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爲綠水青山藍天護航 5年來全國檢察機關監督繳納生態修復費用6.7億多元

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人民檢察院利用無人機對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進行調查取證。王特 攝

公益訴訟為綠水青山藍天護航 5年來全國檢察機關監督繳納生態修復費用6.7億多元

重慶雲陽縣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在施工現場瞭解環保情況。謝洪 攝

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成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環保等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保護社會公益的重要制度設計。檢察機關辦理環保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正走向科學、規範、高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突顯

今年7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的方案》。這一重大改革舉措將強化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制度實踐中的法律監督實效,也將為檢察機關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檢察機關共監督補植樹木7.3億多株,增殖放流魚苗4.6億多尾,恢復耕地8萬多畝,恢復草場9964畝,修復礦山960個,繳納生態修復費用6.7億多元。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修復

前不久,閆某、鄒某因犯汙染環境罪,被法院各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

這是北京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汙染環境公益訴訟案,由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檢察機關指控,2017年6月至10月間,被告人閆某在無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多次向鄒某等人收集廢機油,並通過添加水、融水劑、火鹼等物品將廢機油製成脫模劑出售給建築工地使用。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廢機油及其他含廢機油廢物均屬於危險廢物。

檢察機關訴稱,鄒某等人非法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造成土壤汙染,需修復土方量322.38立方米。同時查獲被告人貯存廢機油、油桶、機油濾芯等共計12.2161噸,均屬於危險廢物。

最終,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不僅作出上述刑事處罰,而且判決被告人閆某、鄒某以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代某等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對危險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的應急服務費、對汙染土壤進行修復的費用等共21萬餘元。

也就是說,對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汙染環境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各被告人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均應承擔相應侵權責任,作出賠償。

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成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環保等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保護社會公益的重要制度設計。

“實踐中,有的汙染環境違法行為利潤高、違法成本低,即使追究刑事責任,也是刑期短、罰金少,遠遠不足以彌補違法行為給環境造成的損害。”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言人王松苗說,檢察公益訴訟提高了違法成本,不僅要求違法行為人損害賠償,更強調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

形成保護公共利益合力

近年來,檢察公益訴訟不僅實現了懲治汙染環境行為責任形態的全覆蓋,而且進一步完善了公共利益的司法保護體系。

據瞭解,通過檢察公益訴訟,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逐漸形成保護公共利益合力。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後,大多數行政機關都會採取措施、履行法定職責。2017年7月以來,行政機關主動整改的比例進一步提高。

2017年8月,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檢察院在摸排公益訴訟線索中發現,瀨溪河支流河岸縱深200米禁養區內有養殖戶違規養殖畜禽2萬餘頭(只),畜禽糞便汙水未經治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水及周邊環境汙染,對30萬人飲用水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同年10月,榮昌區人民檢察院向負有瀨溪河流域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16個鎮街政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整治汙染。有關鎮街政府積極履職,對環境汙染進行有效治理。古昌鎮政府雖然與部分養殖戶簽訂了關閉或搬遷協議,但仍有9家養殖戶未及時關閉或搬遷,畜禽汙染物直接排放,致使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持續受侵害狀態。

據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田介紹,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掛牌督辦這一案件,並組織三級檢察院共同成立專案組。經報最高檢批准,2017年12月,榮昌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古昌鎮政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今年5月,該案在江津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審判決古昌鎮政府對轄區畜禽養殖汙染怠於履行監管職責違法,於判決生效之日起2個月內繼續履行行政監管職責,對轄區畜禽養殖汙染進行有效綜合治理。

榮昌區委、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以此案為契機,迅速部署開展了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加強與檢察機關溝通和協作配合,推動全區生態環境有效改善。截至目前,該區已關閉、搬遷286家養殖場(戶),禁養區內畜禽全面停養,瀨溪河水質得到改善。

“該案集中體現了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各自職能職責,合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共創共享高品質生活,實現促進依法行政、保護社會公益的多贏共贏。”梁田說。

專家表示,在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訴訟後,即使被訴行政機關在訴訟過程中履行了法定職責,也有必要依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圍繞人民檢察院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達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

建立跨行政區劃協作機制

打贏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汙染治理……在懲治汙染環境違法行為方面,檢察公益訴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最高檢要求,對一些重大跨地區汙染,建立跨行政區劃的司法協作機制,以進一步加大對犯罪打擊力度及對大氣汙染損害的制裁力度、救濟力度。

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四省份山水相連、共同承擔我國北部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任務。8月14日,四地檢察院共同簽署了聯合行動實施意見,決定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中加強跨區域協作聯動,開展綠水青山藍天護航聯合行動。

此前,最高檢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作出部署,為服務長江生態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國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長江沿線11個省市檢察機關將立足刑事、民事、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四項基本職能”,推動實現精準化打擊、多元化監督、專業化辦案、社會化治理、法治化服務。

探索推進跨行政區劃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將增強檢察公益訴訟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效能。據瞭解,鐵路檢察機關具有獨特的體制優勢,可以跨區劃的組織優勢統籌解決全流域、跨區域的公益保護瓶頸問題。

“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為龍頭,突出辦案重點;以加強協同配合和一體化為導向,完善工作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要發揮鐵檢優勢,實現檢察機關辦理跨行政區劃公益訴訟案件的體制突破。

目前,長三角一體化正在全方位開展,最高檢也在部署推進長江跨流域公益訴訟管轄改革。作為全國首個跨行政區劃檢察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試水長三角區域跨行政區劃公益訴訟,助推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公益訴訟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李萬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