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央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就「娘炮」這一話題掐架,你怎麼看?

小朱說骨病



說句實在話,我們的文化陣地真的好好該反省了下了,自己的兩大官宣門戶即使掐架卻選擇了這麼一個話題,是否該好好回去閉門思過了,是沒有話題可以討論還是視那麼多的問題視若無物?我們不是要求每一個男人都要成為男漢,也並不說非要長相陰柔的男性一竿子打死,不能上電視也不能作為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其它媒體上的主角。

只是我們看到的是,這股風太盛了!盛到你感覺不可思議!有道是存在即道理,但我們必須要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幕所謂存在是跟很多媒體背後的推波助瀾密切相關的,那麼這樣的道理又談何道理可言!我們不否認,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且對各種新生事物極為包容的環境,這也就意味著很多時候出現的某些事物和現象會完全相反於大多數人的主流認知。

這說明什麼呢?從前些年的偽娘一夜間大行其道,到如今的小鮮肉或者小奶狗,以及所謂的陰柔化男性造型層出不窮,其實你反過來看這一路的發展過程,看不出一點端倪麼?我們不否認因為物質化的豐富,造成了現在大多數新生代的物質營養條件比之前代要富裕的多,這不但表現在其它方面,也表現在新生代長相、身高不但白淨也更加扯條!我們要阻止的是媒體的兩性不良宣傳,引導正常的兩性個體標籤,而不是標新立異,以博眼球的不良嗜好、暗示來成為主流的宣傳引導,我們也不否認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物質化的社會必然會出現類似這樣的社會進程,但必需清醒的認識到,這一個現象的危害!我們的未來畢竟在年輕人!


長安小師爺


作為黨報,《人民日報》這樣公開的支持偽娘,我不敢苟同,我真看不出來那些娘炮有多少內涵。重品質,那何為品質?娘娘的品質?討論也好,辯論也罷,每個人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但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引領和引導的效果,這樣堅定地選邊站是否合時宜?你們想把年輕一代引向何方?我支持新華社的立場和觀點!


卸甲歸田09


關於娘炮,新華社的觀點是: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娘炮的人設正在毀掉年輕一代人的榜樣。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

而人民日報的觀點則是:重質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從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問題的關鍵,內涵才更深刻地決定著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更何況開放的社會講究多元化,我們應該尊重多元化的審美。

這兩種觀點,都有相當支持者。

說實話,現在確實是娘炮之風盛行,電視劇,電影以及娛樂節目,都充斥著小鮮肉,在社交媒體上,小鮮肉的人設正在成為青少年最為追捧的偶像。這種現象到底會不會讓未來年輕的價值觀扭曲呢?

這很難說。

早些年我們的青年偶像是戰鬥英雄,是雷鋒,是王進喜,再往後,我們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倫、王菲、謝霆鋒、李連杰、成龍、劉德華等等,現在年輕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吳亦凡。雖然娘化嚴重,但發文批判就能解決問題嗎。一個時代年輕人喜歡什麼,追求什麼,不是平白無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關,跟社會有關,跟風氣有關。這些小鮮肉的成長,被包裝也是為了迎合當下人的口味,所以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這才是發人深思的。

換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選擇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為喜歡娘炮就被禁止,被抨擊,那這是社會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導輿論的責任,但沒有禁止的權利。

所以,觀點激辯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認為的去幹預。這才是一個現代社會該有的自由狀態。


跳球


中國兩大央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就“娘炮”這一話題掐架。形象地說,新華社出發點是“旗幟鮮明”,人民日報出發點是“人民和諧”。新華社更多站在歷史的高度“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和“戲孑誤國”以史為籤的針砭時弊。人民日報更多強調是文化多元和包容的百花齊放。時代造“娘炮”,時勢也造“英雄”。就看人民需要什麼精神力量,主流陣地就應該大力宣揚什麼樣的主旋律。因勢利導而不是因利導勢。普通老百姓不會引經據典但也不能否認大多數人就是“不明是非、不知善惡、不辯美醜”的直腸男吧。同理對“娘炮”現象也不是不包容。人都有個成長過\\程,知錯能改善莫大蔫。長期讓“娘炮”現象汙染大眾,積壓已久暴粗反擊非常正當合理!難道就不值得反省嗎?類似的欄目還要進行到底嗎?水的形態是能包容萬物的,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堅定支持新華社!!


