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國、吳國和魏國看起來都差不多大,爲什麼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葉昌輝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各佔一方,沙場廝殺多年,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絕倫的歷史時期。那麼這三個國家的真實實力怎麼樣呢?

其實三國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不要被《三國演義》中的以劉備為正統的思想給騙了。讀過《三國演義》後很多人以為蜀國兵多將廣,君臣上下一心,文有諸葛孔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武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陣前殺敵,英雄蓋世!

其實,蜀漢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最後事實上也成為了最先被滅亡的政權。


言歸正傳,為什麼說三分天下魏有其二呢?,畢竟通過地圖看起來,曹魏和孫吳看起來面積差不多,應該是旗鼓相當才對,而蜀國看起來也不算太小。

其實通過地圖上我們看得到,看似相同的面積上面,衛國範圍內有著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名城,這些城市在當時可是中國大地上最富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他們基本上都是自己所在州郡的首府所在地。

東漢末年天下分為13個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而曹操坐擁了其中的九個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


而且東漢時期,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山東多士子文人,河北多名門望族,河南多兵勇將帥,更有陝西山西西涼等兵馬將勇文人雅士,可謂是人才濟濟,而且曹魏繼承了漢家天下的正統,多少漢臣轉眼成了曹魏的開國之臣。

而且,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其實主要決定戰爭勝負的便是兵馬的數量和後勤保障的優良與否!

而曹魏無疑是三國中的佼佼者。人口數據為證:

魏:景元四年537萬 魏國滅亡時1386萬(包括益州)

吳:赤烏五年240萬 吳國滅亡時230萬

蜀:章武元年90萬 蜀國滅亡時94萬



人口上的差距可見不是一般的大呀!而在古代人口就是戰鬥力。正如有位領袖說的那樣:十萬青年十萬兵!

而北方的曹魏更是霸佔了東漢的主要經濟賦稅來源地區,文化政治最發達的地區,更值得一題的是:同時煤炭和鋼鐵等金礦煤礦也多在北方曹魏的管轄範圍!而鋼鐵和煤炭直接決定了曹魏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出性能優異的軍事武器!這也就是為何三分天下,魏有其二的說法依據!

這也是為何諸葛亮一生都沒有實現北伐曹魏復興漢室的平生夙願!


珞珈山的貓


文|小河對岸

許多人看各版本的三國時期疆域圖會產生疑問,蜀漢與東吳的疆域也不小。卻為何有天下三分,曹魏佔其二之說呢?也即是說蜀漢與東吳的疆域之和,也只相當於曹魏的一半。

其實,這是從歷史上的疆域劃分來看的。我國最早的疆域劃分,據說始於大禹時期,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後世亦以九州代指天下。此九州為: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雍州,揚州、荊州,梁州。

而曹魏的地盤據有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雍州等六州之地。東吳佔據了揚州及荊州的大半,蜀漢佔有梁州之地。蜀漢與東吳的疆域之和,也只佔了三州之地,也只相當於曹魏的一半。

戰國時期、七雄並列。可以說齊、燕、韓、趙、魏、秦及楚的一部分疆域,都在曹魏的境內。東吳只佔據了楚國的大半疆域,而蜀漢的疆域在戰國時期還屬偏遠之地。秦朝統一之後,行郡縣制。漢初行郡國並行制,至漢武帝時期,頒佈“推恩令”之後,諸侯封國已經虛留其名。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將天下分為13個監察區,名為州,州設刺史。然而,此時的州卻並非行政單位。

而至東漢末年,州正式成為行政單位,行政區劃也由郡縣兩級,變為州郡縣三級。漢末十三州分為:司州(畿輔,也稱司隸)、涼州、冀州、幽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幷州(曹魏)。揚州、荊州、交州(東吳)。益州(蜀漢)。而雍州曾被取消,後該設涼州,其後又析出雍州,此時天下共有十四州,而曹魏的疆域佔據了十三分之九。

蜀漢與東吳所佔之州,雖疆域遼闊,卻都地廣人稀。蜀漢的核心區域,只有成都平原及漢中盆地,而南中地區為南蠻之地,雖被諸葛亮征服,卻並不能真正為蜀漢所用。鄧艾偷襲陰平之後,劉禪想逃往到南中地區,譙周便進言道: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而劉禪聽了譙周之言,也就放棄了逃往南中的打算了。

