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孫中山之子孫科?

柯是我


民國時期,作為國父孫中山獨子的孫科,是典型的權貴二代。和如今很多權貴二代一樣,孫科身上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很多權貴二代的不良習氣。這點,從孫科在逃亡過程中飛揚跋扈地逼死戴季陶就可見一斑。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原配盧慕貞的孩子。但作為孫家唯一的男胎,孫科雖備受矚目,卻一直未得到父親的關愛。在孫科的童年少年時期,父親孫中山一直是缺位的。這期間,孫科一直由母親盧慕貞照撫。孫科出生的1891年10月,孫中山正在四處鬧革命,在這種情況下,他和母親也遭到了清政府的通緝。這以後,他和母親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四歲時,孫科隨母親定居美國。


父愛缺失下長大的孫科,雖受到孫中山足夠的重視,卻終究不像那些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慢慢地,長期與母親姐妹生活的孫科,開始出現了叛逆的性格。孫中山得知情況後,開始遠程“遙控”兒子的教育。他經常寫書信去鼓勵兒子,給兒子寄去各種中外名著。

於是,在孫中山的鼓勵下,孫科在學業上慢慢地有了相應的成就,這點讓孫中山很是欣慰。16歲那年,孫科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1916年畢業後又順利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學習。到此時,孫科也算是已經學有所成。

在求學期間,孫科還在檀香山加入中國同盟會。1917年,孫科回國後,開始跟在孫中山身邊“學習”。此時的孫中山才開始與兒子長時間地親密接觸,最初,孫中山對這個兒子抱著很大的希望,但很快,孫中山發現,孫科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般乖巧,他甚至在孫中山眼皮子底下開始“拉幫結派”。


直到這時候,孫中山才猛然意識到“近乎放養”的教育方式,已經對兒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這個影響的最大體現是在性格上,長期放養長大的的孫科,不僅絲毫沒有國父的度量,還養成了心胸狹隘、唯利是圖的性格特點。孫科的這種性格顯然不是遺傳,恰是耳濡目染的結果。

孫科母親盧慕貞沒有太多文化,自然,她的眼界和為人處世自然多少是狹隘的,實際上商人出身的她還將“小利”思想灌輸給了兒子孫科。

在政治上,這種性格顯然是大忌,孫科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確定自己的政治立場,他本不該成為政治投機者,可是他狹隘、唯利是圖的性格促使他最終成了政治投機者。

孫科在擔任國民黨要職期間,就曾多少為了利益輕易倒戈。孫科的倒戈和政治立場全無關係,而只和他的喜好及利益相關。最初,在父親培植的接班人中,他對於僅比自己大四歲的蔣介石很是不滿,心理學上,人多半更容易對和自己同齡的人產生妒忌。孫科對這位父親極力推崇的人很是不滿,在他心裡自己才應該是父親的繼承者,而不是這個只比自己大幾歲的外姓小子。於是,孫科便聯合汪精衛開始對付蔣介石。之後,他又聯合汪精衛清共,最後他又翻臉不認人想踩汪精衛幾腳。再之後,蔣介石得勢,他又輾轉倒向蔣介石。孫科的這種做派,完全是商人從政的典型手法。



孫科的種種行為,孫中山不待見,孫中山身邊的人自然也是不待見。但畢竟他是太子爺,大家自然是敢怒不敢言。但私底下,孫科的反對聲從來沒消停過。

蔣介石便曾在日記裡鄙視過孫科:“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雖然蔣介石在日記裡罵得徹底,但在現實中,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只能供著孫科,沒辦法,太子爺啊,再說了,不看僧面看佛面,誰讓人是孫中山獨子呢?於是乎,公共場合,蔣介石對孫科的評價成了與日記裡截然相反的存在,他大讚孫科:“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

說到底,孫科的身份雖給他帶來了光環和榮耀,卻也給他帶來了很重的負擔,孫中山的存在,既是孫科的政治資本,也是孫科的政治負擔。

孫科的出生背景雖然讓他“不勞而獲”地擁有了雄厚的政治資本,但是他的政治資本有多雄,他的政治負擔便會有多厚。在人們看來,在孫中山的光環下,孫科做得好是理所應當,做得不好說明他是廢物。所以,說起來,孫科也有他的無奈。

作為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如果說他沒有政治野心,那肯定是假的,只可惜,在這場政治角逐中,因為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孫科最終敗給了蔣介石。

縱觀孫科的一生,他雖然終未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樹,但在抗戰時,他依舊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這點相當值得肯定。


抗戰爆發後,孫科藉著孫中山獨子的特殊身份,多次前往蘇聯尋求蘇聯幫助。在當時,對於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蘇聯方面本來也沒有多大的異議。所以,當孫中山的兒子親自前往尋求幫助時,蘇聯方一直很給面子。孫科多次前往蘇聯,都獲得了斯大林的接見。並且還從他那裡獲得了部分的武器資助,這些都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相應的力量。

