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那些年月

四十年前,那時的家庭家裡的孩子多,大人掙的工資少。社會資源也少的可憐,不管買什麼東西都要憑票,買米需要糧票、買肉需要肉票。

那時的居住條件也是很艱苦的。家裡大人加上孩子一共六七口人,都擠在不過三十平左右的破瓦房裡,不管是休息,吃飯還是洗漱都非常不方便。

記那些年月

那時,人們結婚可有意思了,當時娶新媳婦最時尚的嫁妝是“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外加一個收音機,那時有了這些,婚禮就有了體面。

記那些年月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在那時記憶裡,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村前的那條路。這條路是村子裡的主幹道,是一條不足半米寬的土路田埂,由一堆堆黃土夯實,泥巴路兩邊都是一人多高的田溝。這種路天晴的時候很結實,而碰上雨天,尤其是冬天下雨,對行走的人們來說簡直是惡夢。

時光飛逝,轉眼已過了四十年。今天,情況已經大大的不同。

現在人們的居住條件也是比以前好過無數倍,從曾經的“住不下”到現在的“住得好”,從曾經的“不方便”到現在的“好環境”。這都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曾經人們結婚的“三轉一響”如今也換成了漂亮的新房和高大上的小轎車。潔白的婚紗也把新娘襯托的無比的美麗。

說起馬路的變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這個詞來形容。曾經的泥土小道已經越來越少了,現在更多的是水泥和柏油的馬路,道路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的狹窄,四車道、六車道甚至八車道在城市裡都隨處可見。感慨生活的變化!

記那些年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