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類從 1969 年登月成功後,再也沒有再嘗試登月?

餅臉星小胖丁


還不是錢鬧的,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當時美國傾全國人力物力才拔得頭籌,前蘇聯也是想上去啊,耗盡財力,怎奈技術不過硬,接連發生事故,只能放棄。

現在登陸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經濟性,派人登月不划算啊,美國已經上去了,整個第二也沒意思。

而且現在技術已經進展到無人化,派遣機器人登陸月球就足夠了,各個國家都重新開啟了無人機登陸的新熱潮,德國,日本,印度都有相關實施計劃。

我國在2013年就派遣嫦娥三號登陸月球,萌萌噠的月兔探測車早已經漫步月球,獲取地質資料。

重要的是,2018年下半年,嫦娥四號,將獨闢蹊徑,選擇在月球背面登陸,直奔傳說中神秘的霸天虎的基地。

祝福和期待我們嫦娥四號的成功登陸和揭秘。

量子實驗室,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耗資太大,第二個原因是沒有經濟價值,第三是沒到人類能真正去開發月球的階段,這三個原因導致了美國人在近50年前登月後再也沒有去登月。下面分別就這三個原因簡要解釋下。


第一點,耗資太大。美國人為了登月,可以說從1959年開始後的十年之中傾舉國之力去做這件事情,據說十年中的花費幾乎要耗掉美國當初一年的GDP,這樣的花費無疑太多了,即便是科學家想做,美國的納稅人也是不願意去做的。

第二點,沒有經濟價值,阿波羅登月的目的無非是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看看,著陸後拿一點月球岩石再返回,沒有什麼經濟收益。可以說是一件耗資巨大又沒有經濟收入的事情,完全是賠本賺吆喝,這樣的事情,任誰也不願意多幹。



第三點,事情做得太超前。以當時的人類技術,還無法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老美登月不過是為了到上面看看,以驗證自己具備登月的技術,而且這件事的起因不過只不過是為了和蘇聯進行太空競賽而已,撈取一個第一個登月的名聲,實在是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唯一的好處,可以說是促進了當時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

正因如此,美國人在短短三年中五次登月之後,就放棄了登月的行動,至今沒有再去登月,蘇聯人雖然也有心登月,但是苦於技術不過關,並沒有成功實行。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一切都在改觀,登月也將越來越具有實際價值,比如上面具有儲量豐富的核聚變燃料,相比現在核電站的核裂變技術具有高效清潔無汙染的優勢,所以老美這幾年又提出了重返月球的計劃,世界其他國家也有登月的設想,我國則可能在2030年左右實施登月計劃。


科普大世界


很正常,我們嫦娥三號登月是2013年,在這之後也還沒來得及再嘗試登月啊。

美國航天飛機從1981年到2011年也一直在飛,但是後來退役了,世界上也沒航天飛機了。


阿波羅登月計劃,從1969年開始,連續到1972年共登月六次,然後該研究的研究完了,標本都帶回來了。然後跟俄國人搞空間站去了。

沒錯,空間站最早是俄國人搞的,那時候美國能登月,但是沒搞空間站。後來做國際空間站還是在俄國的和平好空間站上做的實驗驗證。

於是現在的世界航天格局就是美國NASA主導的國際空間站,俄國的貨運飛船。所以可以看出來,即使美國當年,也只有能力把資源集中在一個項目上。



再說有沒有冷戰背景,沒有什麼競賽,月球探索也不急切。畢竟標本都帶回地球了,這樣登月的意義就大打折扣。


蛋科夫斯基


1969年並不是最後一次登月成功,其實直到1972年末,阿波羅計劃才圓滿結束。

1972年12月初,美國發射了阿波羅17號登月飛船,這是第十一次載人航天任務,也是第六次同時是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任務。為了使近11年的阿波羅計劃有個完美的句號,這次登月任務,宇航員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也是歷次以來最長的,所以採集的岩石標本也是最多的。足足有152公斤重。

執行完這次任務之後,美國宣告阿波羅計劃圓滿終止,先後將12名美國宇航員送上了月球,共計6次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任務,使得美國在今後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在航天領域,一枝獨秀。

自從阿波羅17號任務之後,人類的腳步似乎就停頓了,直到近些年,世界上的主要大國才開始相繼推出了規模比較大的太空計劃,NASA甚至要開始登陸火星了。

當時美國沒有繼續登月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美國已經完全的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制霸地位,在當時的情況下,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再威脅到他;

登月計劃整體耗費人力、物力、財力較大,且直接經濟回報甚小,當時的美國政客們不想繼續再向太空砸錢了,阿波羅計劃靈魂人物馮布勞恩在完成登月計劃後,曾試圖想登陸火星,並設計了相應的計劃,但終究是得不到財力支持,於是馮布勞恩也就離開了NASA。許多的太空計劃也相應被擱置了,直到現在,NASA又要重啟某些計劃了,且步伐邁的更大。

外太空,人類是一定會再去的,登陸火星也就在近幾十年內了,大家都會親眼看到的,屆時,人類首次登陸火星的新聞影響力不知道會比當初首次登陸月球的影響力來得大不大呢?