東吳也是如此,其核心區域也只集中在今天的蘇南、浙北(春秋時期的吳越之地)及江漢平原地區(楚國的核心區域),而江南的其他區域都尚未得到開發。今天的福建地區,在安史之亂之後,才有大量的中原百姓湧入而得以開發。今天的兩廣地區,在北宋時期,還是官員們的流放之地。

而曹魏統治的北方地區,卻開發較早,人口稠密。雖經漢末的長期戰亂,而人口凋零,但北方地區開發程度較高,農業基礎較好。隨著社會秩序的穩定,人口恢復也較為迅速。蜀漢滅亡之時,人口只有九十四萬。東吳滅亡之時,人口有二百三十萬。而曹魏有四百三十萬左右。當然,這只是官方統計的人口數量。漢末三國時期,世家門閥蔭庇莊客也為常態,實際的人口數量遠不止這些。但是從官方統計的人口基數來看,曹魏的人口也是要高於蜀漢與東吳的人口之和。

參考史籍:《三國志》、《後漢書》等等;


歷史聞知社


因為決定古代政權的國力的最重要元素,不是疆域,而是人口。

看行政劃分圖沒用,應該看這張圖:

顏色越深的地方人口越多,可以明顯看出來,曹魏政權所在的黃河流域人口比吳蜀之地密集的不是一點半點。

或者再換一種圖:
這張圖表示了三國時期全國各級別城市的分佈圖,同樣可以看到,曹魏政權的大規模城市非常多,而吳蜀則少的可憐。

當年劉備伐吳時,曹丕問計與三朝元老劉曄,劉曄說:“天下十分,中國十佔其八,吳蜀各保一州”。劉曄認為,十分天下,中國(也就是曹魏政權)擁有八分,並不是指擁有八分疆域,而是指擁有八分人口。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的生產技術始終沒有什麼大突破,一切的實力都來自於人口。吃糧食需要人種地,打仗需要人當兵,武器工具需要人制造,想要發動戰爭,人是最關鍵的資源。

所以魏國的優勢豈止是“三分天下尤其二”,實際上他們人口的差距比這個還要大。

這也是吳蜀長久北伐不能勝利的原因,曹魏的戰爭機器太強大了,能夠在任何戰場上調動比吳蜀更具優勢的兵力。以諸葛亮的軍事智謀,尚且不能取勝,孫十萬就更不用想。

實際上,吳國的疆域也就是看著很大,但真正的有效統治區域也就是長江流域一帶。江西浙江福建乃至兩廣的廣大地區,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口。吳國曆史上數次記載有軍隊南下去抓野人(山越人),就是為了補充匱乏的人口。

蜀國情況差不多,西蜀之地,看著不小,實際上也只有成都平原一帶有相對多的人口而已。

由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經過了長久的開發,所以黃河流域的政權一直都比南方政權要強大,歷史無數次證明了這點。從三國開始,南北朝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北朝壓著南朝打,最後由隋朝滅掉了南陳。隋煬帝躲到了南方的揚州以後很快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五代時期,佔據中原的五個朝代一直對南方各國擁有名義上的宗主關係,南方各國根本不敢爭鋒,最後由北宋統一。哪怕在宋朝,江南已經高度開發之後,金、元政權還是壓著南宋打,直到南宋滅亡。

直到最後朱元璋北伐成功,中國南方才真正誕生了一個全國性政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北伐成功者。


小約翰



我想說,你看錯地圖啦。請看上圖。東漢把天下分為十三個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幷州、徐州、豫州、涼州、雍州。(圖中的司州寫的不對,應該是司隸,屬於京畿重地,從州的分佈上分屬雍州、冀州、豫州)這北方九個州歸曹魏所有。荊州、揚州、交州歸東吳所有,益州歸蜀漢所有。從面積大小來看,北方九個州的確要遠小於南方四個州,但是注意,分十三個州不是根據土地大小,而是根據人口和稅收的。所以說南方一大塊土地裡面的人口和繳納的稅賦也就跟北方一塊小地方差不多。

要知道,比如當時的交州,蠻荒之地,東漢末群雄爭鋒一直就沒人去搶那麼大一塊地盤,劉備只有在荊州呆不下去了才想著去交州當流寇。益州是大,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與外隔絕,地勢險峻。諸葛亮所謂“益州疲弊”。揚州現在看這是挺好,江南魚米之鄉,實際上呢?那是後來,以東漢末年那種科技發展、經濟狀況,江南丘陵地帶那是一般人都不願意去的蠻荒之地。荊州倒是還行,不過四戰之地,動不動就打仗。北方呢?那是漢朝長期的經濟政治中心,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都在北方,即使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後來經曹操統一北方後也獲得了恢復和長足的發展。山東一向是人才聚集之地,河南又是大糧倉。地勢都是平原,可以說情況比南方四個州好很多。