閒卒


娘炮由來已久了,自從春哥硬氣了一回,之後就是娘炮當道,熒幕一直陰鬱之氣,陰盛陽衰。

一大群小鮮肉常年霸佔著大小熒屏,幸好現在不看電視了,否則忍不住要吐。

引爆對娘炮的批評還是央視的《開學第一課》,當天一大群小鮮肉群魔亂舞,加上13分鐘的廣告,徹底把大家激怒了。

由此引發了大眾對娘炮的一致抨擊。也因此引起了兩大央媒的互懟。


新華網發文抨擊娘炮

人民日報回懟

今天早上,人民日報又懟新華網了

輸了就輸了,承認嘛,你不是說包容嗎,這樣懟來對去,像是包容的樣子?!

感覺也是輸不起啊。

就連波波也出來支持新華網了。

是的,娘炮,走開!!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支持的是一種正能量和價值觀,大大說了嘛,只有民族有力量,國家才有希望!

一些娘炮,濃妝豔抹的,能希望他們保家衛國?


蔣軍


二篇報道都看了。個人認為,新華社文章,有力,有理,對民族的發展,祖國的強大有利。人民日報的文章,越看越酸,越看越沒勁,作者可能是娘炮,我是瞎猜,別當真。男人化妝不男不女,娘娘腔,小鮮肉在民間並不看好,在印象中小鮮肉是為富婆服務的鴨仔。為新華社文章鼓掌點贊。如果有問題就別發。


常書信1


舉個例子吧!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電影《古惑仔》系列對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影響至深。紋身、長髮、奇裝異服、敞胸露乳大金鍊子(不論真假),年輕人學到了什麼?《古惑仔》傳播的是做人“忠義信智仁勇”,國內小青年學到的是滿嘴髒話,拉幫結派、掙狠鬥勇,動不動就是單挑或群毆,不敬師長、不尊父母,做事衝動極端,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毀了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年輕人尤其是學生還沒有完善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又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模仿。模仿什麼?只能模仿外邊、模仿行為,這樣就會讓孩子們誤以為這就是潮流、是今後生活的樣子。一顆小樹苗不在小時候給它扶正立直,想讓它長大後自己長成筆直的可用之材,有這種想法的的人們,你們的腦子是不是被驢踢了?

現在滿社會都是“小鮮肉”、“小蘿莉”之類的“引領潮流”之流,男孩子說話嗲聲嗲語,毫無陽剛之氣。一個是家人給慣的,另一個就是社會上太多娘炮之流的貨色,我不反對小鮮肉、小蘿莉的存在,但是在主流媒體上他(她)們不應該是主流,至少不應該是年輕人追捧的主流!


小城男人6


娘炮會毀掉年輕一代的價值觀!



夕陽無限好78矣


最近國內因為娘炮男星鬧得沸沸揚揚,實際上作為“花樣美男”的鼻祖之一的韓國,也有類似的爭論,當然他們的標準與國內並不一樣,因為他們最通常的標準就是以男星是否服兵役來區分是否娘炮。這種標準往往超脫了外表上的限制,顯得更為客觀。

(以前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現在變成了犯我中華者,討厭……這種愈演愈烈的娘炮化越來越讓人反感)

眾所周知,服兩年兵役是全體韓國成年男子的基本義務。韓國人向來以愛國自居,服兵役更是韓國男性拿來自我標榜“man”、“陽剛”的一種光榮。比如每年韓國演藝圈男星入伍、退役都要在粉絲間引起巨大的震動,舉辦各種應援儀式,甚至形成相關的產業。為國家服兵役,也成為韓國演藝圈男星和體育明星們造勢的良機。

