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爲什麼不能納入「雙一流」大學?

健康U就好


相比於進入雙一流大學的高校來說,深圳大學更像是一個花瓶,雖然外表看起來十分的漂亮,但是裡面卻是空的。空有靚麗的外表,卻沒有相匹配的內涵,唯一的用處就是好看而已。



深圳大學發展的速度就是深圳發展速度的一個縮影,深圳速度同樣適用於深圳大學。在全國來說,沒有任何一所高校的發展速度能夠與深圳大學相比。深圳大學成立之初到現在不過是35年,從一所師範專科學校到現在的綜合性一本高校。這樣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驚人的,深圳大學也讓人刮目相看。


深圳大學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讓它在35年間走過了別的學校50年才走完的路。但自古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深圳大學飛速發展的背後是學術科研,大學底蘊的缺失,這也是它如今最大的短板,緊緊的牽制著它。學術科研需要時間來慢慢做,底蘊也需要時間逐漸的累積。現在的雙一流大學中,哪一所沒有上百年或者接近百年的歷史。底蘊深厚,有自己的內涵。

雙一流大學的評定雖然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是我們可以發展能夠入選雙一流大學的都是以前的985或者是211高校。可以說雙一流大學是985,211高校的繼承,因為教育部不可能會放棄985和211的,這無異於打臉。深圳大學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突然冒出來入選了雙一流大學,想想都覺得有意思。

此外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深圳大學的成績也不算是很好看。沒有一個一級重點學科,最好的學科是B+類,而且是有僅有一個,更多的是B類。所以在學科的評比上,深圳大學毫無競爭力。


深圳大學要想入選一流學科,可以放慢自己的腳步,做一下沉澱。爭取在30年後趕上末班車,入選雙一流大學。


大三老學長


深圳大學的確是近些年來發展最快速的大學之一,深圳大學為什麼不能納入“雙一流”大學的這個問題需要分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什麼是雙一流?

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Double First-rate)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到2020年,中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2、什麼是學科?

學科有若干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學術分類。第二種含義:

指高校教學、科研等的功能單位,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範圍的相對界定。學科建設中“學科”的含義側重後者,但與第一個含義也有關聯。主要還是偏向於學術。

3、深圳大學的學科情況?

深圳大學位於廣東省深圳市,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創辦。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特區大學建設。北京大學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大學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援建經濟、法律類、教育學科,學校辦學層次由學士、碩士到博士教育。深圳大學是深圳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也是深圳規模最大的一所本科院校,是

省屬本科院校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有省級重點學科15個。嚴格意義上說深圳大學沒有國家重點學科。

4、是否具備條件?

要有國家重點學科才能成為一流學科建設的目標學校,要擁有“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的國家重點大學才能是世界一流大學。


大學姐幫忙


先來看一下雙一流大學標準

雙一流本質上是在政府主導的中國高等教育界由教育部牽頭做出在211、985工程後的又一次政府資源的再分配。雙一流最大的影響便是財政撥款,這從雙一流名單公佈後廣東省緊接公佈的2017年雙一流配套資金分配表可以看出來:

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部推出雙一流建設方案和名單向中國高等教育界提供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以後想從政府拿錢或進行大學建設的績效評價,就必須按照他們制定的新的雙一流評選標準進行,而眾多高校在接收到這個標準的信號後必然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這一新的規則,以獲得最大收益,從而對中國高校以後的發展方向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那麼,這個教育部集結中國高等教育界的大佬投票投出來的標準究竟是怎樣的呢?

