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央媒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就“娘炮”这一话题掐架,你怎么看?

小朱说骨病



说句实在话,我们的文化阵地真的好好该反省了下了,自己的两大官宣门户即使掐架却选择了这么一个话题,是否该好好回去闭门思过了,是没有话题可以讨论还是视那么多的问题视若无物?我们不是要求每一个男人都要成为男汉,也并不说非要长相阴柔的男性一竿子打死,不能上电视也不能作为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其它媒体上的主角。

只是我们看到的是,这股风太盛了!盛到你感觉不可思议!有道是存在即道理,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所谓存在是跟很多媒体背后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的,那么这样的道理又谈何道理可言!我们不否认,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且对各种新生事物极为包容的环境,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时候出现的某些事物和现象会完全相反于大多数人的主流认知。

这说明什么呢?从前些年的伪娘一夜间大行其道,到如今的小鲜肉或者小奶狗,以及所谓的阴柔化男性造型层出不穷,其实你反过来看这一路的发展过程,看不出一点端倪么?我们不否认因为物质化的丰富,造成了现在大多数新生代的物质营养条件比之前代要富裕的多,这不但表现在其它方面,也表现在新生代长相、身高不但白净也更加扯条!我们要阻止的是媒体的两性不良宣传,引导正常的两性个体标签,而不是标新立异,以博眼球的不良嗜好、暗示来成为主流的宣传引导,我们也不否认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化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类似这样的社会进程,但必需清醒的认识到,这一个现象的危害!我们的未来毕竟在年轻人!


长安小师爷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这样公开的支持伪娘,我不敢苟同,我真看不出来那些娘炮有多少内涵。重品质,那何为品质?娘娘的品质?讨论也好,辩论也罢,每个人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但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引领和引导的效果,这样坚定地选边站是否合时宜?你们想把年轻一代引向何方?我支持新华社的立场和观点!


卸甲归田09


关于娘炮,新华社的观点是: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娘炮的人设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的榜样。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

而人民日报的观点则是: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从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更何况开放的社会讲究多元化,我们应该尊重多元化的审美。

这两种观点,都有相当支持者。

说实话,现在确实是娘炮之风盛行,电视剧,电影以及娱乐节目,都充斥着小鲜肉,在社交媒体上,小鲜肉的人设正在成为青少年最为追捧的偶像。这种现象到底会不会让未来年轻的价值观扭曲呢?

这很难说。

早些年我们的青年偶像是战斗英雄,是雷锋,是王进喜,再往后,我们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伦、王菲、谢霆锋、李连杰、成龙、刘德华等等,现在年轻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吴亦凡。虽然娘化严重,但发文批判就能解决问题吗。一个时代年轻人喜欢什么,追求什么,不是平白无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关,跟社会有关,跟风气有关。这些小鲜肉的成长,被包装也是为了迎合当下人的口味,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这才是发人深思的。

换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为喜欢娘炮就被禁止,被抨击,那这是社会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导舆论的责任,但没有禁止的权利。

所以,观点激辩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认为的去干预。这才是一个现代社会该有的自由状态。


跳球


中国两大央媒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就“娘炮”这一话题掐架。形象地说,新华社出发点是“旗帜鲜明”,人民日报出发点是“人民和谐”。新华社更多站在历史的高度“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和“戏孑误国”以史为签的针砭时弊。人民日报更多强调是文化多元和包容的百花齐放。时代造“娘炮”,时势也造“英雄”。就看人民需要什么精神力量,主流阵地就应该大力宣扬什么样的主旋律。因势利导而不是因利导势。普通老百姓不会引经据典但也不能否认大多数人就是“不明是非、不知善恶、不辩美丑”的直肠男吧。同理对“娘炮”现象也不是不包容。人都有个成长过\\程,知错能改善莫大蔫。长期让“娘炮”现象污染大众,积压已久暴粗反击非常正当合理!难道就不值得反省吗?类似的栏目还要进行到底吗?水的形态是能包容万物的,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坚定支持新华社!!


