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有過什麼政績?


因為對斯大林的不斷批判,以至於斯大林留給後世的一般印象除了殘酷之外就是偏執、暴力,實際上這樣一位出身于格魯吉亞的前蘇聯領導人對於蘇聯的強大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斯大林的最重要的功績就是以強力意志完成了蘇聯的工業化,並且躍居歐洲各工業國之手。斯大林在成為蘇聯領導人之後,極力推行工業化,因為斯大林相信只有具備強大的工業和軍事體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才能屹立不倒。從1928年開始,蘇聯連續進行了三個“五年計劃”,集中國家的一切力量發展工業,當然這是建立在剝削農民的基礎之上的。

斯大林還在蘇聯確立了社會主義體制。在斯大林的主導下,蘇聯進行了農業的集體化改造,經濟上首先實現了公有化和集體化,1936年蘇聯頒佈新的憲法,新的憲法確定蘇聯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如果不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或許在二戰初期萬般不利的情況下,蘇聯人很難進行有效的反擊。正是因為斯大林具有鋼鐵一般的意志,所以蘇聯才能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回過神來。

總之,斯大林當然有缺點,不過他的優點卻也是不容忽視的。


青年史學家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套用那首著名的紅歌歌詞就是:“沒有斯大林,就沒有強大的蘇聯”!

斯大林,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歷史都無法迴避的人物,作為20世紀蘇聯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這個格魯吉亞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

那麼,這個鋼鐵強人有什麼功績?他的執政生涯給蘇聯帶來了什麼?

1、親手締造蘇聯,推動共產主義發展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將俄國帶上共產主義的道路。

但是列寧的政治生涯並不長,從列寧遭遇刺殺後,他的健康狀況就每況愈下,此時的斯大林逐漸進入蘇俄權力的核心。

關於蘇聯,列寧是當之無愧的締造者,列寧提出了民族自決政策,倡導俄國境內的所有民族建立自己的國家,並以加盟國的身份加入蘇聯。

在列寧的主導下,1922年,蘇聯成立。

但是1924年,列寧去世,締造蘇聯的使命被斯大林接過,蘇聯開始了斯大林時代。

按照列寧的設想,各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權,並以自願的原則選擇加入或者脫離蘇聯,其本質上是一種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各加盟國有較大的自主權。

但是斯大林對列寧的設想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其典型特徵就是極大地壓縮了各加盟國的自主權,使得自願加入或者退出蘇聯成為奢望。

雖然1936年蘇聯通過了新憲法,確認了蘇聯加盟國的自主性,但是在斯大林的操縱下,蘇聯加盟國權力名存實亡,其地位還不如我國的省。

雖然斯大林的做法嚴重違背列寧的設想,將蘇聯帶上極端。但是在面對強鄰環伺的險惡國際環境,斯大林的做法毫無疑問極大地增強了蘇聯的內部凝聚力,使得蘇聯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能夠更加強大!

所以,斯大林是蘇聯真正的偉大締造者!

2、將蘇聯帶向強大,締造強大的工業化國家

丘吉爾曾說:“斯大林是一個偉大的、世界上無人能與他相比的獨裁者,他接管的是使用木犁的俄羅斯,而交出的則是一個擁有原子武器的國家。”

作為不同陣營的對手,丘吉爾的評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對斯大林功績的看法。可以說,沒有斯大林,就沒有強大的蘇聯!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俄面對的國際形勢空前嚴峻,經過了3年的反干涉鬥爭,蘇俄終於消滅白軍,將所有外國干涉軍趕出蘇俄國土。

在蘇聯建立後,列強對蘇聯的圍堵有增無減,加上凡爾賽體系的約束,斯大林敏銳意識到歐洲及世界潛在的危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斯大林果斷開始了蘇聯的重工業發展之路,重工業成為蘇聯的主要基調。

因為無法進行對外掠奪式的資本積累,所以蘇聯不得不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將國內所有的資源投入到重工業的發展中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包括農業、輕工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尤其是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導致蘇聯農業發展停滯不前,農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到1937年,蘇聯已經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工業體系,成為一個工業化強國,這為蘇聯在二戰中抵抗德國法西斯並最終取得二戰勝利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斯大林的重工業思路對於蘇聯的長久發展極其不利,這也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伏筆。但是在強鄰環伺的情況下,重工業化成為蘇聯的必由之路!而且高度集中的體制也為蘇聯集中所有力量取得二戰勝利打下了基礎!

