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今天是開學的第5天啦,朋友圈依然被老母親們一波三折的心路歷程刷著屏。

Coco同學週一週二連鬧了兩天,週三偃旗息鼓休整了一天,週四養精蓄銳完畢又戰一天。

今兒還不知道是什麼情形,臨出門發完這篇推送,我便只剩自求多福了。

這幾日,幼兒園裡新一屆寶寶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本事,倒是又讓我領教了一番。

昨天把Coco送進班,在走廊裡聽見隔壁班老師對一位媽媽的規勸,倒是讓人豁然開朗。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一看此丫頭也是位跟Coco一樣難纏的主兒,跟媽媽說,再抱我一下就進去、再親我一下就進去,你送我進班裡行嗎?中午來接我行嗎?下午早點接行嗎?“騙著”媽媽十八相送,結果終是下不定決心進班。

媽媽一出門,立馬追出來抱大腿,哭得死去活來不讓媽媽走,大人終是耐心耗盡了。媽媽從和風細雨愣被逼成了暴風雨前奏,最終還是放了狠話:你不要再得寸進尺了,媽媽真的要生氣了,快進去!

老師大概看著也為難和不忍,勸到:您看,最後您還是被逼的衝孩子發了脾氣,也沒避免她哭,還不如剛開始放下就走來的乾脆利索,其實也就是哭這一下。

這句話,沒經歷過的媽媽,可能很難懂,或者說,很難參透。

我們為什麼接連妥協?為什麼每次孩子難過、發脾氣的時候,提出的每一個看似過分的要求,我們都認真的去傾聽和不厭其煩的溝通?

因為,我們太想要幫孩子消除負面情緒、解決問題了。

知道他不想上幼兒園,好,媽媽抱一下會不會好點?媽媽親一親是不是可以給你力量?媽媽答應第一個來接是不是就可以進去了?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我們並非婆婆媽媽,沒有底線,只是抱著十二分的希望真心的以為,也許我們多滿足他一個要求,多用幾個道理開導,孩子就願意開開心心的進班了呢?

可惜的是,即便使盡渾身解數,孩子此時的心情,就是想。跟。你。走。

類似的:

  • 不忍看到孩子跌倒的疼痛,有人會安慰,都怪這個桌子擋我們的路,媽媽搬到一邊,寶寶不哭。
  • 不忍看孩子拼不上拼圖的沮喪,有人會開導,這個拼圖太難了,我們玩積木好不好?
  • 不忍看孩子被拒絕分享玩具,有人會出主意,我們回家玩自己的好不好?我給你買個一模一樣的好不好?

可惜的是,很多時候,規勸並沒有起到實際作用,即便有效,通常也只是因為孩子被新建議轉移了注意力。

但眼下這樁,其實並未真正釋懷或得到解決。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當孩子陷入負面情緒的時候,他究竟需要什麼?我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

很多時候,孩子不需要你幫他感覺更好,他們需要的,只是在那些艱難時刻,你的理解與傾聽。

這恰恰是最難的部分。

因為我們一心想的,是拼命為他解決問題,代替他承擔痛苦。

能力所及的尚能插手,能力之外的呢?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很多事是父母無論做什麼都消除不掉孩子當下的負面情緒的。

3歲左右剛入園的孩子,某個階段會有嚴重的排他性,

只喜歡跟本班的、認識的小朋友玩,對於陌生人,團結一致對外!

他們時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我第一次感覺無能為力處理Coco的情緒,正是因為這種情況。

幼兒園附近有個小公園,每天放學都會有班上的孩子來這個公園玩。

有天放學,只有Coco一個人,班上其他人遲遲未到,她玩的無聊,便想加入另一個班的小朋友。

但是,被他們毫不留情的以上面這句話“拒絕”了。

眼看Coco站在原地咧嘴要哭,當下我便慌了,腦子飛速想著對策。

我可以說:

沒什麼大不了的,你還可以找別人玩。或者,這不是你的錯,他們不知道他們錯過了什麼。或者,這是有原因的,想想你們平時是不是也常常不跟其他班的小朋友玩?或者,不如,我們回家吧,媽媽跟你玩,我們玩你最喜歡的。或者,我甚至可以央求其他孩子,可否帶她一起玩?

總之,我當下體內的每一個衝動都是想要幫她儘快解決這個問題,消除眼前這波痛苦。

但是,最終我忍住了,甚至沒允許“沒關係”這句話溜出嘴邊。

我深吸一口氣,抱住她靜靜地說,“你想和他們一起玩,現在被拒絕,你覺得很難過,媽媽知道。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她大哭了一會兒,平靜下來,“媽媽,我不喜歡他們,我要去找別人玩。”雖然語氣裡還是憤憤不平,但到底是自己想通了。

我之所以忍住,是因為我明白父母的職責不是讓孩子平靜,替孩子擺脫情緒、甚至幫孩子隔絕負面情緒。

當有情緒時,所有的孩子都會持續溝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哭大鬧,直到他們感到被聽到和理解為止。

所以,我會等在那裡傾聽。

在這個過程中,只有父母不積極的親力親為試圖消除他的痛苦,他才會明白如何自己去對抗煩惱,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

我們的職責,只是允許和接納他處理自己的感情並修復自己內心的方式,以此促進他修復情緒。

因為,世界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件事。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你做些什麼才能讓一個此刻有強烈入園情緒的孩子轉哭為笑呢?

你做些什麼才能讓其他的孩子喜歡跟自己的孩子玩呢?

畢竟:

  • 我們沒權利要求其他的孩子,你應該帶我的孩子一起玩。
  • 就像日後我們不能要求他老師,應該給我的孩子更多的關注。
  • 不能要求他的暗戀對象,應該給他一個試著交往的機會。
  • 不能要求他的領導,我的孩子值得更有價值的工作,以及更高的薪水一樣。

當他沒有得到這些,情緒感到有壓力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幫他佛擋殺佛魔擋殺魔,也不應該簡單的跟他說沒關係。

這些時候,父母不需要試圖幫助解決問題,接納情緒就夠了。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所以,現在我送Coco,才願意坦然的做到,不拖泥帶水。

我知道你此時就是不想上幼兒園,就是想跟媽媽一起走,不論我做什麼,這個情緒都很難釋懷,更不可能因為我的某些作為,她就能變成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

那麼,我理解你的心情,媽媽知道你不想去幼兒園,但是放了一個暑假現在開學了我們就應該上,媽媽答應下午會準時來接你。

然後,就請老師抱走,再見!

家長別白費力氣了!入園分離焦慮只有孩子自己能消除

送園的生離死別,我們可能比孩子更痛苦,因為孩子只是不願接受分離。

而我們,除此之外,還要內疚於為什麼消除不掉孩子“不想上幼兒園”這種負面情緒。

但親愛的,無需內疚。

家長也別白費力氣了,因為這本就不是應該你來對抗的,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去消除。

當然這並不是在宣揚送園啥都不管,放下就跑哦。

去幼兒園之前的心理建設,前期的預備、安慰工作也是不能省的。

有些孩子靠安慰就可以做到穩定情緒,但是如果你做了該做的,孩子依然不願主動接受, 那麼真的不必內疚。

因為,老師說的沒錯,孩子大都是沉浸在當下那幾分鐘的悲傷中不能自拔。

他們很快會找到自己平復情緒的方式,而我們,也應該把這個成長的機會還給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