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是「行法」的過程

「三十七道品」是「行法」的過程

好,現在你知道了“了達諸法空,廣知出離道,無謬無違道(沒有錯誤的,也不違背)”。那現在要講的是怎麼會「無謬無違道」呢?這就是要具備前面的幾個條件。

按照前面講的,第一個,觀五蘊空;第二個,十八界空;第三個,十二因緣空;第四個,苦集滅道空;第五個,四念處;第六個,四正勤(到這裡就是三十七道品的別相觀、總相觀,要完成)。

你把這幾個記得──五蘊空、十八界空(十八界包括十二處)、十二因緣空、苦集滅道空、再來就是四念處、四正勤,一共六個。這六個完成以後,你才會「無謬無違道」。

那麼,為什麼經典沒有講到六個,但是我要講六個呢?因為後面的“亦不失正念”,這是「正念」哦!“精進欲三昧,觀慧無損減”這個是「四神足」──念、進、欲、觀(正念的念、精進叫進、欲,還有觀,這是四神足),「四神足」是指「四念處」跟「四正勤」圓滿了、完成了,那你會產生這四個「生命要素」;這四個生命要素轉化成五根,產生五力,就是「入法界」的基本條件。

這個信、進、念、定、慧是法界的東西,那叫「五根」,它起作用就叫「五力」。那麼你要得這「五根」(信、進、念、定、慧),要從「四神足」(念、進、欲、觀)來獲得,所以這一句等於是把「三十七道品」都給窮盡了;因為五根、五力以後,你就要進行「七菩提分」跟「八正道」的修法。

現在我們學佛人,「七菩提分」要做什麼?「八正道」要做什麼?你都不懂,怎麼修你更不會,但是大家都會背,「七菩提分」就是:擇法覺分、念覺分、喜覺分、精進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七個都會背,100分。「八正道」就亂背一通,其實八正道也是行法,「行法」從哪裡來?從「身、語、意」來!身語意就是:1正語、2正業、3正命。然後會產生4正念,正念以後你看,修「定」那就5正精進、6正定,修「慧」那就7正思惟、8正知見,就八個,不用死背,你瞭解,就會清楚。

這樣一背下來,不知不覺的,「三十七道品」都背完了,不是背啦,是「行法」的過程,你瞭解,就不會弄錯。那你要圓滿「三十七道品」,就必須把這些給弄好。

擷自《普賢心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