雖然這也導致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是這確實是斯大林的不朽功勳!

3、擊敗德國法西斯,底定蘇聯超級大國地位

1941年6月22日,德國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等僕從國共550萬人,突破蘇德邊境,對蘇聯發動了閃擊戰。

由於斯大林在30年代掀起的空前規模的“大清洗”運動,導致蘇聯全軍上下進行了大換血,廣大指戰員大多數都是初中畢業的低素質人員,根本難以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這導致蘇聯在面對德國的衝擊時一潰千里。

開戰四個月,蘇聯損失軍隊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70萬人被俘,武器裝備損失不計其數,國土損失超過150萬平方公里,人口損失超過四分之一。

1941年10月,德軍前鋒逼近莫斯科,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這裡。

此時的蘇聯各機關單位以及各國大使館紛紛撤離到後方的古比雪夫等地,連列寧的遺體也轉移到西伯利亞的秋明。

此時蘇聯的形勢萬分危急,如果德國拿下莫斯科,不僅是蘇聯損失更大的國土,而且整個同盟國的鬥志將會受到巨大打擊,蘇聯很可能徹底崩潰。

關鍵時刻,斯大林放棄了向後方轉移的打算,而是決定與莫斯科共存亡!

回到莫斯科的斯大林給莫斯科守軍帶來了極大的勇氣和鬥志。緊接著,斯大林在紅場舉行了震撼世界的紅場閱兵,斯大林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所有軍隊和裝備均實彈參演。從紅場走過後,所有蘇聯軍隊開赴前線,紅場閱兵成為勝利的象徵。

終於,在莫斯科軍民的誓死守衛下,加上遠東西伯利亞師的到來,最終蘇聯在付出慘重傷亡後,消滅德軍50萬人,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從此,斯大林成為蘇聯人民的精神象徵,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艱難重生,相繼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

1944年初,蘇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將德軍趕出蘇聯國土。

1945年4月,蘇軍合圍柏林,終於將德國法西斯徹底埋葬。

可以說,斯大林的鋼鐵意志在蘇德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蘇聯的勝利,幫助蘇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幫助蘇聯成為超級大國這一,主導了二戰後的國際新秩序。

4、主導戰後國際秩序,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導師

二戰後,共產主義越出一國,形成了和資本主義陣營相對立的共產主義陣營,而蘇聯成為共產主義當之無愧的老大。

戰後的蘇聯,依靠斯大林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體制,只用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幾年時間就恢復到戰前水平。1949年,蘇聯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蘇聯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二戰後期,隨著蘇聯向德國方向推進,東歐國家紛紛在蘇聯軍隊的幫助下建立起了共產主義政權。因為蘇聯的輸出,斯大林稱為整個共產主義陣營的精神領袖和革命導師。

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標誌著冷戰時期的到來。隨即美國和蘇聯分別開始了瘋狂的擴張。

建國後,蘇聯率先承認我國地位,並對我國進行了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因為蘇聯的存在,我國得以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迅速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五大國之一。

可以說,正是蘇聯的幫助,我國才鞏固了新生政權,有力衝擊了帝國主義的圍堵,壯大了共產主義陣營!

但是,斯大林絕對不是白璧無瑕的。事實上,斯大林的過失幾乎和功績一樣震撼,比如發動死亡2000多萬人的大清洗運動,打擊異己的帶來的是蘇聯在蘇德戰爭前期的一敗塗地。

而斯大林親手締造了高度集中的體制,一方面導致蘇聯的發展陷入死結,最終走向崩潰;另一方面助長了個人崇拜風氣,使得蘇聯烏煙瘴氣!

所以,時至今日,斯大林仍然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最受爭議的人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斯大林最大的政績在於將奄奄一息的蘇聯帶入世界強國之列!!

論述偉大人物必須瞭解該人物所處的特定歷史環境,這是筆者一貫的觀點!