抗戰後,孫科一度在蔣介石的安排下,在國民政府擔任過職位高但沒有實權的職位。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臺灣“總統府”高級諮議,1973年9月13日病逝於臺北。

附註:孫科一生共有二子四女,兩子分別是 ● 長子孫治平, ● 次子孫治強。


奇扒公式




孫科存在感確實很低,站在孫中山肩膀上的孫科幾乎只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光芒,這光芒不僅讓別人感到扎眼,甚至是他自己也有這感覺。在孫中山的光芒裡,他的存在總會被人刻意遺忘。

孫科生於1891年,孫中山逝世於1925年,當時的孫科已經34歲。

廖仲愷生於1877年,孫中山逝世時,廖仲愷48歲。

胡漢民生於1879年,孫中山逝世時,胡漢民46歲。

汪精衛生於1883年,孫中山逝世時,汪精衛42歲。

蔣介石生於1887年,孫中山逝世時,蔣介石38歲。

在孫中山逝世後,政治資本最足的便是廖仲愷、胡漢民以及汪精衛,因為他們起步較早,當時最有資格繼承孫中山位置的也是他們三人。但是,在廖仲愷被暗殺後,胡漢民也被牽連,被迫退出繼承人的競爭,此事的最大受益者看似是汪精衛,實則是蔣介石,從沒資格到拿到資格證書,這步是最難走的。孫科只比蔣介石小四歲,又是太子爺,卻幾乎沒有得到父親的政治遺產,他的能力也許比曾經的袁克定更加不堪。

因為父親是孫中山,所以他是驕傲的,也因為父親是孫中山,所以他又是自卑的。



孫中山的存在,既是孫科的政治資本,也是孫科的政治負擔。

孫科這人說到底是沒什麼能力的,孫中山培養汪精衛,培養蔣介石,可是對於孫科,孫中山確實很不看好。這點孫中山與袁世凱還是很相似的,袁世凱知道袁克定能力不行,所以在稱帝失敗後立刻將袁克定從政治漩渦里拉出來,孫中山則選擇近乎放養的方式。雖然說孫中山不會提出讓人照顧孫科之類的要求,可是誰敢怠慢?我不喜歡說什麼“如果孫科不是孫中山的兒子,誰知道他是誰”的話,因為出生背景也是他的實力,這是他的政治資本,他為什麼不用?難道換了你,你不用?

孫科的出生背景雖然讓他“不勞而獲”地擁有了雄厚的政治資本,但是他的政治資本有多雄,他的政治負擔便會有多厚。在人們看來,在孫中山的光環下,孫科做得好是理所應當,做得不好說明他是廢物。蔣介石便曾在日記裡鄙視過孫科:“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孫科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確定自己的政治立場,他本不該成為政治投機者,可是他偏偏成了政治投機者。

1917年,孫科學成回國後直接進大元帥府當秘書,這擺明了是孫中山在給孫科開後門,1921年已經當上了廣州市長。當時的蔣介石因為遭到排擠正在上海“度假”,孫科的先天優勢,蔣介石永遠比不上孫科,說蔣介石不妒忌孫科是假的。但是蔣介石很快得到了孫中山的信任,1924年開始以不可阻擋的氣勢崛起。可是幾年後的孫科,仍然還是廣州市長。

孫科恨過蔣介石,也捧過蔣介石。

1931年蔣介石軟禁胡漢民,不僅引發了“廬山刺蔣”事件,也引起了國民黨內部的反對之聲,蔣介石迫於形勢不得不釋放胡漢民並宣佈下野。然後在反蔣勢力的支持下,孫科另組國民政府,但是國民黨的財政被蔣介石控制的,結果孫科的國民政府很快倒臺,孫科不得不辭職。孫科曾聯合汪精衛對付蔣介石,而且曾經還聯合汪精衛清共,最後又翻臉不認人想踩汪精衛幾腳。

孫科在與蔣介石的角逐中失敗以後,開始轉換策略,試圖與蔣介石合作。孫科甚至曾經鼓吹過立憲制度去討蔣介石的關心,但是蔣介石要的獨裁,不是沒有實權的立憲,最後是孫科的熱臉貼上了蔣介石的冷屁股。

