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爲何決定武力削藩,而非學習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明朝時建立藩王制度雖然對中央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因為朱元璋給了藩王強大的兵權,從而導致藩王坐大,對朱允炆的皇位構成威脅。

朱允炆對此事日夜擔憂,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朱允炆便已經發現了藩王問題。因為他深知,朱元璋一死,藩王必亂。所以他必須迅速削藩,即使和叔叔相殺,也能夠勝利在望。

朱允炆為何決定武力削藩,而非學習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漢朝的“推恩令”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緩和作用,但是沒有采用武力的削藩並不可靠。

漢景帝“七國之亂”發生後,已經對諸侯王的權力進行了壓制,到了武帝時期,諸侯王也只能眼睜睜得看著自己的諸侯國漸漸被分割,權力一點點被壓榨。

可在朱元璋時期,雖然他為了穩固江山而剪除了丞相和武將的勢力,然而他卻以為自己的江山只要不不落入異姓手中便好,自己的兒子給自己的孫子守江山還是相當穩妥的。

朱允炆為何決定武力削藩,而非學習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所以當朱允炆將問題的矛頭拋向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因為這個從未曾想過的事情而愣住了,於是這事只能讓朱允炆自己來解決。朱允炆便將所有對叔叔的情感收起,決定先禮後兵,如果他們不聽話,那就只能撤掉他們的爵位削除他們的封地。朱元璋見到孫子準備這樣做,這才放下心來。

但朱允炆顯然沒有像朱元璋預期的那樣將事情做絕,朱允炆削藩由弱至強,也是為了將叔叔們逼反,從而有正當的理由解決藩王問題。然而朱允炆在最後關頭卻心軟了。

朱允炆為何決定武力削藩,而非學習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雖然朱棣野心勃勃,但他也不敢下定決心造反,於是便裝瘋賣傻。若非朱允炆婦人之仁,或許朱棣早就在靖難之中死了三四回了。

所以武力削藩其實本就沒有什麼毛病,康熙時的藩王之亂雖然打了十幾年,大半的國土都受到戰火侵襲,不也照樣敗了嗎。憑藉一方土地來抗拒中央,本就沒有多少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