斯大林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是20世紀30年代初接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時候。

當時俄羅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剛剛經歷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蘇俄內戰,長達8年的血腥戰爭基本上摧毀了蘇聯的國民經濟。據不完全統計,斯大林剛上臺的時候,蘇聯的工農業生產水平只有十月革命前的20%——40%,盧布和美元兌換率高達1200:1,人口損失達到驚人的2000萬!

國內糟糕如此,國際形勢更是險惡!由於綜合國力的持續下降,各大帝國主義國家特別是歐亞列強均把蘇聯當成一隻遍體鱗傷的待死野獸,誰都想過來搶肉吃。僅波蘭一個國家就一度吞併了半個烏克蘭,遠東的日本居然打起了西伯利亞的主意。

內憂外患的形勢讓俄羅斯各民族面臨空前殘酷的考驗,深刻影響了斯大林時代的內外戰略。

斯大林深諳國際形勢的發展規律,認為一戰留下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二戰的爆發也為之不遠。蘇聯如果想要實現國家的崛起和民族復興就必須結合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制定自己的戰略。

在國內,蘇聯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先後實行了以發展重工業為核心的2個半5年計劃,其中又以軍工業為優先發展。其成果是在工業產值在歐洲高居榜首的同時,軍事力量也空前龐大。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總兵力達到550萬人。在專注工科這一具有蘇聯教育特色的培養下,蘇聯工程師群體為蘇軍部隊設計出了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黑死神強擊機、波波沙衝鋒槍和各種大口徑火炮等這些具有世界尖端水平的武器,成為蘇軍最有力的鐵拳。

在國外,斯大林繼承300年前沙皇俄國彼得大帝開創的出海口戰略和蘇聯締造者列寧制定的高度務實的外交策略一步步改善蘇聯的困境!

蘇聯之前的沙皇俄國曾有太平洋、黑海、波羅的海三個出海口,日俄戰爭和一戰後隨著大片國土的淪喪,只剩下一個波羅的海出海口。但是這為斯大林推動和發展外交提供了方向,在列寧主義的外交策略指導下,斯大林沿著幾個出海口的方向真抓實幹,迅速將蘇聯從落後的弱國帶入世界大國、強國的行列。對那些批判他是大國沙文主義、背離列寧路線的人們,斯大林嗤之以鼻。實踐證明,斯大林帶動了蘇聯的崛起,是真正的列寧主義路線的繼承人,批判者才是教條主義者。看不懂當時國際國內局勢的風雲突變,抓不住機遇無所作為,只知道以理論為依據的批判只能是誤國誤民的教條主義者。即使斯大林當時被捧為偉大的國際革命導師,但他的外交策略仍是高度務實的為大俄羅斯主義服務。因為他已經敏銳的嗅到了二戰來臨的氣息,越來越重。

在東方,日本法西斯於1931年9月1日發動九一八事變,徹底佔領中國東北。蘇聯的西伯利亞再次面臨日本武士刀的威脅,日本北進意圖也日趨明顯。在西方,德國、意大利等法西斯國家暗中支援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陣營發動反對共產主義陣營的內戰,而英國、法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則推行其一貫的綏靖政策,對西班牙內戰實行所謂的不干涉,坐看兩大陣營火併。美國人蟄伏在遠隔重洋的新大陸上坐看歐亞局勢。殘酷的現實讓斯大林意識到,一個空前廣泛的反蘇聯盟正在暗流湧動,蘇聯孤立無援,兩面受攻。

斯大林的策略是“盡最大可能的利用蘇聯周邊資本主義集團和政府的矛盾和衝突來達到分化帝國主義的目的”。

在東方亞太地區,斯大林通過援助中國抗日和在局部地區與日軍對峙的手段完全改變了日本的擴張路線,完全穩定了東方的局勢。

在西方,蘇聯謀求與英法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由於英法態度極為曖昧難以實現,卻反而招致英法出臺了“禍水東引”的政策。斯大林在萬般無奈之下,為了蘇聯的利益只能退而求其次,另闢蹊徑,開始謀求再度與德國合作,以粉碎英法蓄謀已久的禍水東引策略。而此時德國與波蘭因東普魯士問題導致雙邊關係惡化,作為波蘭盟國的英國也迅速同德國對立。希特勒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也積極謀求與蘇聯合作。眼看著蘇德日益接近,英法無奈之下也被迫改善與蘇聯的關係。這樣一來,蘇聯就站在了一個兩面要價、待價而沽的最佳位置。