後來,孫科又想到利用蘇聯和共產黨去扼制蔣介石。孫中山生前費心盡力促成國共合作,但是被蔣介石以“四一二事件”破壞,孫科腦袋裡也裝著反共思想,否則當初也不會陪汪精衛清共。但是因為和蔣介石鬥爭的屢屢失敗,讓孫科終於意識到了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敵人。在這點上,同樣是屢屢敗給蔣介石的汪精衛比孫科轉變得更徹底,直接找日本人合作去了。在抗戰勝利後,孫科又跟著蔣介石攻打解放區,然後在蔣介石的支持下與李宗仁爭奪副總統職位,最後敗給李宗仁。1949年以後,蔣介石敗退臺灣,孫科輾轉到了美國,1962年在美國接受臺灣記者採訪時,竟然又開始厚著臉皮捧蔣介石的臭腳,蔣介石高興了才讓他回臺灣任職,年逾古稀的他仍然對政治不死心。

1973年孫科病逝後,蔣介石看在孫中山的面子上,為了顧全已故國父的面子,才捏著鼻子誇孫科為“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蔣介石日記裡的評價才是蔣介石對孫科最真實的評價。

所有人都認為孫中山和孫科是“虎父犬子”,孫科的能力支撐不了他的的野心,他不善鑽營,偏偏喜愛鑽營,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卻終究成不了。孫科終生受著父親孫中山的餘蔭和庇護,否則早被民國的政治漩渦攪碎了。廖仲愷倒下了,胡漢民倒下了,汪精衛倒下了,那些被蔣介石當成對手的人成片成片倒下了,孫科為什麼還能站著?因為他是孫中山的兒子,也因為蔣介石看不上他!


吾與吾國


孫科,又叫孫連生,是國父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徹底終結了兩千年封建帝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都說虎父無犬子,而孫科又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呢?

一、飽讀詩書的青少年

孫科自幼隨祖母移居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並在檀香山讀中學時,雖然孫中山先生畢生在為革命勞碌奔波,但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不僅充當著一個父親的角色,更是兒子孫科的人生與革命導師的角色。

孫中山經常與兒子通信,勉勵他要多讀書,並且經常給他寄各種書籍,有中國的線裝書,英文名著等。孫科亦不負所望,學習成績優異,他檀香山中學畢業後,又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二、仕途波折的青壯年

孫科喜歡讀書,而且他的文筆也非常不錯。1907年,剛剛才16歲的孫科就在檀香山加入了同盟會,並且擔任《自由新報》、《大聲週刊》的編輯,這讓孫中山感到欣慰。

十年後孫科學成回國,在廣州擔任大元帥府秘書。在隨後的三年時間裡,孫科又擔任非常國會參議院秘書兼廣州時報編輯。在這期間,他撰寫了《都市規劃論》、《廣告心理學概論》兩書,並且積極從事譯述的工作,得到父親的好評。

可是在革命問題上,孫中山從來沒有對孫科給予特別的照顧,對於廖仲愷的舉薦還有過阻擾,後來在胡漢民的勸說下才於1921年同意孫科任廣州市首任市長。

從此,孫科正式開始了仕途生涯,他隨後又兩次出任廣州市市長。又曾任考試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院長。這在中華民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孫科的政治立場卻搖擺不定。1931年,孫科聯合汪精衛成立廣州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對抗,但是由於財政危機上臺不到一個月就辭職了。1932年,孫科改任立法院院長,鼓響實行立憲制度,但遭蔣介石的冷遇。在隨後的很長時間內,他仍堅持自己的理想。

但是到了1946年下半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急劇變化,孫科卻改變了自己原來的立場,停止革新宣傳,轉而支持蔣介石的政策。

1947年孫科官至國民政府副主席,並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可惜的是最終落選了。在此期間,孫科再度出任行政院院長,由於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孫科以尋求“光榮的和平”為思想方針,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逼蔣介石下野,當蔣介石有意“引退”時,孫科卻採取了觀望的態度,最終蔣介石在多方壓力下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引退”。

隨後,孫科與桂系圍繞什麼樣的“和平”展開較量,由於各懷私心,加上桂系的攻擊和蔣介石的反對,孫科孤掌難鳴,於同年3月8日辭職,終結了仕途生涯。

三、清貧淡泊的老年

孫科是一個清官,他久居高位卻兩袖清風,以至於連出國的盤纏都要賣了房子才能湊足。

他辭職後,於1951年到了法國,後來又到了美國,因為身體健康問題,夫妻倆便與次子同住在美國。

在美國生活的十多年裡,他們沒有任何固定的收入,僅依靠兒女接濟小額款項,省吃儉用,一切自己動手,自己種菜,自己烹飪灑掃,生活異常清苦。但是,孫科卻能甘於淡泊,以讀書為樂,精神生活富足。

到了1965年,孫科卻應蔣介石之約由美國回到臺灣,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高級諮議、考試院院長,1967年出任東吳大學董事長。1973年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終年82歲。

