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的地心人真的存在嗎?

亞洲小女人\n


只能說有些人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誠然,科學確實需要大膽的猜想,但往往很多人忘了後半句,那就是小心地論證。

地球內部存在所謂的“地心人”嗎?

不存在?

有些人可能會問: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不存在?你又沒有親眼看見!

確實,科學家沒有親眼看見地心內部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科學家們沒有證據。很多人把所謂的“證據”狹義地定義為“親眼看見”,但事實恰恰相反,大部分科學證據都沒有親眼看見,也不需要親眼看見!

科學家們通過分析地震波等手段得知地球的結構組成,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而地核也可認為是“地心”,那裡的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巨大,就科學家們目前所知,不可能存在生命!

所以不需要科學家們親自但地心看一看到底有沒有“地心人”。正如科學家們測量地球的直徑也不需要一把超長的尺子從赤道一斷量到另一斷,我們擁有智慧!

所以,科學家們通過現有證據已經證明不可能存在“地心人,”如果你非要證明地球內部存在“地心人”,不是簡單的猜測和想象,認為或許“地心人”非常耐高溫(這還是想象),而是要拿出切實的證據來推翻科學家們目前對生命的定義和認知!

確實,有種可能,生命的存在形式超乎想象,但這並不是科學應有的態度,本質上是一種非科學,而非科學的本質不在於它是是否正確,而在於它的不可證偽性!


宇宙探索


不存在,地球內部不存在任何的地心人和地心文明。看了題主的問題以及問題下方的描述,不得不勸題主少看一些毫無事實根據的地攤文章,或者說要懂得辨別那些嚴重失實的文章。

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挖到位於地表之下6400公里的地心,但通過地球內部釋放出的地震波,我們可以瞭解地球的內部結構。通過分析地震波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地球內部不存在空心結構,而是實打實的實心結構,並且可以分為三部分:地殼、地幔、地核。

隨著深度的增加,地球溫度會變得越來越高。地殼的厚度為幾十公里,它與地幔交界處的溫度可達400攝氏度。地幔的厚度達到2900公里,這裡的溫度可達數千度,它與地核交界處的溫度高達4000度。地核的厚度為3400公里,那裡的溫度更是高到5000度以上,壓力可達地表大氣壓的300萬倍以上。因此,地球內部是十分極端的環境,那裡不會孕育出文明,並且地表文明也不可能遷到地球內部生存。

此外,目前從未發現史前文明存在過,人類文明是地球迄今為止出現過的唯一文明。20億年前的地球上只有海洋中才有生命,而且還是十分低級的形式,不可能有高級智慧生物。動物則是在6億年前才首次出現于海洋中,此後經過數億年的漫長演化,才出現了人類以及後來的人類文明。

由鐵礦石形成的特殊管狀結構,可能是37.7億年前的微生物化石

而在人類之前,地球上不存在其他智慧文明。如果史前文明真的存在過,這必然會留下很多證據,要知道,幾十億年前的微生物都能在地球上留下可測的痕跡。然而,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持史前文明的存在,更不用說地心文明。


火星一號


即便地球有著45億年的歷史,但也不意味著地球內部就有地心人,當然,所有的一切都會留在各個時代的地層中,逃也逃不掉。根據當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對地球歷史的研究,人類這類智慧物種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十多億年的演化,才有瞭如今的人類。甚至可以認為,地球45億年的歷史,就為了今天誕生人類。2015年11月,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部傑克山區發現的古老鋯石晶體中存在石墨斑點,認為這是地球無機環境向有機環境演化的關鍵證據,時間大約在41億年前。

那麼從41億年前到第一個單細胞生命出現,又花了5至6億年的時間,大約在35億年前。從單細胞生命到無脊椎生物統治地球,花了20億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奧陶紀。無脊椎生物到比較高級的爬行動物時代,又花了3億多年。這一步步演化都可以在對應的地層中找到化石,如果20億年前擁有史前文明,那麼它們的遺骸肯定會留下,因為連無脊椎生物都留下了化石,何況是高級文明。文明需要發展第一個是需要空間,第二個是需要能量,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絕對無法延續生命,因為能量總有耗光的時候。