之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納粹德國橫掃西歐之際,蘇聯則在東歐擴充地盤作為將來與德軍作戰的緩衝地帶。斯大林十分清楚,蘇德雙方意識形態、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矛盾極為尖銳。因此,蘇德同盟不過是為了雙方攤牌而做的最後準備。

斯大林除了在同盟破裂前積極為蘇聯拓展戰略縱深外,也在彌補大清洗運動後造成的巨大損失,重點就是重建遭到嚴重破壞的職業軍官團。

但是希特勒的狂人性格是斯大林所始料不及的,1941年6月22日夜,550萬納粹德軍兵分三路對蘇聯發動全面攻擊。措手不及的蘇聯慘遭重大打擊,重要工業區慘遭蹂躪,武裝力量損失慘重。一夜之間從最主動的國家一下子又淪為最被動的國家,以一己之力對抗法西斯德國的全面攻擊。東面的日本也因蘇德戰爭的爆發再次陷入北進與南下的抉擇。只有美國成為最大受益者,成了唯一一個可以決定戰略力量投送的國家。

職業軍官團的短路導致蘇聯紅軍在戰爭初期一潰千里,先進的飛機大炮坦克在德軍高超的兵種協同動作打擊下成了一堆堆破銅爛鐵。面對殘酷的現實,斯大林開始注重職業軍官團的培養,本人的軍事素養也在極速蛻變。由此帶動的一潰千里的蘇軍也在慢慢站穩腳跟。1941年,蘇聯人民用屍山血海的代價將德軍的閃擊擋在北起列寧格勒中到莫斯科一線。1942年卻仍以蘇軍的慘敗開場,德軍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並將卐旗插到高加索山脈之巔。蘇軍統帥部227號命令的下達鼓舞了在斯大林格勒廢墟中的每一個蘇軍戰士,背靠伏爾加河死戰不退。最危急時一隻腳已經踏入伏爾加河,卻還是硬生生扛了回去。

戰場之外的斯大林和蘇軍統帥部則在苦苦探索著諸軍兵種合同作戰的規律,尋找反擊的道路。蘇軍全面反擊的鐵拳在暗暗收攏著指頭。 飄雪的伏爾加河畔,德軍耗盡了最後的力量,斯大林格勒依然矗立在那裡。隨之而來百萬蘇軍的大反攻迂迴、包圍、殲滅,一氣呵成,一個最強大的德軍集團軍永遠留在了伏爾加河畔……

就在蘇德兩軍血戰伏爾加河之際,英國通過美國的不斷輸血漸漸恢復元氣,而此時的斯大林在穩定了國內戰線後,眼光開始跳出戰局之外。通過向國際渲染德軍強大的戰鬥力和蘇聯的危急,換來英美豐厚的外援。

德國戰敗後,斯大林的目光又頂上了孤懸亞太的日本,主要還是因為日本佔據著太平洋出海口。美國人接連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就在投下第二顆原子彈的當天午夜,5500輛蘇軍坦克越過大興安嶺,風捲殘雲般橫掃日本關東軍。蘇軍出兵僅僅五天,日本政府即宣佈無條件投降。

但是蘇軍坦克卻沒有因此馬上停下,而是一如當年德軍閃電戰的速度繼續向太平洋西岸挺進。因為斯大林明白,己方軍旗到達的地方,就是己方社會制度推行的地方。日俄戰爭後被日本佔領的旅順港、中長鐵路再次回到俄國人手中,而且又有了三八線等至今遺留的問題。 日本帝國瓦解後,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也徹底失去了爭霸全球的條件,只剩下美蘇兩國。蘇聯在殘酷的戰火中再次涅槃,位列超級大國第二。

這時的斯大林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同時又冷靜的思考著蘇聯的未來。100多年前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加入反法聯盟打垮拿破崙帝國,藉著維也納體系與大英帝國抗衡50餘年,然後遭到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三次慘敗最終導致帝國解體。而蘇聯打贏二戰,俄羅斯民族再次贏得世界矚目,但是這個矚目背後則是以損失15%的人口和50%的經濟基礎的慘重代價。