縱觀孫科的一生,他雖貴為名人之後,卻沒有非常突出的政績,也缺少父親的雄圖大略,但他不是紈絝子弟、公子哥一類的人物,也不是平庸無能、依靠父親名聲混日子的人。

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也提出過立憲的政治主張,並大力抨擊蔣介石的獨裁,但是他始終沒有形成一個能對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政治勢力,而且經常採取妥協的態度與蔣介石合作,這是因為受到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所處的地位所制約,最重要的是他本身的性格造成的。

孫科沒有堅定的意志,性格有些憂柔寡斷,以至於做事一波三折前後矛盾。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為人中龍鳳,孫中山也一樣,他以自身修養、生活素養做引導和表率,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孫科遺傳了父親好讀書的個性,卻沒有遺傳父親的經天緯地之材。

世上的英雄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只是一個平凡人,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擺脫平庸的生活。因此,對於孫科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看待。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野心不小,能力不足,就是一個蛇吞象。


其實說到孫科,很多人第一想法是比較懵。他是誰?怎麼有點熟悉。如果說孫中山之子,才會突然醒悟過來。哦,原來是國父的兒子。除非是喜歡民國史的人,否則對他的瞭解都比較少。

▲孫科(左一)盧信(右一)孫中山(中)

孫科是孫中山先生原配盧慕貞的孩子,也是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他出生在1891年10月份,因為當時父親正在四處鬧革命,他和母親也被清政府通緝。因此在他剛剛四歲的時候,就跟隨母親前往美國居住。

那個時候的孫中山在忙於革命,甚至是連革命的錢都是靠著張靜江,也沒有錢去額外的照顧母子兩人。所以母子兩人的生活並不怎麼好過,但是作為革命領導人的孩子,還是不停的有人來接濟他們。

所以在孫科的童年生活上面,孫中山一直感覺有所虧欠,這也影響到了後面他對孫科的很多決定。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孫中山對其教育一直是遠程“遙控”。經常寫書信去鼓勵他,給他寄去各種中外名著。

揹著革命偉人之子的光環,孫科倒是沒有丟了孫中山先生的臉,順利的從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受西方的影響,稍長之後越來越支持父親的活動,在求學期間就在檀香山加入中國同盟會。


▲青年孫科(右一)

在國內形勢稍微好轉之後,孫科於1917年返回中國。雖然有著父親這座大山靠著,但是也不可能上來就給他一個什麼重要職位,就這樣先在父親身邊“學習”了兩三年時間。孫科倒是沒有他表面上看上去這麼老實,幾年時間就開始“拉幫結派”。

比如在廣州首任市長上面,他就是下足了功夫。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手段,讓廖仲愷、胡漢民極力推薦他到這個職位。其實孫中山一開始有點避嫌的想法,而且對於孫科能力也比較瞭解,並不想讓他做。但是孫科搬出了生母盧慕貞,如果不給他坐,他就叫著母親來找宋慶齡鬧,孫中山也只好將就同意。

那一年是1921年,孫科也正式的走上了政治生涯。但是也從這一個事件上,孫中山看出了孫科的本質。所以在繼承人的考慮問題上面,他並沒有太多想過孫科的可能性。但是對於這一點,孫科並沒有認識到父親的想法,也埋下了後來的職位之爭。

隨著孫科從政時間的加長,其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最嚴重的有兩點。其一是野心太大但能力不足,其二是政治立場不堅定不斷改口。 孫中山曾經有段時間重病修養,在張靜江的安排下,蔣介石前來侍奉孫中山,趁機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自從孫中山去世後,當時以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三人最為勢大,也是最有可能獲得“皇位”的人。


▲獨子孫科、長孫孫治平、宋慶齡

但是很快事情出了意外,廖仲愷被暗殺,胡漢民深陷其中,最大的花環似乎是落在了汪精衛身上。可惜汪精衛也和孫科一樣,政治立場不是很鑑定,所以做起事來,骨子裡面並沒有蔣介石狠辣。面對蔣介石的漸漸起勢,孫科開始有點不服。

要知道蔣介石也只不過是比孫科大四歲,孫科作為孫中山唯一的兒子。要是汪精衛、胡漢民這樣的元老,比他大了十歲左右,還可以稍微忍下。憑什麼只比自己大四歲,就可以奪了我的位置,所以他選擇跟汪精衛一起與蔣介石對著幹。

蔣介石在1931年軟禁胡漢民,再加上後來的“廬山刺蔣”事件,造成國民黨內部反對蔣的聲音越來越多。蔣介石在迫於形勢之下釋放了胡漢民,又在孫科、汪精衛等人的排擠下宣佈“下野”。

孫科與汪精衛等人在1931年5月,在廣州成廣州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相對抗。但是因為根基太過薄弱,絕大部分的資金都被蔣介石把控。由於廣州國民政府財務太過困難,孫科上任一個月便辭職。