闲卒


娘炮由来已久了,自从春哥硬气了一回,之后就是娘炮当道,荧幕一直阴郁之气,阴盛阳衰。

一大群小鲜肉常年霸占着大小荧屏,幸好现在不看电视了,否则忍不住要吐。

引爆对娘炮的批评还是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当天一大群小鲜肉群魔乱舞,加上13分钟的广告,彻底把大家激怒了。

由此引发了大众对娘炮的一致抨击。也因此引起了两大央媒的互怼。


新华网发文抨击娘炮

人民日报回怼

今天早上,人民日报又怼新华网了

输了就输了,承认嘛,你不是说包容吗,这样怼来对去,像是包容的样子?!

感觉也是输不起啊。

就连波波也出来支持新华网了。

是的,娘炮,走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支持的是一种正能量和价值观,大大说了嘛,只有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

一些娘炮,浓妆艳抹的,能希望他们保家卫国?


蒋军


二篇报道都看了。个人认为,新华社文章,有力,有理,对民族的发展,祖国的强大有利。人民日报的文章,越看越酸,越看越沒劲,作者可能是娘炮,我是瞎猜,别当真。男人化妆不男不女,娘娘腔,小鲜肉在民间并不看好,在印象中小鲜肉是为富婆服务的鸭仔。为新华社文章鼓掌点赞。如果有问题就别发。


常书信1


举个例子吧!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电影《古惑仔》系列对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影响至深。纹身、长发、奇装异服、敞胸露乳大金链子(不论真假),年轻人学到了什么?《古惑仔》传播的是做人“忠义信智仁勇”,国内小青年学到的是满嘴脏话,拉帮结派、挣狠斗勇,动不动就是单挑或群殴,不敬师长、不尊父母,做事冲动极端,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毁了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年轻人尤其是学生还没有完善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又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模仿什么?只能模仿外边、模仿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们误以为这就是潮流、是今后生活的样子。一颗小树苗不在小时候给它扶正立直,想让它长大后自己长成笔直的可用之材,有这种想法的的人们,你们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现在满社会都是“小鲜肉”、“小萝莉”之类的“引领潮流”之流,男孩子说话嗲声嗲语,毫无阳刚之气。一个是家人给惯的,另一个就是社会上太多娘炮之流的货色,我不反对小鲜肉、小萝莉的存在,但是在主流媒体上他(她)们不应该是主流,至少不应该是年轻人追捧的主流!


小城男人6


娘炮会毁掉年轻一代的价值观!



夕陽無限好78矣


最近国内因为娘炮男星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作为“花样美男”的鼻祖之一的韩国,也有类似的争论,当然他们的标准与国内并不一样,因为他们最通常的标准就是以男星是否服兵役来区分是否娘炮。这种标准往往超脱了外表上的限制,显得更为客观。

(以前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现在变成了犯我中华者,讨厌……这种愈演愈烈的娘炮化越来越让人反感)

众所周知,服两年兵役是全体韩国成年男子的基本义务。韩国人向来以爱国自居,服兵役更是韩国男性拿来自我标榜“man”、“阳刚”的一种光荣。比如每年韩国演艺圈男星入伍、退役都要在粉丝间引起巨大的震动,举办各种应援仪式,甚至形成相关的产业。为国家服兵役,也成为韩国演艺圈男星和体育明星们造势的良机。

但是,话虽这样说,人还是要打自己的小算盘。众所周知,演艺圈和体育界都是吃青春饭的,在最黄金的当红年华,离开事业去服两年兵役,要让事业失去多少机会?少赚多少钱?回来之后很多韩国男星的事业就难以接续,或者无法再延续从前的势头。比如2004-2005年,相继有元彬、韩载锡、宋承宪等一大批韩国男性到了年龄,入伍服役。这些人一去,演艺圈的竞争压力顿时小了一大半。像玄彬、李准基等年轻男性这才趁机上位。2010年这样的事情重演,李准基、李东健、姜东元等男星纷纷入伍服役,韩国演艺圈的竞争压力又缓解了一大半,大家熟悉的李敏镐、金秀贤等人又趁机上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滩头上,谁还敢轻易服兵役?