斯大林意識到,依靠戰爭起家的蘇聯國力結構過於畸形,除軍事力量外其餘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軟實力均十分孱弱、蒼白。而軍事力量的強大又得益於地緣位置的特殊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蘇聯非常需要一個休養生息期以便進行戰略轉型。

大批勢力範圍的獲得更是將蘇聯的社會制度及治理能力曝光在世人面前。斯大林清楚,如果能利用好這塊地方作為政治試驗田將可以幫助蘇聯最低成本的完成戰略轉型,反之則會樹立更多敵人。充滿兇險,但卻是必由之路。

同時,斯大林還覺察到白令海峽對岸的美國將來是俄羅斯民族遇到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對手,會挖空心思的對蘇聯的發展處處掣肘。

1953年,斯大林去世。其後數任繼承者在治國理政上均未達到斯大林的智慧高度,逐漸走上了軍備競賽的不歸路,最終自掘墳墓……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雖然“斯大林”這個名字已經從俄羅斯地圖上(斯大林格勒)找不到了,但是斯大林這個人卻神奇般的仍然活在俄羅斯人的心中。

2008年,有俄羅斯官方做的“評選俄羅斯歷史上十大人物”的活動中,斯大林排名第三,僅次於涅夫斯基(俄羅斯歷史人物,公爵)和斯托雷平(十月革命前俄羅斯政治家)。

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俄語並非是他的母語。但是通過努力學習,斯大林很快就掌握了這門語言。

不過斯大林說俄語時帶有濃重的格魯吉亞口音,給斯大林做過翻譯的人紛紛抱怨不止。

斯大林在1962被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拋棄了,然後被妖魔化。這也是蘇聯人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第一步。

斯大林最大的成績就是在不長的時間內,迅速發展了蘇聯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為後來的反法西斯的衛國戰爭打下了雄厚的工業基礎。

儘管在希特勒“閃擊戰”(閃電戰)的頭幾天裡,由於判斷失誤和情報來源有限,斯大林顯得猶豫、搖擺、遲疑(因為蘇德當時有《互不侵犯條約》);

但是很快就緩過神來,組織起了卓有成效、艱苦卓絕的衛國戰爭。

最著名的莫過於“紅場閱兵”(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每年仍然堅持),完成檢閱的蘇聯紅軍部隊以及坦克、裝甲兵車隊隆隆穿過紅場,直接開往前線。

沒有斯大林,就不會有蘇聯;沒有蘇聯,也不會有後來的冷戰;沒有“冷戰”,蘇聯也不會解體;更不可能有現在的普京。

題主問的是“政績”,而非“過失”。所以回答就有側重點,見諒。


閒看秋風999


俄國十月革命後,列寧在俄羅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政權,但沒多久列寧遇刺身亡,斯大林接手的新生蘇維埃可以說是一個內外交困、百廢待興的政權,一方面國內社會極不穩定,政權需要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經濟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也不發達,工業基礎十分落後,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國內敵對勢力蠢蠢欲動,恨不得將新生的蘇維埃社會主義政權消滅在搖籃中。另一方面,外來敵對勢力出於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仇視,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進行瘋狂制裁和圍剿,讓新生政權處在搖搖欲墜之中。加之蘇聯共產黨又沒有領導和建設一個國家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堅決粉碎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新生蘇維埃政權的圖謀,從政治上加強對蘇聯的領導,把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同蘇聯革命和建設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適合蘇聯發展的正確道路,把一個沒有任何領導經驗的蘇聯共產黨建設成為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堅強領導集體,把一個工業基礎十分落後的國家建設成了工業基體系相對完善和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人類建設史上的奇蹟,為後來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斯大林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裡,就把蘇聯建設成為一個在世界上與美國相提並論、齊驅並駕的超級大國,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無比優越性,開創了蘇聯建設史上的斯大林之治,彰顯了斯大林高超的領導能力和偉大政績。

主要政績:一是粉碎了國內外敵對勢力對蘇聯社會主義新生政權的反擊,完善和鞏固了蘇聯社會主義新生政權。二是順利完成了對蘇聯原有的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配套完善先進發達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三是領導蘇聯軍民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對蘇聯大規模的軍事入侵,奪取了蘇聯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偉大勝利,不僅改變了二十世紀蘇聯的命運,還改變了二十世紀世界的命運和走向。四是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為社會主義制度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大膽探索了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取得了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五是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外交上科技文化上奠定了蘇聯世界超級大國的基礎,開創了蘇聯社會主義的輝煌。