▲廣州國民政府



孫科看與蔣介石對抗無望,於是開始轉向向其靠攏。他在1932年出任立法院長,開始鼓吹立憲制度。但是蔣介石叫的是獨裁,因此他的建議被蔣介石冷對待。在著幾年裡面,孫科過的並不好,雖然官職挺咋呼人的,但是也僅僅是聽上去。

早年孫中山一直致力於國共合作,並且積極同蘇聯進行聯繫。蔣介石代表孫中山前去與蘇聯談判,結果遭遇冷對待鬧得很不愉快。抗日戰爭爆發,為了革命還是得拉著找人家。而為了不至於太尷尬,就讓孫科作為代表前去談判。

對於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蘇聯方面本來也沒有多大的異議。再加上還是孫中山的兒子,一直很給他面子。孫科多次前往蘇聯,都獲得了斯大林的接見。並且還從他那裡獲得了部分的武器資助,倒是沒有多下不來臺。

▲孫科

對於蘇聯給予的幫助,孫科似乎看到了另一條路。他試圖聯合蘇聯遏制蔣介石,可惜最後未能如願。在這裡要額外插一句其對共的態度,從他早年聯合汪精衛清共的行動來看。與他父親早年致力的國共合作,完全是背道而馳。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孫科又跟著蔣介石去攻打解放區。到了解放戰爭的後期,李宗仁聯合白崇禧逼迫蔣介石下野。孫科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選擇了與蔣介石合作。他藉助蔣介石在背後的支持,開始與李宗仁競選國民黨政府副總統。

這是在1948年的副總統競選當中,按照道理說本來是穩操勝券。但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救國日報》披露了一則關於孫科二夫人藍妮的醜聞——孫科借權利之便曾經為藍妮開脫罪責,造成其在大選中受到影響。結果經過四輪選舉,李宗仁獲得最後勝利。

▲孫科、藍妮(左一二)

然而在1948年年底,國內形勢對於國民黨來說急轉下降。白崇禧,李宗仁等桂系軍閥趁機逼宮,孫科趁亂插入一腳,使得蔣介石被迫下野。外部只知桂系軍閥的努力,殊不知也有孫科也是費了好大力氣。

蔣介石下野之後,孫科就開始謀劃其所謂的“光榮的和平”。其實是孫科,李宗仁,蔣介石三人圍繞建立什麼樣的和平,展開的一場較量。孫科的想法是維持國民黨統治,作為他的主要任務。

桂系軍閥主要是聯合共一致對蔣,防止他東山再起。另一方面是依靠長江天險,以達到長江為界,南北分治的目的。如果達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進行談判建立聯合政府。

而蔣介石則是想趁李宗仁談判的機會,準備戰略轉移,並且準備在李宗仁勢弱的時候東山再起。他以50萬兵力佈置於壺口,阻止我們渡江,同時控制南京,威脅李宗仁。即使都達不成也可以戰略性撤退,形成以臺灣為中心,使李分治目的破產。

▲李宗仁與蔣介石

這個時候的孫科要啥沒啥,所以相對來說沒有任何話語權。就算是談判,也輪不到他來講話。然而他也不想讓別人好過,為此他聯合蔣介石破李宗仁合談而劃江治理的計劃。中間還將常散佈各種不利於李宗仁的言論,拒絕回到南京。

但是他和蔣介石的合作也是與虎謀皮,在蔣介石和李宗仁的雙方壓力下,孫科被迫在1949年3月8日辭去了行政院院長的職位,其所謂“光榮的和平”也不了了之。

當看到迴天無望之後,他選擇帶著家人輾轉香港、法國等地。他在國內和父親一樣從來不斂私財,最後還是賣了多處房子才定居到美國。也造成後來生活窘迫,戲稱其住宅是“火柴盒式房子”。與夫人孩子擠在小房子裡面十幾年時間,連衛生都是家人輪流打掃。

他於1952年在美國做了一次全身檢查,結果患有十二指腸潰瘍及高血壓、失眠等病,為了看病生活更是入不敷出。到了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開始奉承蔣介石。在蔣介石的允許下,他才得以回到臺灣,生活稍微少好一點。



▲孫科

1973年孫科病逝,蔣介石念在是孫中山獨子的情況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且致辭道:“革命元勳,器量恢宏,才識遠大”。可是在早年的日記裡面,卻是這樣描述他:“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史之策


在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幾個國家一把手的歷史權勢,以及在歷史轉折處的重要性能超過孫中山的,辛亥革命一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真正的變天的開始,歷史要記得一個人,那肯定是辛亥革命的一把手孫中山了。孫中山一手建立了國民黨,他的三民主義的主張,這些功績哪個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

虎父犬子,比阿斗強,生活在孫中山陰影下的孫科,沒有那份統帥才能卻要揹負統帥的期望

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姻,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樁重要的婚姻,但孫中山還有一個原配夫人,就像魯迅,胡適那樣都有一個“包辦婚姻”性質的原配婚姻,孫中山和原配夫人生了一兒兩女,兒子就是孫科。孫科比宋慶齡還要大兩歲。

