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30余项瓶颈,为公司节创近百万,看他如何从“小字辈”到大工匠

他高职毕业来到辽宁,成为一名普通的数控机床加工工人,一干就是15年;他刻苦钻研技术,读完的专业书籍摞起来比他还高;他时刻走在公司创新前沿,先后攻克30余项生产加工工艺瓶颈,为公司节创近百万元。如今的他,已从一个最初的“小字辈”彻底蜕变成技术能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校友蒋楠的“工匠人生”。

攻克30余项瓶颈,为公司节创近百万,看他如何从“小字辈”到大工匠

高职毕业进入工厂,他演绎励志人生

2002年7月,蒋楠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了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在加工中心从事数控机床加工工作。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身份使他一度迷茫和彷徨,但是或许是不服输的性格,蒋楠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

在对自我的全面分析后,蒋楠发现自己在理论方面欠缺不少,因此业余休息时间就成了他“恶补充电”的日常。“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白天蒋楠认真钻研数控技术,到了晚上他又如饥似渴的补充理论知识。当研读完摞起来比他身高还高的专业书籍后,蒋楠的近视度数由原来的500度增到了800多度,但这也为他日后的追赶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引领作用,他带动工艺创新

经过十余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积累,蒋楠由一个最初的“小字辈”彻底蜕变成技术能手,也是因为他的精湛技能,2015年12月“蒋楠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攻克30余项瓶颈,为公司节创近百万,看他如何从“小字辈”到大工匠

在工作中,蒋楠积极带领工作室成员参加重大比赛和开展技术攻关。每临大赛,他都要设计参赛实施方案,组织参赛选手从理论到实践一遍一遍复习操作内容……在他的带领下,多名工作室成员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工艺创新,并在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有的成员还获得了锦州“五一”劳动奖章。

攻克技术难关,始终走在创新前沿

多年来,蒋楠时刻走在公司创新创效的前沿。在市总工会和辽宁华兴机电有限公司工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他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创新工作室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公司范围内选拔工作室成员,确定攻关项目。

几年来,多次工艺改进为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多次合理化建议为公司新产品试制研发降低了成本。在多年的运行中,工作室先后攻克30余项生产加工工艺瓶颈,为公司节创近百万元。

攻克30余项瓶颈,为公司节创近百万,看他如何从“小字辈”到大工匠

在蒋楠的案头,摆放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技术能手”“辽宁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此外还有一本《从工人到工匠》显得格外特殊,书中多个精彩人物成为大国工匠的自我重塑之路深深地吸引着他,那一段段充满力量的激情文字、那一篇篇带着温度的励志文章深深地触动了他,“我要磨练精湛技能,汲取榜样力量,争做大国工匠”,蒋楠由衷的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如今,在蒋楠的创新工作室,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个秉持着大国工匠精神、有着不懈追求的团队,正在完成着一次次精彩跨越。

部分素材来源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