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些人侃侃而談,滿腹經綸,爲什麼工作沒有起色,碌碌無爲,一事無成呢?

窩夫小仔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如果就是靠“說”吃飯,那把經綸從腹中談出來就行了,如果不是靠“說”吃飯,麻煩就會比較大。


01.確實有人靠“侃侃而談,滿腹經綸”吃飽飯的,說書、說相聲、寫公眾號文章都算

回憶往事。
我小時候上課特別愛說話,老師和同學都快崩潰了,一次老師抱怨“要是靠說能賺錢,你早晚能發財!”
老師的意思自然是不看好我的,一個愛說話的人能有什麼前途。
不過,事實是我現在差不多就是靠“說”吃飯,還能養活一家人。“說”就是表達,除了需要知識儲備,還得能準確表達和清晰的邏輯,由此衍生出來的職業可是不少,比如:說書、說相聲、寫公眾號文章、講課都算。這應該是暗合了題主的““侃侃而談,滿腹經綸”,所以如果能侃的人做的是以上職業,那能侃就代表他們可以把工作做的比較出色了。

餬口可以,想僅靠說做成一番事業確實有點兒難。春秋戰國的縱橫家夠能說的,但是打仗時還是得靠兵而不只是嘴。


02.想成事除了滿腹經綸之外還需要一些別的,比如:機緣、運氣、團隊,這就不是一個人能搞定的了

“成事得靠天”這句話其實說的很有道理,想成功除了自己認識到位、有知識、能說之外,需要很多其他因素,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這裡也沒有“嘴”什麼事。
一個成功的人如果足夠誠實,當談及成功的秘密時,對方會告訴你:“運氣佔了很大因素。很多人比我還努力,但是他們運氣不好,非常遺憾!”
真相就是這麼殘酷,能侃侃而談的人多半是想把工作做好,只是其他因素不具備而已。

反思長平之戰趙括的例子,也許我們能得到更多。他必然也不願意失敗,也不想失敗,只是對手是白起,時代是春秋。如果他生在當下,估計能開個戰略諮詢公司。


03.認知升級:能認識到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鴻溝不代表能跳過去

好像《神鵰俠侶》裡有下面的情節,郭靖看人比武,明明一方要贏了可就是關鍵時刻沒下手。想半天想明白了,還是力量不夠。萬金之力打死對方當然容易,問題是怎樣擁有萬金之力。
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能看出問題所在,只是缺少系統解決方法,才給人一種能說而不能做的感覺。
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想了很久。
這是“張大志leo”的第490個長篇原創問答。

兼容幷蓄交織感性理性,無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歡迎關注轉發或者留言討論,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張大志leo


一萬個想法不落實到行動等於沒有想法。 這類人碌碌無為大致原因有兩類:

1.說起來頭頭是道,卻缺乏行動的勇氣和魄力。

2.知識結構單一,沒有深度。思維保守固執,沒有反叛創新意識。

我有一位親戚就是這樣的情況。親戚退休前是一家大國企的工程師,技術過硬,畫圖能力精湛,但是,在許多身邊同期同事都已經升為領導後,他還是一名最普通的工程師,工資一直都沒長進。

親戚知識面很廣,非常關注政治時事,家裡訂了各類報紙,幾十年如一日看報看新聞,與別人聊天不管什麼話題都侃侃而談,小時候一直覺得他很厲害。

但是長大了,世面見多了,再觀察這位親戚,發現他同時具有上面兩種導致失敗的缺點。

1.“這事風險太高了,不能幹”,“這要是能掙錢,那滿世界都是富翁了”。這是這位親戚的口頭禪,他性格謹小慎微,喜歡保持現狀,對於冒險的事一概拒絕,對於周圍人做的大膽投資都持悲觀態度,比如房價飛漲前親戚拒絕了別人買房投資的建議。



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是一樣的態度,工作幾十年,沒有晉升,工資也不多,從未想過改變現狀跳槽,或者向領導爭取,日日按時打卡上班。其實曾經有很多機會,當時手裡也有餘錢,但是就是遲遲下不了行動的決心,捨不得穩定工作,瞻前顧後,於是就這樣到了退休。