單就太子爺的聲明,孫科就可以吃一輩子,只是孫科一生下來最大的聲名還是太子爺。雖然在國民黨內也做過內閣總理,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等職務,但似乎這些職務都沒有實權,孫科也沒有帶領國民黨的能力。

蔣介石稱孫科為“總理的不肖子孫”,但太子爺的身份讓老蔣還是拿孫科沒有辦法

蔣介石對孫科的評價一直不咋地,表面上蔣介石還是要與孫科維持著看似相安無事的關係,但在蔣介石的日記裡能明顯看到老蔣對孫科的不滿:

“把孫科叫來,大罵,罵得他低頭,啞口無言。”
“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解。”

老蔣也是明白人,不滿歸不滿,表面上還是一面合作一面打壓孫科,維護一個相對和平的局面。

你如何看待孫科的一生?他有辱孫中山之威名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孫科是一個不成熟的政治家,雖然自恃為太子,卻沒有一套自己的政治綱領,孫中山先生生前也沒有刻意扶持他,所以一直是政治上的野雞和遊離派。

站在巨人父親的肩膀上,卻沒有做成什麼事,孫科確實菜雞。有人評價他是中山總理的不肖之子,好色好貨且不負責任,廢物點心,有一定道理。

況且,都說孫行者有七十二變,孫科的變化,算起來也不下此數。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唯利是圖。

胡漢民就曾說孫科,因為是孫中山之子,便有革命脾氣,因為在國外長大,便有洋人脾氣,因為是獨生子,便有大少爺脾氣,有時一種脾氣發作,有時二種脾氣發作,有時三種脾氣同時來。
此話當然不假,孫科經常在關鍵時刻,左右搖擺,與其說善變,不如說是政治幼稚兒,因為權術善變那是政治家的事情,即使這樣也不過三四次而已。

但是這個孫科的善變,就有不下數十次,蔣就抓住了這一弱點,在需要他出來時,便威脅利誘,把他當做一個傳聲筒來使用。

孫科在政治上反覆無常,就連一直跟隨他的有政治節操人士見他這樣也離開了他,一些下屬看他這樣見風使舵,仍然搞不出名堂,沒有什麼升遷機會,便投到了其他派系當中去。

比如,梁寒操本是他的人,轉投二陳後,便一度當上中宣部長,最後,孫科看到自己的人都投到了二陳系,自己乾脆也投到了二陳裡,成為cc的傀儡。

抗戰初期,面對日本的猛烈攻勢,孫科經常發表激烈的言論,把自己打扮成抗日義士一般,賺夠了名聲,但實事卻辦不了幾件。

然而,當日本偷襲珍珠港,這對英美在亞洲的作戰十分不利,和大多數其他國府名流一樣,對英美的希望也動搖起來,後來竟然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發表對日媾和言論,實在是無恥至極。

到了抗戰勝利結束後,這個投機分子孫科,又搖身一變,變成積極支持政協會議的人士,儼然以國民黨進步派的姿態出現,聯合中間力量,滿口反對蔣獨裁,要還政於民。說起來其實孫科也有過當一把手的時候,在1931年的寧漢對峙中,蔣介石迫於壓力,被迫以退為進,宣佈下野,為平衡派系,孫科任行政院長。

可是孫科的資望不足,才幹平平,沒有軍中勢力,收拾不了這個爛攤子,財權歸支持蔣介石的宋子文,軍權則黃埔系,最後只得在1932年邀請蔣介石重返南京,表示:

國是不可收拾……務忘蒞京坐鎮……人心自安。

所以,要客觀評價孫科,最後還得說幾句人家的好話,他算是國民黨內溫和的改良派,但在強大的蔣介石獨裁政府的壓力下,他又是脆弱的,一觸即跳,跳來跳去,到頭來一無所有。

最終,1952年孫科移民美國,偶爾發表點演講寫寫書,1973年病逝。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孫科身上最大的閃光點並不是他做出了多麼令人記憶深刻的事情,他被人們所銘記的緣故大多數是因為他的父親孫中山,孫中山對孫科是寄予著厚望的,所以在後來一直將他帶在身邊,想把他培養成接替自己大業的人。


但是孫中山因為卻發現孫科根本沒有能力支撐起自己創下的大業,所以他的希望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在孫中山死後,國民黨的大權才被黑馬一般殺出的蔣介石奪走了。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宋慶齡,但是孫科和宋慶齡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孫科的母親是孫中山的原配妻子,因為孫中山一直致力於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孫科在四歲的時候就和母親一起遭受到了清政府的通緝,不得已之下被母親帶著流亡到了美國舊金山,最後在美國成長了起來。

