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後以往的工齡怎麼算?

建新


工齡,很重要!

在職時,您的工資、津貼、補貼、帶薪年休假、醫療期等等,都和工齡息息相關。退休時,你領取的養老金也和工齡密不可分,那麼,體制內的人員,退休後以往的工齡怎麼算呢?

從兩個大的方面簡單說下:

第一方面,工齡計算的一些細節。

1、連續工齡。如你從畢業後就進入體制內,在一個單位幹了一輩子沒挪窩,那就很簡單,累計即可。如果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兩者之間未間斷,也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併工齡。如果你在某事業單位幹了幾年不開心,或者萌發了世界這麼大,我也要看看,一甩袖子辦了退職手續,可是後來發現體制內原來還有吸引你的地方又考進來了,那麼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併計算。

3、工齡折算。以前還對體制內從事特殊工種的工人崗有折算,如干一年算一年三個月工齡,最多不超五年,現在已經淡出了。

看到這,你會想到我算了半天工齡,和我退休領養老金有一毛錢關係麼?你別急,真有關係,關係密切著呢。

我們先來說第二方面。

1、如果你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於2014年9月份前退休,那麼你的養老金的多少與工齡直接掛鉤(俗稱老人)。如工齡30年以上,養老金為工資的90%,工齡25年以上,養老金為工資的85%等。

2、如果你於2014年9月之前進入體制內,於10月份之後退休(俗稱中人),2014年9月之前的部分,每工作一年多發基礎養老金1%,雖然這之前你未交社保,但社保基數按社會平均工資計算。2014年10月之後的與社保相關了,如果未交社保,則工齡就沒什麼用了。

3、如果你於2014年10月之後進入體制(俗稱新人),養老金與社保相關了,如果未交社保,則工齡就沒什麼用了。當然,體制內也只有有工齡才會給你交社保不是。


老王觀職場


機關事業單位的在職人員的工齡自正式轉正後會由單位的人事幹部會同當地上級人事部門具體核實: 如參軍多少年,下鄉多少年,這是要算工齡的,何時參加工作,一併核實計算出當事人從哪年哪月開始計算工齡,一般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的人事檔案都非常嚴謹,一經認定很難再作出更改,這當然也包含工齡的認定,所以在職人員退休時很簡單,由單位人事幹部造上名冊上報當地人事部門,再由人事部門調出個人檔案就OK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