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三縣,歷史悠久,堪稱省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中段,自古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但江蘇設省較晚,至清朝時期才正式設省。江蘇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湧現出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入選國家歷史文明名城的共有十三座,為全國最多。

江蘇三縣,歷史悠久,堪稱省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這十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有十座為地級市,其中,南京、蘇州、徐州、揚州等城市均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另外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縣,與這十座地級市並列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縣分別是常熟市、宜興市及高郵市,這三座縣堪稱江蘇省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常熟位於江蘇省南部,為江蘇省縣級市,由蘇州市代管,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江南福地”之稱。常熟古屬吳國,後屬越、楚,終屬秦,秦時屬會稽郡吳縣,東漢時屬吳郡吳縣,西晉時始設縣,稱海虞縣,仍屬吳郡,此為常熟境內設縣之始。南朝梁時設常熟縣,其名取自“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意,彰顯了常熟“魚米之鄉”的本質。

江蘇三縣,歷史悠久,堪稱省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隋時,於常熟設常州,此為常熟設州之始,可惜不久常熟便劃入蘇州,移常州於晉陵,這就是現代常州市的由來。元時(1295年),常熟又一次升為州,稱常熟州,這一次稱州時間較長,至明初(1369年)才降為縣,屬蘇州府。1983年,常熟撤縣設縣級常熟市。

宜興市,位於江蘇省南端,為江蘇省縣級市,由無錫市代管,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紫砂壺”而聞名,是我國著名的陶都。宜興,古稱荊邑、陽羨,秦時設縣稱陽羨縣,有兩千二百多年的建縣史,西晉時於陽羨設義興郡,南朝宋時義興郡地域達到最大,地跨今常州、無錫、湖州、宣城等數市。

江蘇三縣,歷史悠久,堪稱省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隋時,撤義興郡設義興縣,北宋時因避趙光義之諱改稱宜興縣,自此以宜興為名。元時,宜興曾數次設州為府,明初復為縣,屬常州府,清襲明制。1988年,宜興撤縣設縣級宜興市。

江蘇三縣,歷史悠久,堪稱省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高郵市,位於江蘇省中部,為江蘇省縣級市,由揚州市代管。高郵歷史悠久,素有“江左名區”“廣陵首邑”之稱,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江蘇三縣,歷史悠久,堪稱省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高郵,又稱秦郵,秦滅六國後於此置高臺、郵亭,高郵、秦郵由此得名。漢初,於此置高郵縣,為高郵設縣之始,為兩千多年古縣,漢武帝時開始屬廣陵國,後屬廣陵郡。宋時,高郵設高郵軍、承州,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元時設高郵府,明初復降為州,屬揚州府。民國初,高郵州降為縣,1991年撤縣設縣級高郵市。

江蘇三縣,歷史悠久,堪稱省內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