當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的時候,孫科的年齡實際上和宋慶齡是差不了多少。

孫科和蔣介石一直以來的恩怨

孫科早年就跟隨他的父親為各種起義奔波了很長一段時間,原本以他的關係地位還有資歷,他是很有可能繼承孫中山大位的。

但是怎奈能力不夠,根本無法和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相爭,所以最終只能靠孫中山給他留下的餘蔭坐上了不尷不尬的地位。

而在蔣介石和汪精衛、胡漢民爭奪國民黨大權的過程中,孫科對蔣介石是非常不服氣的。


因為在他的眼裡蔣介石只是一個靠權謀上位的投機者,與汪精衛、胡漢民這些同盟會的元老還有自己是有著很大差距的,所以他一直幫著汪精衛、胡漢民等人針對蔣介石。

不過蔣介石一直沒有把孫科放在眼裡,因為他知道孫科究竟有幾斤幾兩,以孫科的能力是根本無法威脅到他地位的,所以他一直將攻擊目標放在了汪精衛和胡漢民等人身上。

(汪精衛)

在蔣介石獲得大位之後,也沒有針對孫科,反而因為顧及到孫科的身份,給他安排了一些非常高的行政工作,讓他先後擔任了立法院的院長和不同部門的部長,讓他擔任了一些權力不是很高的閒職。

孫科在抗日戰爭中有著不小的貢獻

當然孫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他父親孫中山龐大的光環卻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在孫中山死後多年的時間裡,仍然有著強盛的光芒籠罩在孫科身上,靠著這些光芒,在抗日戰爭時期孫科才能為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因為早年的事情,所以蔣介石和蘇聯是有著決裂關係的,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時期,蘇聯這隻潛伏在中國北方的龐大巨獸卻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所以蔣介石一直極力地想修復和蘇聯之間的關係,以尋求得到蘇聯人的武器援助。

不過蔣介石知道以自己早年做出的事情是沒有任何緩和餘地的,所以他就將孫科派到了蘇聯,想通過孫中山的影響力尋求戰爭援助。

孫中山曾經和蘇聯的交流過程中給蘇聯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蘇聯人對他有著很大的好感,所以在愛屋及烏下,他們給了孫科很大的面子。

在孫科前往蘇聯的兩次過程中,他都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見,在斯大林的決定下,分別給中國援助了兩筆程度不同的武器物資,從這方面來說,孫科對於國家是有著一定貢獻的。

孫科性格上的跋扈最後逼死了戴季陶

不過孫科的身上畢竟籠罩著太大的光環,所以他難免是會生出一些傲氣的,在蔣介石準備敗退臺灣前,孫科就和當時南下逃到廣州的戴季陶發生了衝突。

當時很多人都在逃亡,就連蔣介石曾經最好的朋友戴季陶也不例外,但是因為戴季陶和蔣介石的感情發生了破裂,所以他沒有第一時間跟蔣介石同行前往臺灣,他當時是準備南下廣州前往香港的。


(戴季陶)

戴季陶跑到廣州的時候,住進了一家檔次還算不錯的賓館,但是正準備逃亡的孫科也看中了戴季陶住下的房間,所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讓自己的手下人強行將戴季陶的行李從房間中搬了出來,完全不給戴季陶這個地位不亞於他的大人物絲毫面子。

然後在孫科的羞辱下,戴季陶因為早年患上精神病而一直服用安眠藥的緣故,在當天晚上因為氣憤不過服用的安眠藥劑量有些大了,所以就這樣被孫科間接逼死在了廣州。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孫科脾氣上的張揚跋扈,正因為他的張揚,所以一度和蔣介石鬧得很不愉快,在蔣介石前往臺灣的時候他做出了和戴季陶一樣的選擇。

他轉道香港前往了美國,在美國住了十幾年後才因為窮困不堪選擇了多蔣介石妥協,這才在後來前往了臺灣,並在臺灣度過了晚年。

所以說這就是孫科的一生,我覺得在孫科的身上是談不上犬子這個詞的,因為以他的人生事蹟來說,他並不至於是一個敗家的權貴後代,他的能力是有一些的,但總的來說能力又不是特別的強,這才會在有著那麼大政治影響力的情況下,一直做著一些閒職,不過也因為他地位背景太過於崇高的原因,導致他培養出了有些過於跋扈的性格,從這方面來說,在孫科的身上同樣沒有避免一些權勢二代的不良現象。


孤客生


評價孫科非蔣介石莫屬,蔣介石與孫科共事18年。蔣介石是“黨國”領袖、國民政府主席、委員長,孫科先後出任內閣總理、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國民政府副主席等職,孫科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有驚人一筆,是因為孫科是孫中山之子。孫科逝世後,蔣介石評價他“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功在國家,聲馳寰宇”,頗多溢美之詞。客觀上來看,這種措詞中有許多為逝者諱的客套成分。其實,蔣介石背地裡罵孫科是“阿斗”、“總理的不肖子孫”,說他誤黨誤國!總之,蔣介石與孫科的關係非常微妙,當今人評價孫中山之子孫科,就是一個個人能力比較平庸的人,但因是孫中山之子,仍在民國後期發揮一定歷史作用的歷史人物,主要勢力在立法院系統,多次反蔣後又附蔣,政治主張多變,熱衷於憲政。主要因其父為孫中山而得以取得國民黨高位,但政治資本主要也僅此而已!