但是,話雖這樣說,人還是要打自己的小算盤。眾所周知,演藝圈和體育界都是吃青春飯的,在最黃金的當紅年華,離開事業去服兩年兵役,要讓事業失去多少機會?少賺多少錢?回來之後很多韓國男星的事業就難以接續,或者無法再延續從前的勢頭。比如2004-2005年,相繼有元彬、韓載錫、宋承憲等一大批韓國男性到了年齡,入伍服役。這些人一去,演藝圈的競爭壓力頓時小了一大半。像玄彬、李準基等年輕男性這才趁機上位。2010年這樣的事情重演,李準基、李東健、姜東元等男星紛紛入伍服役,韓國演藝圈的競爭壓力又緩解了一大半,大家熟悉的李敏鎬、金秀賢等人又趁機上位。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灘頭上,誰還敢輕易服兵役?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體育明星的道理也是一樣。韓國法律規定,奧運前三名獎牌獲得者、亞運會冠軍獲得者可以免除兵役,世界性圍棋大賽前兩名獎項獲得者可以免除兵役。比如最近的雅加達亞運會,韓國隊獲得男足金牌,韓國球星孫興慜因此得以免除兵役。不過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由此可知為何韓國隊為何在場上那樣拼命,為何韓國在亞洲足球水平的確高…………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至於普通韓國男性,對於免除兵役不敢奢望,但服兵役又實在是太過恐怖。眾所周知,韓國軍隊實際繼承了舊日軍的傳統,軍隊內部等級壁壘森嚴,打罵虐待士兵的情況極為普遍。韓國軍隊每年都要爆出各種虐待士兵致死的醜聞,虐待手段五花八門,每年不堪虐待自殺的韓國士兵都能達到70人。不要談什麼愛國了,跳火坑是不會跳的。於是,與每年軍中自殺的士兵人數一樣,每年韓國逃避服兵役者也有70人左右。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說起韓國年輕人逃避兵役的手法,這些年愈發暴烈,甚至變態——有人不惜自己動刀割掉自己的生殖器(前些年網上流傳韓國研究表明“切除睪丸有助於提高壽命和保持健康”看來不是空穴來風……筆者感覺這大概是看《笑傲江湖》看多了吧?還是對中國武俠電影裡面的武藝高強的廠公印象太深刻了?);有人割斷自己的手指(看來韓國人不止遊行示威時才切手指……);更有狠人找別人幫忙,用棍棒敲斷自己的肩關節,讓兵役部門看看,殘疾人還怎麼服兵役!(社會,社會……)不得不說,如果韓國人覺得服兵役才算有男性雄風的話,那麼這麼變態自殘逃避兵役的還能算娘炮嗎?這真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

韓國士兵,很拼很苦

這些如果太狠,下不去手,還可以裝病。比如韓國男性宋承憲當年就曾用假尿液送檢,冒充腎病。被人揭發之後,只好硬著頭皮去服兵役。還有為了拒服兵役而放棄韓國國籍的,比如男星劉承俊。但這些都不是一般韓國人有機會做的。

(宋承憲)

(劉承俊)

總之,韓國人為了逃避服兵役各種手段都使出來了,但只要做了,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全社會痛斥,甚至星途直接黯淡無光。就像劉承俊,甚至直接被韓國政府禁止入境,跪著求都無法回韓國。這也是韓國雖然演藝界算是花樣美男的鼻祖,但那些被稱為長腿歐巴的男星們即便有著陰柔的外貌卻也很少被稱之為娘炮的原因吧,因為真正娘炮的人,在服兵役的時候就被篩掉了。

(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最近坐地鐵過程中看到兩張廣告海報留下印象,一張是蔡徐坤的,另外一張是王菊的,可能王菊已經被大眾忘記了,她在公眾層面最高光的時候很可能也就是那一個星期的王菊熱了,而蔡徐坤可能是當前最為火熱的流量明星。王菊和蔡徐坤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通過近一年來的選秀節目為大眾所熟知。


兩人的廣告風格也完全不同,王菊的廣告還是在呈現一種獨立,而蔡的廣告則完全是一種孃的風格。注意,娘是中義詞,只是對一種社會氣質的描述。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這次對“娘炮”的評論,也是對公眾關注問題的一種回應,前者明確對娘炮表示了擔憂,後者則表示對娘炮也要有所寬容,兩者並沒有本質的衝突。

男性,特別是流量男性明星越來越“娘炮化”,並不是當前才有的現象,只不過這幾年這個現象日益突出,一直到了前幾天《開學第一課》裡面的幾個娘炮式男明星,引起了大量家長的擔心,家長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那樣。

無論是男女的天性氣質的分別,還是社會的整體氣質氣氛,社會的整體男性氣質還是更應該陽剛一些,男性就應該有男子漢的氣概。

你覺得現在男性娘炮化嚴重嗎?你覺得需要改變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