①一流大學:以政策延續性為主,輔以Times、US News、QS和ARWU等幾個世界主流高校排行榜的中國高校排名為標準,再適當考慮對特殊地區和行業的照顧。

985實施以來高校在建設過程上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的,這從不斷增加的世界性頂級科研成果和日益進步的國際排名可以看出來;另外,完全拋棄211、985另起爐灶,相當於教育部自己打自己的臉,所以考慮到“政策延續性”,985所有高校都拉進一流大學擬建設名單,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時教育部弄了個B類高校,就是要建立一個動態調整的緩衝區,985建設落後的拉進這個名單進行警醒,甚至可能最終退出一流大學名單,並允許一流大學名單外的大學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一流大學名單,打破終身固化的身份標籤,理論上是有進步的。

由於雙一流有與世界接軌的想法和目的,決定985大學是進入A類或還是B類的一個選取標準就是QS等幾個主流排行榜的平均排名。我們可以發現這次被拉進B類的大學無一不是在這四個榜單表現不太好的大學,比如2016年:湖大(36)、東北大學(44)、西北農林(76),可以預測下一次評估的時候比較危險的有電子科技大學(40)、中國海洋大學(41)等,雖然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大、中央民族大學等其它部委所屬985其實表現也不好,但由於其中涉及國防秘密科研成果不能公開的原因(西工大、國防科大),也有發揚民族教育的政策原因(央民)等,同時也要稍微照顧一下其它部委的面子,所以仍屬於A類。既然這次也被列入A類,我預計未來他們明面上的表現即使再不好也不會被降級為B類。所以教育部直屬的一流大學降級壓力最大。

最後新增的非985大學的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和鄭州大學就是純粹的地區性照顧了,雲大是西南邊疆、新疆是西北邊疆和對接“一帶一路”戰略,而鄭大則是讓人口眾多卻沒有985和部屬院校的河南省也能擁有一所一流大學。

②一流學科(非自定):首先綜合考慮ESI學科排名中的中國高校在全球的表現、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參評學科數量和國家發展規劃決定一流學科入選數量;然後以12年學科評估排名為主,確定哪些高校的學科能入選;輔以在QS學科排名(或ESI)中表現優異的個別高校學科也能入選(或按照QS置學科名);最後,五年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以上、技術發明一等獎或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以上所依託的高校學科擁有一票上位的特權。

步驟一:以ESI學科排名中的中國高校在全球的表現為主,輔以2012年學科評估中該學科參評高校數量和國家希望重點部署的學科,來決定一流學科入選數量

根據ESI排名2017年3月公佈的數據(本輪評估中教育部所使用的版本),中國高校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的各個學科數量如下:

我們可以容易地看到,中國高校不同學科在全球範圍的入選數量和競爭力是完全不同的,以前1‰為例:材料科學(15)、工程學(15)和化學(20)數量最多,而物理學(3),臨床醫學(7)較少,所以在一流學科中,教育部給材料科學與工程(30)和化學(25)學科的名額最多,而物理學(7)和臨床醫學(5)入選數量較少。

另外一個依據是2012年學科評估各個學科的參評數量。就以爭議最大的復旦拿到機械、航空航天與製造工程,而哈工大、西工大等卻沒拿到航空航天工程的一流學科作為例子。

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復旦和北航、國防科大拿的航天工程學科不是同一個東西,北航和國防科大拿的是教育部一級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偏重航天工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而復旦拿的是QS裡的“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偏重基礎力學研究)。在教育部學科分類裡跟航空航天有關的學科是“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其評估結果如下:

可以明顯地看到這個學科只有11間學校參評,屬小眾學科,因此只給這個學科兩個名額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要平衡這麼多學科,所以教育部索性來個一刀切。而北大和復旦入選的是QS排名裡的“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Mechanical andAerospace Engineering),後面再詳說。

步驟二,以三個標準確定哪些高校的學科(非自定)能入選

標準1:以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排名為主

以現在熱門的經管學科為例,一級學科工商管理類的學科評估前幾名如下:

而此次雙一流工商管理學科入選學校就正好是排前兩名的人大、西交、清華和中大。

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的學科評估結果如下:

而此次雙一流應用經濟學入選學校也正好是排前兩名的人大、北大和央財。

最後聊聊不能為大眾理解的法學、醫學類專業和新聞學入選情況。按照上文的思路,我們可以把一些業內名校在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的排名和本次相應的一流學科名額列出如下:

正如上述分析,一些業內名校之所以未入選,一個原因是業內名校實在太多,導致他們在12年學科評估並不是頂尖(法學的華政、西政和吉大;臨床醫學的川大、華科和中南,但華科和川大的基礎醫學倒是表現優異進了一流學科);另一個原因是教育部給的名額太少(復旦新聞和建築老八校)。

標準2:以QS學科排名前50為輔

由於教育部的雙一流建設有與國際接軌的目標,所以也把QS學科排名納入評選的參考。滿足QS學科前50排名的高校甚至可以按照QS的叫法自設在12年學科評估中不存在的學科名。

這個做法的爭議非常大,同時也是引起大家對一些高校學科入選產生誤會的原因之一:

舉個例子,礦業工程這一學科也是爭議很大的。這一專業進了6所高校: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先看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

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排名前三,可以理解為教育部允許12年學科評估排名前列的學科可以入選一流學科的數量,沒有爭議。而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又是怎麼入選的呢?還是依靠QS,看一下2017年QS學科排名: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在QS礦業工程這一學科排行榜上排名42和49位,憑藉這一成績成功入選。但QS的礦業工程(Mineral & Mining Engineering)都包括什麼呢?QS的礦業工程包含了中國的:地理、地球物理、測繪、礦業工程、地質等,而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的這些學科較強,所以他們的“礦業工程”能在QS學科排名前50,同時也因此成功入選一流學科。

北大和復旦的“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Mechanical andAerospace Engineering)能入選一流學科也是同一個道理:在2017年QS排名中,北大的“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排21,復旦排46,所以他們能按照QS的命名方式自設學科入選。

標準3:以ESI排名前1‰或接近前1‰為輔(以2017年3月的數據為根據)

第一個例子是中科院大學。由於中科院大學新成立不久,沒有參與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吃了大虧,只能依靠今年3月的ESI前1‰排名入選了化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這個標準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教育部體系外的院校未能入選雙一流或表現不如意:社科院大學、南科大、上科大等也是成立較晚,未能參與12年學科評估,同時在ESI排名和QS學科排名中也沒有上佳的表現,所以都遺憾落選。

標準4:五年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以上、技術發明一等獎或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以上的第一獲獎單位所依託的學科擁有一票上位的特權

比如這次能入選雙一流建設的非985/211的綜合類院校只有河南大學和寧波大學兩所,雖然他們入選的一流學科在在12年學科評估、QS學科排名和ESI都排不上前列,但都是憑藉2012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入選雙一流學科。

另外,中醫藥類學科由於最具有所謂“中國特色”,為了完成紮根本土的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教育部便特意適當增加了中醫藥類學科入選名額。

步驟三,確定“自定”一流學科

對於所有學科都不滿足上述條件的原211高校,為了政策的延續性,教育部特別允許他們自選1個學科(群)作為自定學科,評議組給予推薦指引,所以產生了所謂“自定”學科。而新進入B類的原211高校雲新鄭和A類的重慶大學均沒有符合上述標準的學科,教育部特別允許他們自定3個學科上報。有且只有原985、211大學有自定資格。

若是非211、985高校,又不是需要國家照顧的特殊院校,同時上述一流學科的4個標準都不能滿足,則會落選本次雙一流評選。

綜上所述,教育部的此輪雙一流評選還是有客觀標準和根據的,不是相當一部分人所想的瞎評出來的。除了985、211大學的自定一流學科特權,從整體上看此次評選還是實現了教育部評選雙一流大學的目標:以學科為基礎;動態調整機制;加快改革發展、促進公平競爭,與985、211終身身份固化的機制相比還算是一種進步吧,但最終落實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再來看深圳大學實際情況

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深大的表現:

早先的中國校友會2016年中國大學學科排行榜中,深大三個學科表現較好,

由此可見,深大同時進入兩個榜單前十的強勢學科,只有光學工程(分別列第4和第10)。

而最終入圍光學工程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卻只有兩家:浙江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實事求是,深大近些年很多學科建設全面開花,但,畢竟僧多粥少,且暫無絕對的全國頂尖(Top3或至少Top5)學科。

在當下(2017年),落選一流學科也在意料之中。

所以深圳大學落選雙一流是自身實力不夠,我們不要感到不滿,也不要失落,埋頭苦幹吧,現在深圳市在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又有南科大、哈工大深圳競爭,所有我們只能埋頭苦幹,加油加油再加油。


小羅說深圳


我只知道深圳大學在我們這的分很高,比照顧的雙一流B分都高。也比很多211分高。


57996375


某以為,未能與時俱進調整發展策略是一個問題。深圳大學短短几十年能發展至今這個樣子確實不容易,但這不意味著她已經達到可以拓展的極限。雖然,隨著全國經濟的全方位開放,深圳的區位優勢日益喪失,但是深圳特區幾十年經濟積累所奠定的厚實基礎,無疑也為深圳大學的發展留下巨大空間。可惜的是,深圳大學似乎不能敏感意識到社會上對大學生素質評價的微妙變化,仍然沿襲當初應付社會對大學生急劇需求的舊路子,不顧事實地繼續擴招的策略,因而造成對優秀生源的吸力不能保持增長勢頭,故要求其象當初那樣帶偶然性般再成長出馬化騰影響廣泛等人才,並不容易。深大的這種做法,與北大清華等名校的逐步縮招恰好形成逆向對比。雖然,深圳大學每年招生時都還在強調招生分數段穩居廣東第四位,但是,仔細對比一下,其與佔據第三的暨南大學的分數差距似在擴大。考慮到深圳本地有南方科大、北理莫斯科大學、哈工大深圳校區等優秀高校出現,以及雙一流學校的確定,深圳大學若不圖變革,往後爭取吸引優秀生源將更為困難,而優秀師資或將有消極變化,倘若形成惡性循環,其發展後勁必然更受阻遏。


犀利胡圖2


985也好,211也罷,還有今天的“雙一流”,說白了就是可以從國家那裡獲得真金白銀增加教學科研經費,同時在保研、自招等方面獲得更多的自主權,以此搶佔先機,獲得比較優勢;若論這些方面,作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大市深圳都不缺,深圳大學的國際化和國際交流程度以及校友資源超過大多數985大學,人家根本不屑計較;國家當然也知道深圳辦大學不差錢,樂得節省一筆資金用於支持其他地方的大學,豈不兩全其美?實際上深圳大學雖然是“雙非”大學,可是其教學科研實力絕對不會低於中上等211工程大學的水平!


欣然好志願


深圳大學一直還招本科二批的深圳生源,拖了很大的後腿,今年把本二分出去了,以後應該發展會越來越快


豆豆怕老婆


雙一流是對如何分配中央高等教育建設資金的的安排。一方面對過去985、211重點建設大學繼續維持投入(極少數學校被警告),一方面新加入二十幾所雙一流高校,主要變化就在這裡,新加入的幾十所重點建設高校主要位於北京上海等傳統高等教育發達地區,此外對河南和新疆雲南等地也有很大照顧。

深圳作為一座沒有傳統名校的經濟發達地區,很重視高等教育建設,利用自身力量,引入了很多國內外名校來深圳建設分校。。雙一流就是花中央錢,深圳有底氣不要這份扶貧錢,中央也相信深圳地方有實力為國省錢為國分憂,憑藉地方力量即可建成幾所優秀大學。


Harry_20150219


雙一流大學數量有限,很多歷史較長,知名度較高的學校都未能入選,很多省份沒有一所雙一流大學,實際上事情遠不是如此簡單,雙一流大學一定要實至名歸,深圳大學歷史較短,也出了一些青年才俊包括馬化騰等互聯網英才,但真正在學術和學科建設上離雙一流還有較長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