2.雖然和親戚聊天,有很多他知道的事情我不知道。但是,發現親戚的知識掌握度並不深,很多屬於知曉型的知識。什麼叫知曉型?就是知道這個知識和不知道這個知識對個人的工作並沒有影響。而且,發現親戚的很多觀點非常保守,非常傳統,缺乏一點反叛的個人的東西,開放程度很低,也和這個思想日益多元的社會不符合。而觀察身邊事業有成的領導,大都有一種包容的心態,對於年輕人的東西也保有好奇心。願意嘗試新方式。

從我的親戚身上大概可以看出為什麼一些滿腹經綸、侃侃而談的人沒有大成就。一因為他可能只說不練,二因為他掌握的知識結構已經陳舊了,不再適應這個社會,即使是亞里士多德孔子再回到這個世界,他們也未必能在這個社會的職場取得勝利。


維克多萊恩


用錢和地位去評價一個人,太功利了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能拿有沒有錢來判斷人家是不是成功啊。

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你看到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可能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一位慈愛的母親。

用是否成功來評判一個人,是非常不公平的做法。

尊重每一位普通人的價值,正是我們這個社會最應該提倡的啊。

什麼時候成功變成了評價人的唯一標準了?

有人說:你眼中的“垃圾”,只不過是放錯了地方的人才。

題目中所描述的人,也許換一個工作,比如培訓師,就會一下子放出屬於他的光彩。

再舉個例子,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奪得冠軍的快遞小哥雷海為,我相信在他拿冠軍之前一定會有無數的人說他讀詩詞是不務正業吧。

他的所有努力,在奪得冠軍時,都散發出了奪目的光彩!-董卿

那麼,滿腹經綸如何化成自己的本領呢?

1、如果您擅長在公眾面前侃侃而談,至少說明您有自己的世界觀,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要做的,只是跨越“侃侃而談”這個只限於表達快感的舒適區,對理論性的東西總結出自己的感悟,就像錢鍾書先生,家裡幾乎沒有幾本書,但是筆記卻有上百本。把理論與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縫接,也就變成了您自己的認知。認知,可就變成了您自己處世的本領了。

這其實,就是真正的學習能力!

2、如果您擅長在公眾面前侃侃而談,說明您的臨場反應能力,演講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可以嘗試找一份適合您這個特長的工作。說不定會大放異彩哦。

3、得給您提個醒,您經常在職場侃侃而談的話,在領導層,您就屬於“群眾意見領袖”,這在經典管理學中是被單獨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是被領導層重點關注的對象,如何利用好您這個身份,需要您根據工作環境細心體會。

侃侃而談,滿腹經綸是個優勢,需要做的,只是化為持續學習的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而已!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為所有正在努力奮鬥的千千萬萬普通人點贊!


我叫陳到底


我們身邊不難發現有很多這樣滿腹經綸,愛教育別人怎麼做事自己卻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的人。這些人的心態是怎麼樣的呢?可以從以下兩點分析。





1.尋找存在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這類人一般有一定的學歷但是沒有閱歷,或者讀過一些理論書籍,有一些偏激或廣泛的觀點,但是不切實際,或者說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一味的希望別人認同自己而不去認同他人,導致事業上的碌碌無為,收入低下,這樣的結果就會越發希望的到認同,和周圍人聊天時會更加激進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掩飾事業上的不足……結局往往適得其反,一個自己都混不好的人有什麼說服力去讓周圍人認同自己呢?這就陷入了死循環。事業不見起色的同時話越來越多。

2.為自己的不足找藉口。

在學校的時候,成績就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標準。出社會時,收入才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最大體現。收入高的人,自然有過人之處,值得我們學習和尊重。收入低,說明自己的能力不足,還需多加努力。可是很多人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對於自己收入低下工作不順的原因歸為外界,空有一腔抱負缺不願意行動和改變,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有才華的窮人,整天滿腹經綸,評論時事,張口閉口國際形態,國人教育。惹人同情又惹人厭煩。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對於這類人,別奉承,那樣只會讓他們更加覺得自己是對的,反而是害了他們。也別和他們爭論,說不通,只會給自己找氣受。不予理會就是最好的對待方式。



如果實在聽著難受,就反問一句,您說的真有道理,一定很有錢吧,現在開什麼車呢,總裁還是邁巴赫?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
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全能的小樣
不定期分享人生感悟,聚財心得。