王哥185946533


孫科,又名孫哲生,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孫科是孫中山先生與元配夫人盧慕貞所生,也是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
(孫中山先生一家,中間即是孫科)

1895年,年僅4歲的孫科隨其母親盧慕貞離開老家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居住。

孫科在檀香山接受了小學、中學教育,後考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並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

跌宕起伏的一生

(青年時期的孫科)

在其父親孫中山的影響下,1907年,年僅16歲的孫科便加入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同盟會;

1917年結束完美國學習之後的孫科回到中國廣州,開始擔任廣州大元帥府秘書;

孫科於1921年任廣州第一任市長,其後孫科一共三次擔任廣州市長;

1926年,孫科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28年與胡漢民起草《中國國民黨的訓政大綱》;

1931年,孫科任行政院院長,後因財政危機自己主動請辭;

1932年,孫科就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

1938年,孫科作為中華民國特使與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以爭取蘇聯援助中國抗日戰爭;

1945年出任國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失敗;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孫科亦同蔣介石赴臺;

因島內政治原因,孫科於1952年離開臺灣遠走美國;

1965年,孫科由美國返回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高級諮議兼臺灣考試院院長;

1965年,出任國立東吳大學董事長;

1973年,孫科因心臟病病逝於臺北。

———————————————————
(晚年孫科)


評價

身為孫中山先生的獨子,孫科自幼接受正規的西方教育,其學識比較淵博。但在感情上,孫科比較風流。除正室之外,還經常「金屋藏嬌」,孫科一生共有3位夫人,共育有2子4女。


處在20世紀上半葉的孫科其個人命運也同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緊密相連,尤其是作為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孫科的命運更是宦海沉浮,潮起潮落。

孫科在青年時期很早就參加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很早就成為同盟會的骨幹之一,很早就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機要秘書。

孫科為人比較謹慎低調,相較於其他國民黨元老,這一點也註定了其在政治舞臺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為!

孫中山去世之後,面對國內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民國初年亂局;在以蔣介石、汪精衛各自為政,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互相打壓異己的情況下。孫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勢力,他只能是任人擺佈,中立於兩者。

縱觀孫科一生,套用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就是「生於帝王家,卻沒帝王命」。


小司馬說


國民黨元老

孫科生於1891年,1895年4歲的孫科就遠渡重洋,12歲入讀聖安東學堂,16歲考入聖路易士學院。1910年,19歲的孫科投身革命並加入了同盟會,成為最年輕的國民黨元老。 1917年廣州護法軍政府成立時,廣州改為特別市,孫科任首任市長。他制定了《廣州市組織條例》,在市政建設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北伐戰爭時,孫科擔任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常務委員、青年部長等職。

推進憲政

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重新掌握大權之後,國民黨內部的矛盾開始激化。為了維繫政局,孫科當上了五院中的行政院院長,但是得不到蔣介石的支持,無力處理財政危機和外交困境。僅僅上任幾十天的孫科,不得不將行政院院長的位置拱手讓給汪精衛。在行政院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的孫科又擔任了立法院院長,在任上孫科就主持了憲法的起草工作。孫科主張“實行內閣制,行政院負實際責任,總統由全國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不負實際責任”。孫科的此舉再次得不到蔣介石的支持,孫科主持的憲法工作長達10餘年,直到1946年召開的國民大會才結束。

風流公子

孫科雖然從小就接受西方的教育,但是作為立法院院長的他和國民黨的高官一樣,除了正室之外還金屋藏嬌。

孫科的正室為陳淑英,之後認識了美女嚴藹娟,二人在一起同居了四年。身為“民國四公子”的孫科照樣在外面拈花惹草。1935年,孫科在上海又結識了交際花藍妮,一見到貌美如花的孫科就被藍妮勾走了魂魄。孫科很快就拋棄了嚴藹娟,當時嚴藹娟已經身懷六甲。一年之後,嚴與孫科的女兒出生,嚴藹娟曾經託人給孫科,要求提供點生活費給女兒,但並沒有成功。為了生計,嚴藹娟多次糾纏孫科。為了向孫科索要撫養費,官司都打到香港去了,鬧得滿城風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