韩国士兵,很拼很苦

体育明星的道理也是一样。韩国法律规定,奥运前三名奖牌获得者、亚运会冠军获得者可以免除兵役,世界性围棋大赛前两名奖项获得者可以免除兵役。比如最近的雅加达亚运会,韩国队获得男足金牌,韩国球星孙兴慜因此得以免除兵役。不过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由此可知为何韩国队为何在场上那样拼命,为何韩国在亚洲足球水平的确高…………

韩国士兵,很拼很苦

至于普通韩国男性,对于免除兵役不敢奢望,但服兵役又实在是太过恐怖。众所周知,韩国军队实际继承了旧日军的传统,军队内部等级壁垒森严,打骂虐待士兵的情况极为普遍。韩国军队每年都要爆出各种虐待士兵致死的丑闻,虐待手段五花八门,每年不堪虐待自杀的韩国士兵都能达到70人。不要谈什么爱国了,跳火坑是不会跳的。于是,与每年军中自杀的士兵人数一样,每年韩国逃避服兵役者也有70人左右。

韩国士兵,很拼很苦

说起韩国年轻人逃避兵役的手法,这些年愈发暴烈,甚至变态——有人不惜自己动刀割掉自己的生殖器(前些年网上流传韩国研究表明“切除睾丸有助于提高寿命和保持健康”看来不是空穴来风……笔者感觉这大概是看《笑傲江湖》看多了吧?还是对中国武侠电影里面的武艺高强的厂公印象太深刻了?);有人割断自己的手指(看来韩国人不止游行示威时才切手指……);更有狠人找别人帮忙,用棍棒敲断自己的肩关节,让兵役部门看看,残疾人还怎么服兵役!(社会,社会……)不得不说,如果韩国人觉得服兵役才算有男性雄风的话,那么这么变态自残逃避兵役的还能算娘炮吗?这真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

韩国士兵,很拼很苦

这些如果太狠,下不去手,还可以装病。比如韩国男性宋承宪当年就曾用假尿液送检,冒充肾病。被人揭发之后,只好硬着头皮去服兵役。还有为了拒服兵役而放弃韩国国籍的,比如男星刘承俊。但这些都不是一般韩国人有机会做的。

(宋承宪)

(刘承俊)

总之,韩国人为了逃避服兵役各种手段都使出来了,但只要做了,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全社会痛斥,甚至星途直接黯淡无光。就像刘承俊,甚至直接被韩国政府禁止入境,跪着求都无法回韩国。这也是韩国虽然演艺界算是花样美男的鼻祖,但那些被称为长腿欧巴的男星们即便有着阴柔的外貌却也很少被称之为娘炮的原因吧,因为真正娘炮的人,在服兵役的时候就被筛掉了。

(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战争史


最近坐地铁过程中看到两张广告海报留下印象,一张是蔡徐坤的,另外一张是王菊的,可能王菊已经被大众忘记了,她在公众层面最高光的时候很可能也就是那一个星期的王菊热了,而蔡徐坤可能是当前最为火热的流量明星。王菊和蔡徐坤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近一年来的选秀节目为大众所熟知。


两人的广告风格也完全不同,王菊的广告还是在呈现一种独立,而蔡的广告则完全是一种娘的风格。注意,娘是中义词,只是对一种社会气质的描述。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次对“娘炮”的评论,也是对公众关注问题的一种回应,前者明确对娘炮表示了担忧,后者则表示对娘炮也要有所宽容,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冲突。

男性,特别是流量男性明星越来越“娘炮化”,并不是当前才有的现象,只不过这几年这个现象日益突出,一直到了前几天《开学第一课》里面的几个娘炮式男明星,引起了大量家长的担心,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那样。

无论是男女的天性气质的分别,还是社会的整体气质气氛,社会的整体男性气质还是更应该阳刚一些,男性就应该有男子汉的气概。

你觉得现在男性娘炮化严重吗?你觉得需要改变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