一枚遊戲科幻迷



阿波羅登月告訴了世界,

一,登月充滿了危險和挑戰,並不美妙愜意。

二,登月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技術上沒有幾個國家玩得轉。

三,登月是“燒錢”工程,沒有幾個國家玩得起。

從1961年—1972年,阿波羅登月工程歷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而啟動計劃當年,美國的GDP只有13448億美元。這是一筆天文開支。

四,登月還告訴了人類一個殘酷事實,月球冷寂荒涼,人類無法生存;月球不具備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和軍事價值。

這就是從那以後人類再不嘗試登月的原因


今天人類對月球的科學研究,有多種方法手段,完全不需要人類親臨其境勞煩。

今天的各國(或國家集團)越來越務實,不會再搞登月之類的“鬥氣”或“爭光”工程。


若人類在月球上開發清潔能源“太陽元素”氦—3取得技術突破,且經濟成本可控。受利益驅動,各國登月將趨之若鶩。


諶人


1969 年登月成功後再也沒有再嘗試登月是個錯誤的說法,1969 年登月成功後,1971年又登月了,應該說阿波羅登月成功之後為何沒有再次登月。從1950至1960年代美蘇太空競賽看,登月是個結束,而不是一個開始。在這裡筆者並不想討論登月的費用、難度,因為是美蘇太空競賽的最後制高點,誰第一個拿下,誰就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都接收了大量德軍火箭專家,為彈道導彈、火箭的發展積蓄了技術基礎。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被命名為Sputnik-1號,狠狠打了美國人的臉。這意味著蘇聯衛星可以從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頭上飛過,而後者卻一點辦法都沒有。1961年,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再次把美國人嚇到了,蘇聯再次勝利。這種勝利讓赫魯曉夫非常得意,赫魯曉夫就是喜歡這樣乾的人,比如在訪問美國的時候要求蘇聯當即發射火箭、彈道導彈之類的。在這之後,美國人開始了反擊。美蘇投入了大量資金,向月球發射了大量探測器,摸清了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由於當時的技術問題,探月失敗案例較多,在1969年登月前,美蘇相繼創造了多個世界首次。

以馮布勞恩為首的火箭專家搞定了土星五號,有了火箭之後,美國人開始後發制人,在1969年成功登月。成功登月後,太空競賽勝負已定,蘇聯失敗,美國勝利,既然目的達成,那麼之後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爭了,雙方轉向發展核潛艇、彈道導彈,搞軍備冷戰了。從這個角度看,登月的出發點不是探索月球,而是雙方掰手腕的一種方式,分出個勝負而已,和錢沒有關係。


太空伊卡洛斯


當年美國登月完全是面子工程,就是為了把蘇聯比下去,以致最後大家都燒不動這個錢了

先說明下,美國首次登月是在1969年,之後到1972年美國共完成五次成功的載人登月

二戰結束後,原本親密無間的美蘇戰友瞬間就分道揚鑣了,開啟了為期半個實際的美蘇爭霸。

其中,對太空的探索無疑可以極大的彰顯本國的科技實力,於是無論是華盛頓還是莫斯科都在航天領域投入了極大地人力物力。而蘇聯在這場太空競賽的初期是居於領先地位的,這讓美國很是著急。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

隨後,到1961年,蘇聯又成功的將人類第一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首次進入太空。

(首位太空人——尤里·加加林)

不過蘇聯的優勢並沒有保持多久,僅僅在三個星期後,也就是1961年5月5號,艾倫·謝潑德就成為首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在把人類送入太空之後,美蘇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而是向著下一個目標發起衝擊——人類登月。

但是在登月的旅程中,美蘇兩國的進展均不是順利。特別是蘇聯,一直問題不斷,事故連發,數位工程師和宇航員接連遇難。

而1969發生的事故更徹底摧毀了蘇聯人的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想法。1969年7月3號,蘇聯的N-1火箭發射臺爆炸,給蘇聯帶來了致命性打擊,蘇聯不得不放棄登月計劃。

如此一來,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榮耀就落到了美國人頭上。

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16號上午9點32分,土星5號火箭—AS-506載著3名宇航員在弗羅裡達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奔向月球。

飛船在飛行了三天之後,於1969年7月20日20:18:04 安全著陸月球。

隨後經過了長達數個小時的準備,7月21日02:56 阿姆斯特朗成為了踏上月球的第一人。差不多二十分鐘後,第二位宇航員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球的表面,他倆在月球上一共待了2個多小時。之後兩人登上飛船,返回地球。

(美國國旗飄揚於月球之上,很多人曾經對這個照片提出質疑,有興趣客觀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

此後到1972年為止,美國共完成了5次登月,全面壓制了蘇聯。

登月是人類對太空的一次偉大的嘗試和探索,但是人類登月的初衷並不是去追求未知,而是去爭奪霸權。

為了搶在蘇聯人之前登月,單是登月一項,美國就花了250億美元,蘇聯的整個太空計劃也燒了240多億美元。而蘇聯最後的失敗,也是因為實在是沒錢燒了,畢竟家底兒沒有山姆大叔厚。

此後,雙方在外太空的競爭漸漸地偃旗息鼓,都不折騰了。直到1983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再度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才重新點燃美蘇新一輪的外太空爭奪。

不過,這時的蘇聯已是日薄西山,不久之後便被美國拖垮了。

今天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而在1972年之後美國也沒有再登陸過月球。

(1972年,美國人最後一次登月)

美蘇放棄登月的原因還是在於其耗費過於巨大,但是收益卻不是那麼顯著。並且直到今天為止,很多人還在質疑美國人到底有沒有真的登上過月球!