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掛掉也是那些無法對抗環境劇變的生物,尤其是冰期的出現,都要掛掉一大批,這也是生物滅絕的重大原因。同時,小行星撞擊也會導致生物滅絕,恐龍滅絕之後化石也留存在地層中,也正是因為此,我們今天才有機會發現它們。從地質學的角度看,任何大規模的物種只要存在於地球上,都會留下痕跡,何況是一個文明。


太空伊卡洛斯


存在啊,我們所有人,包括你在內,都是生活在地球內部的啊。

哦,忘了說,這不是我說的,所以如果你不同意,不要罵我。你該去罵的那個人,叫塞勒斯·蒂德。

他是第一個宣稱人類生活在地球內部的人。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他認為地球是空心的,我們人類不是生活在地球表面,而是裡面的那一層。不好懂是吧?那就對了,慢慢自行體會。

他在三十歲那年,突然有一天靈魂出竅,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了很多話,其中有一句是:地球是一個空洞的球體,所有生命都生長在它內部的凹面上。

他把這句話牢牢記了很多年,直到他成為一項社會運動的領導者。他創立了一個叫“克萊仙”的烏托邦社區,召集了很多人和他一起建設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這個社區其他的事就不多說了,只說他在裡面設計了一個方法,來證明地球真的是凹的。

他的一個合作伙伴發明了一種機器,叫“直肌線機”。直肌線機由一系列雙T形狀的部件組成。每個長12英尺,支撐和繃緊它們的交叉臂長度與部件的比例是1:3,這些部件由桃花心木製成。

他們的計劃是要用這一個個長12英尺的直肌線機構建一條完美的直線。多長的直線?足足有4英里,也就是6.44公里。

原理很簡單:如果地球表面是向上凸起的,那麼直線只會碰得到一個點;如果地球是凹的,那麼足夠長的直線肯定會接觸到曲面。

那麼,這就可以證明:我們住在地球的內部。

1897年,他們開始試驗。這種方法顯然是不靠譜的,但他們起勁地幹起來了。最後,他們得到了令自己滿意的結果:形成的直線在距離起點4又1/8英里處與水面接觸,證實了地球表面是向上彎曲128英寸的。

嗯,高興就好。

你要是今天去克萊仙博物館參觀,還能看到這臺機器的一部分,它們經過日曬雨淋,現在積滿灰塵,堆在牆角。

但蒂德的烏托邦實踐最後毫無意外地以失敗告終。


奇異機器


可以很有把握地說,不存在。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通過大量的地震波數據,可以比較準確地測量地球內部的密度、聲速等。不過這裡提供另一個視角,來論證「地心人」是不存在的。

兩個最重要的依據:1. 地球內部很熱;2. 生物以負熵為生。第一個很清楚了,不再多說。第二個則不常為人所知。這個觀點首先在《生命是什麼》中提出,提出者是物理學家薛定諤(對,就是搞量子力學的那個薛定諤)。傳統上,認為生物以能量為生,然而薛定諤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如此,為什麼生物要排洩(排便、排汗)。這看起來是個很無聊的問題——身體中產生了垃圾,就要排出去啊。然而問題是,什麼是「垃圾」?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說,相對於身體器官這種「有序」狀態的物質,那些混亂、無序的物質,就是垃圾。這樣就引出了熵的概念。

熵用以描述、標度混亂程度。越混亂的物質,其熵越高。同時,熵還與溫度、能量緊密連接在一起。如果我們用S表示熵,Q表示能量,T表示溫度,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dS = - dQ / T

也就是說,生物在排出能量的時候,也在排出「熵」,也就是向外排出「混亂的東西」,從而保持身體內部的有序運作。另一方面,生物也從外界獲取「負熵」,即非常有序的物質。比如動物吃草,植物中的纖維結構、甚至生物大分子的有序結構,都是所謂「負熵源」。而其終極的負熵源,則是太陽。

回到這個問題中,地心之中,溫度非常高,即上面公式dS = - dQ / T中的T很大,這樣的話,排出單位能量所排出的熵就很少。也就是說,即使是有生命存在,其新陳代謝要達到極為驚人的速度。另一個問題是,地心中沒有負熵源,那種四面八方都是高溫的環境,熵是非常高的,與地表太陽提供能量的情形是完全相反的。所以依據上面的理由,我認為地球深處(地殼之下)不具備存在生命的條件。


章彥博


可以肯定得說一定不存在,原因如下:

網絡配圖

首先,人類生存需要適宜的溫度,據研究表明,最適宜人類生活的溫度是22攝氏度,當然藉助各種防寒保暖設施,人類生存的溫度可以最低達到-50攝氏度至50攝氏度,但是超出這個範圍過多,人類一定不能生存;一定量的空氣提供氣壓、氧氣,人類生存的氣壓在1個標準氣壓左右,如果比這個高1倍以上,人類一定不能夠生存;充足的水,因為人體70%都是水,所以液態的水是人類生存的必須條件;提供能量和營養的食品,這個當然更重要了,“人是鐵,飯是鋼”;合適的重力,太大太小的重力,都會影響人類的正常生存。

網絡配圖

其次,我們來看地球內部的各項數據。溫度只要到了下地殼就達到了400攝氏度至1000攝氏度,更別說到了地心的4500攝氏度,金屬都融化了,人基本只有被汽化一條路。而氣壓由下地殼的1200Mpa(1.2萬個標準大氣壓)一直增加到地心的361700Mpa(361.7個標準大氣壓),想一下重型卡車在公路上碾壓雞蛋吧!估計雞蛋皮都變成粉末了吧!而地球內部溫度則由下地殼400攝氏度一直增長到地心的4500攝氏度時,100攝氏度就沸騰的水,應該早就被汽化了。據地震波反演得到的結論,地心應該是由固態的鐵組成的,人類能夠吃的動植物都不能存在,因而沒有什麼食物來給人提供能量和營養。當然,地心處也沒有重力了,人類及各個器官也就很難保持平衡。

綜上所述,地球內部溫度、壓力、水含量、食物供給、重力供給都要麼把人變成氣體、渣滓,要麼把人渴死、餓死。所以,一定沒有地心人的存在。


地震博士


不存在。

1,地球從結構上來說內部不會存在大的空洞。

通過大量的質地數據,地球內部的結構雖然不能做到詳細瞭解,但是有沒有空洞這個事情還是基本上可以知道的。

↑根據地震波繪製出來的地球內部結構↑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對地震進行監測,利用監測到的地震波繪製迄今為止精確度最高的地球內部模擬圖,揭示地殼與外核之間的層地幔。這些3D模擬圖展示了令人吃驚的景象,好似一個精美的大理石。

而且從結構上來說,越往地低深處,岩石中的應力越大,越來越不可能存在大的空洞,就好像一間很大的禮堂,如果沒有柱子撐著天花板的話,天花板就必須要做的很輕一樣。

2,地底環境也不適合生物生存。

地底的環境大概有多高?一般來說,每往下挖100米,溫度就要升高2-3攝氏度,不要覺得這個溫度身高的不高,你要知道,複雜生命賴以存在的基礎——蛋白質40-60度就開始失去活性甚至於變質,所以稍微高點兒的溫度裡可能會有一些微生物等極其簡單的生物,但幾乎不會存在複雜生物。

↑地下是極熱的世界↑

3,史前文明這種東西,純粹是小說而已。

你說有史前超級文明,我現在手頭上也沒有證據證明存在或者不存在,但是如果一個文明可以大規模地開發地底空間(比如說需要挖出大量的岩石、加固壁面然後還要準備複雜的冷卻設備、能量轉化設備、空氣淨化設備等等),那麼為什麼不能把這種技術和精力用來改變地表空間,畢竟地表空間更好改造、可以利用的能量也更多。就好像你說平白無故的,人們寧願挖地鐵也不遠在地面上鋪路一樣,這說的通嗎?

而且超級文明進入地底之後,為什麼就不出來了?地底生活太好了,還是他們不知道地表已經恢復了和平了?你是當這個超級文明傻麼?

所以這些想法寫寫小說可以,但是真的有一個幾億人、幾十億人的文明會想要這麼做,實在是不可想象。


SilentTurbine


非常肯定的回答,沒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的內部構造。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契在研究地震波的時候意外地發現,大多地震波在傳到地下50公里處會發生折射現象。由此,莫霍洛維奇契認為,導致地震波折射原因,是因為在地下50公里處,有一個分界面,將地球分為了兩個上下兩個不同物質組成的圈層。該分界面被稱之為“莫霍面”。

到了1914年,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發現,在地下2900公里深處,還存在著另一個分界面——古登堡面。

由此,地球內部被分為了三個圈層,由外到內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詳見下圖:

可以看到,各圈層幾乎都是由固態物質組成的,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基本可排除地球內部存在氧氣的可能,也因此排除了有“人”存在的可能。