聚財小樣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是什麼,因為沒有行動。


一個人要想“侃侃而談、滿腹經綸”,其實一點都不難,看幾本書、看幾篇爆款文、聽幾個演講講座,你就能夠很容易地被感動並記住那些話語。當你與其他人交談時,也可以很容易得複述出來。但這些道理,都是別人的人生經歷總結出來的。沒有一定的經歷、閱歷是難以悟出其中內涵的。就算你好像聽懂了,沒有行動,還是停留在原點,當然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侃侃而談、滿腹經綸,看似什麼都懂,實際上什麼都不懂,都在抄別人的經驗總結;看似懂的東西很多,但如果與你的職場發展無關,沒有一樣東西與單位需求搭邊,會的再多,也不能給單位帶來經濟效益,那有何用?


所以建議各位,踏實一點,知行合一,做好技能提升、完成好本職工作,為自己的事業好好奮鬥哦。


秋葉大叔


有的人表面上看上去沒有多大的本事,不會說不會道,也感覺沒有多大的學問,但是人家的事業也好還是家庭也罷,都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有一部分人表面上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出色的,從行為舉止各方面都是那麼的有範,可是他的事業卻出乎大多數人的所料。差距在哪裡呢?

首先一點就是要求太高,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越是那些侃侃而談,感覺滿腹經綸的人,可能在思想上對自身的認識是非常的模糊和片面的,沒有正確的給自己定位,對於工作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要求太高,沒能將自身與實際相結合,只是一味的在尋找和等待,所以很難有氣色。

其次就是心態不夠端正,心態好了,看待事情才會更加的清晰,而往往這些人心態是動搖的,是不端正的,姿態是非常的高傲的,總是喜歡惦著腳尖去看未來,總是感覺自己很厲害,適合自己的工作應該是那樣的,而不是這樣的,總是讓自己的思想“飄”在半空中,很難迴歸實際,做不到腳踏實地。

再者就是怕吃苦,不想受累,那些表面看上去沒有多大才能的人,人家俯下身子去苦活累活啥都幹,不怕苦也不怕累,慢慢的去拼搏慢慢的去積累,他們的心態是好的。而像這些看上去比較有才能的人呢,感覺自己不是吃苦的類型,不想從小事做起,想一下找個好工作,一口吃個大胖子,所以一直都在尋找當中,在彷徨當中。

最後一方面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規劃和目標,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容易忽略了自己,看問題不喜歡從自身出發,總是把自己置身於事外,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人生規劃,不知道自己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幹什麼,總是會被自己的知識所迷惑,認不清自己。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有時候我們在看待一個人的時候不能僅僅去參考他的外表和言論,有時候一個人的內心才是最真實的體現,希望這樣的人能夠及時的從困惑、迷茫中走出來,踏踏實實、調整好心態,好好努力,不要浪費了自己美好的年華。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官方賬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我想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1、聊天時侃侃而談並不代表能力強

有的人理論知識豐富,但是實踐能力卻是極差的。有的人擅長實操,有的人則只擅長演講。

2、滿腹經綸的人並不代表喜歡追名逐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有的人雖然滿腹詩書,但是淡泊名利,只想過一個安安穩穩、平平淡淡的生活,工資只要能滿足基本生活就不會想著升職加薪。所以,對待工作並不怎麼有激情,將本職工作做好就問心無愧。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1、執行力

執行力跟自律有很大的關係,不自律的人經常會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所打擾,這樣會影響正事執行的時間。網上有這樣的段子,說每次學習之前我都要把桌子擦乾淨,然後整理好書籍,最後拿出手機刷一下朋友圈,刷一下微博,刷一下今日頭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直沉浸在手機中無法自拔,等到發現過了一兩個小時時又想睡覺了,今天學習的事就此作罷。

真正有執行力的人懂得延遲滿足感,為了更有意義的事而放棄及時的滿足,這也是形成自律的主要因素。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就是非常懂得延遲滿足感的人,在工作的第一年為了多學點東西,他放棄了很多休息的時間。