所以北方九個州相當於天下十三分之九的人口、糧食、錢財。而南方只佔十三分之四。十三除以三,四點幾,南方吳蜀就佔了四,北方九,超過三分之二。另外,北方諸多勢力都被曹操統一,人心依附,各勢力人才濟濟,都歸於一家,實力更是超群。故言三分天下有其二!


伊耆角木


看一下東漢13州的分佈就知道了。東吳有揚州和交州,蜀國有益州。荊州被三國分了。剩下的九個州都是魏國的。雖然地圖上看起來蜀國吳國面積也很大,但是大部分都是未開發的不毛之地。

江南大規模開發要等到東晉,衣冠南渡,幾十萬北方人遷徙到江南。三國時吳國真正被開發就是蘇南浙北一帶而已。蜀國也就是漢中和成都是開發的。另外湖北的襄樊荊州一帶也已經開發,但是處於三國拉鋸戰範圍。而吳國南方,包括浙南江西福建湖南兩廣都還是原始森林和荒地,只有少數城市和當地土著。客家人也要百年以後才遷到那些地方,與當地越人鬥爭和開發那些地方。現在大部分南方人的祖先那時還沒有跨過長江呢。


RaymondIT


三分天下有其二,說的不是土地面積。我們打個比方,如果現在俄羅斯的國土與中國與美國之和差不多,總不能說俄羅斯=中國+美國吧。

三分天下有其二,有兩層含義。東漢共有十三州,蜀漢有益州一州,孫吳有荊州(魏國有荊北一小部份),揚州,交州三個州,曹魏有剩餘的九個州,是不是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還要多一些?

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人口,根據一些史料,蜀被滅時,人口94萬,吳被滅時,230萬,魏滅蜀時,440萬,三國總人口約780萬。是不是也相當於三分天下有其二。

另外,還得再考慮經濟,文化,科技程度。

綜合考慮下來,說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這個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也正因為魏的強大,所以三國最終由魏晉來統一。


歷史簡單說


似乎也不能僅僅歸功於人口和經濟,開發程度等等客觀條件。三國時代,還可以說是南方沒有開發。但是隋朝,宋朝的建立都是北方滅掉了南方統一的。宋朝之前,南方總得到開發了吧,明朝建立是漢人反抗韃子,這個是南方勝利了。但是漢人內戰,朱棣戰勝了南京政權。。。。諸如此類,古代中國,民族內部爭鬥,幾乎都是北方勝利。具體原因不知道,但是事實就是這樣,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也是。拿下長江以北的三大戰役勝利之後,其實統一中國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Nina160981071


土地面積看起來差不多大,主要是土地開發程度的不同,四川多窮山惡水,雖然現在開發的很好,但是那個時期的人們並沒有那麼強的開發能力,至於南方,沒有經過後世幾次南遷,跟北方也是比不了的,要知道中華文化的起源地是黃河兩岸,經濟中心以及文化中心都是接近黃河的地區,在兩晉以前,四川蜀地,以及長江兩岸,開發遠不如黃河兩岸。東晉南遷才使南方逐漸發展起來的。


眼淚旳味道


其實那個時候還沒有搞房地產,土地的價值還不大,如果那個時候的州相當於現在的省的話,一,我們來看看三國的行政區域吧,蜀國,益州,吳國荊州一部分和揚州,交州名譽上是吳國的,實際有地方勢力的。在看魏國青幽冀並兗豫雍涼州司隸徐州和荊州一部分看看魏國佔了多少行政區域!

二,看人口,蜀國和吳國加起來還沒有魏國人口多。

三,看經濟,中原地帶和北方地帶當時是富饒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南方,Gdp比蜀吳多。

所以綜上。。


我是微時代


你絕對沒玩過三國志,哈哈!你得明白,政治也好、戰爭也好,將比兵的重要性。人數是一方面,名士、武將才是最重要的!魏佔據河北、河南、山東和西北,武將和文官多到爆!主要大家都拖家帶口,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追隨主公走南闖北的...另外,大糧倉和兵庫—河南,那是曹操的大本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