或許有人說,“地心人”與“地上人”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環境會早就不同的生命,就像海洋生物可以生存在水中而人類不能長時間待在水中一樣。

那我們就再來看看地下沒有圈層的具體環境是怎樣的。

地殼,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上層為花崗岩層(岩漿岩),主要由硅-鋁氧化物構成;下層為玄武岩層(岩漿岩),主要由硅-鎂氧化物構成。科學家推測,地殼內的溫度和壓力是隨深度增加而升高的,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1℃。而近年的鑽探結果表明,在深度達到3公里以後,每深入100米溫度就會升高2.5℃,以此推測,在深度達到11公里時,其溫度就已高達200℃,幾乎無生命存活的可能。

地幔則為地球的中間層,厚度約2865公里,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此外,上地幔頂部還存在一個軟流層,是公認的岩漿發源地。而上地幔其他部分則為岩石圈,下地幔的壓力和溫度則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不說其他,地核的溫度預計高達5000℃,壓力則達1.32億千帕以上。

綜上所述,地球內部不可能有“地心人”。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人肯定不能生活在地心。

雖然可以和科學家爭論,目前人類還無法直接到達那裡,科學家通過地球物理和高溫高壓模擬方法,對地心處的物理化學狀態有了深入瞭解。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由於分異作用,重的成份下降,輕的成份上浮,地球很早就分出了層。最裡面的鐵含量非常高。在高溫狀態下,形成了液態的鐵外核。這種磁流體就像一個發電機一樣,形成磁場。

人類生存的環境很是苛刻,全球溫度哪怕高出幾度,對地球生態和人類生活環境都會造成重大影響。這也是目前人類對二氧化碳排放這麼關注的主要原因。其實,人類擔心的全球變暖,不過是一兩度而已。

顯而易見,地心的溫度很高,絕對不是人可以生存的環境。

雖然地處地球深部,這也並不是說地球表面的物質和內部沒有聯繫。通過板塊俯衝,地表的物質可以被俯衝到地球深部,比如碳氮氧等元素。目前科學家就發現在地球聲部這些元素其實含量也不少。地球深部的物質,通過地幔熱柱可以大規模地噴發出來。在白堊紀,就曾經發生過這麼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形成巨大的大火成岩省(簡稱LIP)。

地球內部這麼熱,這些熱量從哪裡來的?

除了早期地球高溫餘留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熱量靠放射性元素髮生的熱量維持。

總之,在地表這麼宜人的環境裡,人類在最近一兩個百萬年才逐漸出現。

地球通過板塊俯衝向下運輸,時間尺度就是百萬年。也就是說,在一百萬年前的人類剛好被俯衝下去,到現在可能剛剛到達地心。前提條件就是它們能在地下生存並演化。可以預料,它們的形態肯定和地表的人類不同。

地球深部還真有生命,但是也僅限於地表。科學家在鑽探的時候,發現地下幾公里處還存活著細菌,這些細菌並不靠陽光生活。


樂淘爸爸


很多人都說月球是空心的,我就想地球會不會也是空心的,科學研究地球直徑12700千米左右,我們人類目前才鑽探到10千米左右,就是10000米,再下去就不知道是什麼。


地殼平均厚度近20000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有六七萬米。
關於青藏高原一直有一個傳說,二戰時期,德國在青藏高原尋找地心空間,他們應該與地心文明有過接觸,後來從那些戰敗國徵召了許多科學家,秘密研究一些技術,據說還研究出飛碟,核彈也差點研究出來,當時的德國有些技術超過了現在。
有些報道也表明在青藏有地心的入口,就在香格里拉,常常發現飛碟出沒。

關於地心文明,我分析有2種可能。
第一是地球前一時代的文明,很多證據表明在地球上,我們不是唯一的文明,在我們之前還有文明,亞特蘭提斯文明。關於亞特蘭提斯,有很多記錄。他們最後好像發生了核戰,地表因為環境問題,不適合生活,他們剩下的人就到地心了。
第二就是外星生命,是外星生命在我們地球建的觀察站。就好像我們探索南極,就在南極建工作站。外星生命一直有一批生活在地球上,就近觀察地球文明。

不要只關注太空,我們連地球都沒探索完,就想著探索宇宙,步子跨太大了。認真探索一下地底,真要有什麼災難,地底也會是我們的一種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