知未是也


如果說斯大林做的事即是他的政績,同樣也是他的罪行,或許你會質疑這種說法,但事實就是如此矛盾。

盛世談民主,亂世靠獨裁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一定不能脫離其所處的歷史背景,被稱為二戰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戰鬥之焦灼,戰爭之慘烈,整個戰爭史都能排的上號!也正是這場戰爭終結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化,攻守之勢易也。有人歸功於俄羅斯民族之堅韌,當然我不否定。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斯大林在二戰開始前把蘇聯內部“洗的非常非常乾淨!”

不僅沒有反對他的勢力存在,甚至讓蘇聯內部反對他的想法都不敢有。至於清洗的方法,當然是讓他們成為秘密最好的保護者!也正是這些事蹟成為其死後清算的依據!偉人瞬間成為千古罪人,曾經歌頌的故事,換了基調,成為批判的標語,讓今人來看有些顛覆人的理解能力。

歷史經不起假設

但假設如果斯大林沒有排除異己,清洗的乾淨,並保持長期高壓統治,在法西斯不敗神話面前,俄奸一定不會少,甚至為了生存另立中央也不是不可能,如果這樣,二戰史甚至世界史都有可能被改寫!某些人滅絕人性的缺點某些時候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反而起到了正向的作用!這是上帝的諷刺呢還是時間的嘲笑。


瓦爾登的船伕


斯大林總體上來看是有功有過的人。在做列寧助手時,對蘇聯的共產主義建設有很大功勞。最大的過錯,大清洗運動給蘇聯各個方面產生了極大的損失。

在領導衛國戰爭,讓蘇聯得以戰勝德國,免於亡國。二戰蘇德戰爭可以說重要事件之一。沒有斯大林很難捨想是什麼結局,對國際和平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從這一點上足以讓他躋身於偉人之一。但斯大林為本國利益者,做過侵犯他國的利益,如蘇芬戰爭,不歸還列寧承諾的沙俄吞併中國的領土等等…

在斯大林執政時期,實現了公有制,加強了民族團結,基本實現了工業化,激發了全民的創造性。全民學文化,科技,管理成為時尚和自覺。在核領域與航天領域佔據了先導地位,率先提出了創新技術。

總體上來說,斯大林功大於過。但也從來不是一個高尚的人。


Xyz薛玉重


斯大林被稱為是“鐵打的人。”他15歲就參加了俄國革命,據記載從1902年到1917年期間,斯大林被逮捕了七次,流放了六次,最後一次流放,甚至被流放到了北極圈附近。斯大林與列寧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05年,這一次會面,斯大林就被列寧稱為是“堅如鋼鐵”。斯大林這個名字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在俄語中就是鋼鐵的意思。原名有點長,叫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施維裡


1917年斯大林從流放地來到了彼得格勒,參加了當地的武裝起義,為當時的俄國十月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以後,面對內憂外患,尤其是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斯大林一直在關鍵戰線指揮作戰,並且多次取得勝利,保衛了新的社會主義政權。


1924年偉大的列寧去世。斯大林被選為蘇聯黨的總書記。面對國際上處於帝國主義包圍的環境,國內在列寧的新經濟政策以後,逐漸欣欣向榮的蘇維埃。斯大林開啟了自己的斯大林模式,他領導的蘇聯人民捍衛和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使得蘇聯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二, 歐洲第一的鋼鐵產量大國。

1941年,面對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的突然攻擊,斯大林紅場閱兵鼓舞了蘇聯人民反抗法西斯的鬥志。面對瘋狂的德國,蘇聯軍隊經過長久的鬥爭,最終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隨即蘇聯對德國進行了反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法西斯軸心國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斯大林繼續擔任著蘇聯黨和國家領導工作。1953年3月,斯大林病逝。



紅雨說歷史



林海雪原185164327


斯大林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主席以對斯大林有過評價七分成績三錯誤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難免一生一點錯誤沒有看成績大或是錯誤大成績大就是對的我們後人不要老是對偉人作這樣那樣的指責這是極不道德的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