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進入了現代機器人的時代

人類走進20世紀後,隨著整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有更多的科學家投入到機器人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中,從而使之進入了現代機器人時代。

美國是現代機器人的發源地。1927年,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工程師溫茲利製造了第一個電動機器人——電報箱,它裝有無線電發報機,可以回答一些問題,但不會走動,在紐約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頗受關注。1934年該公司又推出能說話的機器人“威利”,但仍不會走動。195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功研製出第一臺數控銑床,從而首先實現了機械與電子的結合,是機器人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先驅。1954年,美國人戴沃爾最先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示教再現機器人的概念,並申請了專利。該專利的關鍵技術是藉助伺服技術控制機器人的關節,利用人手對機器人進行示教,於是機器人就能實現動作的記錄和再現。這一技術思想至今仍被採用。

21世紀,進入了現代機器人的時代

1959年,美國人英格伯格和德沃爾合作——前者負責機械部分(機器人的手和腳)設計,後者負責電子控制部分設計,研製出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樣機。1961年,美國Unimation公司製造出用於模鑄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尤尼梅特”(意思為萬能自動),從而開創了現代機器人發展的新紀元。至1970年,美國用在自動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超過200餘臺。

當今世界處於信息時代,一種新技術或新產品一旦問世,就會很快引起全世界科學家的關注。1967年日本豐田和川崎公司分別引進美國的機器人技術,投入眾多人力和鉅額資金,進行技術的消化、仿製、改進和創新,到1980年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和普及,日本把1980年稱之為“日本的機器人元年”。現在,日本生產和應用的機器人,在種類、數量以及技術水平方向,堪稱世界之最,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1世紀,進入了現代機器人的時代

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包括英、法、意等,也都大力發展機器人技術,並且都取得了極大的進展。

我國機器人研究工作,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在國家大力關注和支持下,經過近30年的拼搏,緊跟世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取得了一批舉世矚目的成果,如工業用機器人——焊接、噴漆、裝配、切割、搬運、包裝碼垛等工業機器人,都已先後研製成功,並用於實際生產。據統計,我國目前用於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有3000多臺。其他一些特種機器人,如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醫用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也都相繼研製成功,有的已經投入使用。

21世紀,進入了現代機器人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