2、思維

思維決定了眼界,眼光長遠的人才能成大事。眼光長遠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不會為了眼前利益而打亂整個戰略部署。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只是會說話,擁有理論知識並不能達到。還需要有野心,想要成功;有執行力能自律,能抵制誘惑,只看著自己的目標;還需要長遠的眼光,有格局。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能說會道這個技能我總覺得天生的成分佔了70%以上,他們不需要懂得很多,就能根據一個點給你發散好多,讓你聽後覺得非常有道理,也許實際上他們也只是看了某本書的某個觀點,或是從其他途徑瞭解到某個故事。所以呢,他們看起來侃侃而談、滿腹經綸,但是工作卻沒有起色,碌碌無為,一事無成也是正常的。


你聽過“想法是0,行動是1”這句話嗎?有些人空有大堆大堆的理想,但卻從來沒有為此努力過,也沒有真正地想要落地實施過,光說不做,怎麼可能成功呢?我見過一個女孩要減肥,說了兩年了,卻越來越胖。立flag的時候說的非常好,振振有詞,基本都是我會通過什麼方式來減肥,我的目標是多少,我減不下來我就是小狗等等,看到這麼詳細的計劃,這麼堅定的架勢,你也一定覺得她會減下來,結果呢?該吃吃該喝喝,一直想著再混一天沒事兒的,明天再減,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規矩和計劃,導致現在已經過度肥了。這就是典型的例子,工作也是一樣的,定好目標去做,但是中途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所以,說的再好,都不如行動一次,因為只有行動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優劣勢,才能積攢更多的經驗,才能不斷從失敗和成功中找到方法。


我是頭條職場達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 升職加薪有套路!


阿佳說V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能說會道,滿腹經綸不代表這個人有能力,更不能代表財富。

能說會到,滿腹經綸智能說明這個人知道的多

知識不等於財富。能說會道並不能代表這個人的工作能力就強,相反我認為這個人只會溜鬚拍馬,屬於面子工作者,所以這種人註定碌碌無為,一事無成。我們在職場上會遇見很多這樣的人,注意:

遇見這樣的人請不要靠的很近,也不要過意疏遠,因為這種人在職場上會對你很不利。

知識需要一定的能力來轉換成財富,是需要靠通過不斷的努力來實現的一個過程

有些人能說會道,但是依然滿腹經綸,為什麼不成功呢?原因一下兩點:

第一、懶惰,這個屬於只會說不會做的,好指揮人,所以這樣的人不會成功。

第二、缺乏行動力,也就是執行力,明知道這樣做能成功,但是自己偏不做,但是別人做了,也成功了。

總結:心動不如行動,心思活泛,下手勤快,付出總是有回報的。

西安知事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同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天南海北,無所不知。

如果你和他聊天,不用插嘴,只聽他說就可以了,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也不容你插嘴。

他能從普希金講到朱熹,能從莎士比亞講到曹禺,能從百達翡麗手錶講到蔡司鏡頭,能從全球經濟的衰退講到八線城市的房地產。

所有的職工對他的評價,都是博學多識,能言善辯,但他今年52了,離退休的年齡越來越近,依然是一名普通員工。

並不是他沒有機會,領導曾讓他做過一段時間的業務部經理。

他帶團隊的能力可不像他聊天那樣信手拈來,年終一算帳,賠的一踏糊塗。

按照單位的規章制度,他被免了職,到現在,也沒有得到重用。

這樣的人,為什麼一事無成呢?

首先,表面上什麼都懂,其實什麼都不精。

他們看起來懂的東西很多,其實也只是知道一個表面,對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只能唬一下外行,真正的和內行人相比,又差好幾個檔次。

其次,他懂的東西,和你從事的業務沒有關係。

我們單位從事的是化工行業,需要的人才要麼化工專家,要麼是銷售精英,或者是一個妥善的售後,這樣的人才在單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得到很好的上升空間。

但我這個同事會的東西,沒有一樣和單位的需要是搭邊的,會的再多,不能給單位帶來經濟效益,什麼時候都不會被重用的。

第三,能說和能做,是兩回事。

有些人,只能停留在口頭上,可以說的天花亂墜,一旦付諸實踐,就手足無措,要麼是自己的動手能力太差,要麼是所說的東西,根本實現不了。

這樣的人,如果真的是滿腹經綸,可以考慮像高曉松那個開個脫口秀欄目,如果不能,還是老老實實的把本職工作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