加入美國當初登月是個騙局,那麼就不存在為什麼不再次登月的問題了。


千佛山車神


登月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這麼多年來難道人類技術都沒有進步麼?不是這麼簡單。最關鍵的是因為,資源問題。當美國首次登月時,美國宇航局採取了最快的路線到達那裡。當務之急是擊敗俄羅斯,而不是為未來旅行建立一條清晰的道路。 美國當年登月的異常的市場結構消除了建立支持設備,材料和人員持續運輸到月球所需的供應鏈的手段。現在,如果沒有冷戰的熱情推動我們前進,就必須重建同樣的結構。去月球的動機必須來自探索的動力,而不是贏得。儘管訪問空間的成本在下降,但登月並不便宜。以今日美元計算,阿波羅計劃中使用的土星V火箭將耗資約11.6億美元。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火箭發動機那樣點燃金錢,很難說服政府迅速將這麼多或更多的東西放入具有同等或更高能力的火箭中。

SpaceX強大的獵鷹重型火箭 最近試飛成功 ,展示未來月球旅行的承諾,價格達到9000萬美元,但它仍然只包含Saturn V 750萬磅重的三分之二,所以要怎麼把土星五號搭載上去真的很難。雖然馬斯克先前聲稱,他的公司將在今年前後將遊客送到月球周圍,但這些計劃似乎已被擱置。美國宇航局還在研究其強大的太空發射系統(SLS),該系統應該能夠輕鬆擊敗土星V。登月真的太貴了,就算是財大氣粗一直希望有團隊能夠做到登月的谷歌,也表示登月需要的錢實在是太多。


硅發佈


因為。。。窮。。。

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 1969年7月16日—24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為標誌,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隨後在短短的三年中,又成功的先後登陸月球五次,一次失敗,平均一年二次。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進行最後一次載人登月為止。這在當時對美國的國力來講,也是一個傾國之力的空前舉動--總耗資約為492.56億美元。而1961年全美國GDP也就520億美金,持續十一年的登月計劃差不多花了美國全國一整年 GDP,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花錢的遊戲。。。

當時美國是憋著一口氣,跟蘇聯在太空領域競爭,搶佔各種第一:

首顆人造衛星地球,前蘇聯,人造衛星1號

首次動物(犬)進入空間軌道,前蘇聯,人造衛星2號

首顆月球探測/人造行星;首次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觀測到太陽風,前蘇聯,月球1號

首張地球太空照片,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探險者6號

首次月球探測並在月球硬著陸,前蘇聯,月球2號

首次動植物進入太空並安全返回,前蘇聯,人造衛星5號

首位太空人--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載人軌道飛行,前蘇聯,東方1號

首次月球軟著陸;首次月球拍攝,前蘇聯,月球9號

首次人類繞月飛行,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阿波羅8號

首次人類登月,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阿波羅11號

可以看到,首次登月已經到了這場空間大戰的尾聲,美國取得了這一桂冠之後開始反思這種燒錢遊戲的必要性和投資回報比,務實的美國人果斷選擇了放棄。。。

所以,一個字總結,窮。 以上,紀念第48個登月日。


包大人玩科學


1969721日,美國“阿波羅十一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現在,四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美國沒有再次嘗試登月呢,我覺得主要是兩方面原因。

\n

一、阿波羅計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決定的。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太空競爭是激烈的領域。50年代末60年代初,蘇聯連續獲得數個空間賽第一,比如1957年10月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進入太空……與之相比,儘管美國也獲得了兩個第一,但同蘇聯的巨大成就相比,顯得小巫見大巫。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為了反制蘇聯,保證美國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不至於落後太多。時任總統肯尼迪是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策劃者和推手,1960年5月25日肯尼迪總統在一次演講中向美國國會表達阿波羅計劃的目標,計劃在1960年代結束前將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於是,在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十一號”飛船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成功,終於使得美國趕在蘇聯之前登月,這為美國帶來了巨大榮耀,也使得美蘇爭霸中佔據了先機,還有後來的美國星球大戰計劃,它直接拖垮了蘇聯,冷戰結束。

\n

二、登月計劃耗資巨大。美國NASA直接用在阿波羅計劃上的花費約194億美元,其中15枚土星5號火箭花費是64億美元,若換算到現在,阿波羅計劃花費相當於6790億美元,而美國NASA在2016年的總預算才193億美元,可以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舉美國全國之力進行的瘋狂行為。

若是現在,美國拿出年度GDP約4%再次進行登月,估計國會都通不過。所以,當一旦政治目的達到,科技積累有了,百姓熱情也衰退了,美國人立刻見好就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