同館者,則桐城程忠烈學啟也。——《廬江文獻初編:丁汝昌傳》

這就一目瞭然了。丁汝昌投降清軍時,正好是湘軍與太平軍相持,咬的最緊的時期。丁汝昌能投降,絕對是大功一件。並且,丁汝昌還是被太平軍拉的壯丁,並不是“長毛賊”中的鐵桿死硬份子。



關於以上論述,做兩點總結。

第一,目前的主流資料,基本上都沒有丁汝昌參加太平軍的記載。既然沒有參加太平軍,清政府也就沒必要懷疑他了。

第二,假設丁汝昌真的參加過太平軍。這一記載源自清末民初的學者陳詩所著的《廬江文獻初編:丁汝昌傳》一書中。(這是唯一記載了丁汝昌參加太平軍的書)

在書中,陳詩詳細的記載了丁汝昌參加太平軍的經歷:他是被拉壯丁強迫參加了太平軍,情有可原。

關於陳詩的這本書,再多說幾句。這是目前研究丁汝昌最詳細的資料,但也是漏洞最多的資料。不僅其內容與其他檔案等史料無法相互印證,甚至多有相左。就連其內容本身,也存在自相矛盾且無法自圓其說的問題。這本書可以看,但是不能全信。



(李鴻章、丁汝昌)

至於清廷為什麼會重用丁汝昌,這點很好理解,因為他傍上了一個大腿——李鴻章!有李鴻章李中堂做擔保,出身有汙點算的了什麼?不管是不是太平軍,傍上了李中堂。朝廷沒有理由不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