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嶺——人文之美


春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來到了秦嶺終南山附近的樓觀臺,寫下《道德經》五千言,並在這裡傳播他的思想。在這個百家爭鳴、哲學思想大爆發的時期,秦嶺無疑激發了他的靈感。“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成為中華民族的美德標準。

“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當劉邦率領漢軍穿越秦嶺古道,為後來一統天下建立漢王朝進行艱苦行軍的時候,他知道這是一條勝利之路。 圖為秦嶺植物園

古觀音禪寺千年銀杏樹葉金黃

秦嶺南北向的河谷自古就是南北通道,其中著名的有陳倉道、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藍武道、駱穀道。秦嶺中沿著河道石壁凌空鑿孔架設木棧道,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偉大工程。馬隊穿越這一條條秦嶺古道,馱載著紙書、茶葉、鹽鐵、絲綢……這些帶著中華文明印記的商品走向秦嶺南北、走向世界。如今秦嶺修建了數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不乏世界排名居前的長隧道,天險秦嶺乘風而過。

詩仙李白去終南山見玉真公主想走“終南捷徑”,詩佛王維在秦嶺輞川別業吟詠著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的山水田園。 而詩人韓愈貶官潮州寫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 圖為一位道士在樓觀臺做養生表演。


面對秦嶺,從李白的《蜀道難》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從王維的《山居秋暝》到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他們用手中的筆墨書寫著秦嶺的雄渾、奔放、淡雅、內斂,通過秦嶺山水感悟著自己的人生,秦嶺在無數詩人眼裡就是創作靈感的源泉。

秦嶺北麓樓觀花季

驪山腳下華清宮裡,唐玄宗和楊貴妃演繹著“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帝王愛情。 圖為華清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