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5月,來到了安化,去多少次都覺得不夠的地方!

   在這趟去安化之前,喝茶這些年頭,很少有機會參與黑茶製作的過程,更多的參觀學習,然後就是品茶,從成品茶中感受茶的味道,來辨別茶的品質等級,品質好的茶,葉底有濃烈飽滿的香氣,這種香氣有很多成分,有陳香,或者轉化過程中的香氣,新茶本身有淡淡茶葉香氣,另外就是茶葉所帶的地域香型了.這些都是從成品茶中分辨的.而從來沒有從新鮮的茶葉上去感受這些味道.去到安化時,特意從山頂摘了一把荒山茶,5月中旬這時候的茶葉,已長到15釐米左右了,選了差不多高度的茶葉,直接從當年的嫩梗處折斷,摘了一把,嚼了一下芽頭,有濃烈的苦味,但嚼完後,整個口腔有很甜的回甘,可以持續很長時間,選了不同的茶樹品種,有大葉,有小葉,有樹齡比較長的,五六十年的茶樹,也有老茶樹重新砍掉後新長出的茶葉,還有部分紫葉茶,整體的感覺,油綠,呈深綠色,鮮活,看著就很歡喜.下山走到半山腰,正好一片長在田裡的茶園,當地村支書介紹也好幾年的茶園了,也去採了一把,不同葉型,數量接近.拿回去認真對比的時候,差別確實很大.首先,直觀上,荒山茶顏色更鮮綠,更油亮,呈深綠色,而田裡的茶葉顏色要稍微偏黃,觸感上,同樣一把數量差不多的茶葉,嫩度也差不多,荒山茶的梗更柔軟,而田裡的茶葉更生硬,嗅覺上,區別最明顯了,細細的去聞,田裡的茶葉也很香,新鮮茶葉清新鮮爽的香氣.再去聞荒山茶,香氣濃郁很多倍,而且還帶有其他的地域香型,如果一開始閉上眼睛去聞,聞著的味道像花香,又像是山野某種植物的香氣,怎麼都不會想到是茶葉的香氣,特別心曠神怡.這是第一認真去辨別新鮮茶葉的香氣.到這裡,荒山茶跟長在田裡的茶區別就很明顯,而本身茶葉的價值也在這有了區分.而荒山茶與長在田裡的茶,中間還有計劃經濟老茶園,新培植的茶園茶,這裡面海拔還有一定關係,光這方面都有了幾個等級之差,從鮮葉這一塊,茶的價值就幾個區間之分了.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摘茶也是個不容易的事情.從山腳下到山頂,近則半小時山路(開車),遠的一個小時不止,到了山頂,採茶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一天下來揹著布袋走幾十裡的山路,才摘得幾十斤鮮葉,然後送到指定的收茶地點.像採茶這些事情,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做,不管年紀大的人出於什麼原因去採茶,辛勤工作的態度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學習,很多時候職業不一樣,但對工作,對事業的追求,以及骨子裡的精神是一樣的.很多做茶的年輕同輩都不願意做收荒山的鮮葉,然後做毛茶加工,確實太辛苦了.有時候採茶的地點,離鮮葉加工的地方太遠,一方面運輸成本高,另外,鮮葉什麼時候送到,就要什麼進行加工,時間耽誤或者延後,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最後聊聊茶葉的初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製作成品茶的第一步,茶葉初加工,由於從山頂到鮮葉加工地點時距離遠,一般選擇在山頂稱重,把各家各戶在這一片區域採摘的茶葉彙總稱重後往加工廠運,在山上摘的茶,都是荒山的野生茶,如果還有其他的路通向這一片山頂區域,不排除有人從其他地方摘來非荒山茶冒充了,那稱重時就得火眼金睛,才能保證鮮葉的純度了,不混入其他非荒山茶.一定量的鮮葉收集後一起往加工廠加工,雖然是初加工,也就幾道工藝,看上去簡單,但要把每一道工藝做到位,時間精力少不了,更重要的是技術經驗了,工人只會按照流程操作,不會考慮其他更多.比如,每個區域的茶都有其本身的特點,殺青到哪個程度合適,或者揉茶的時候到什麼樣的力度,這裡面就有學問了,非有經驗的技術師父不可,這還是茶葉初制的過程.真正到一款成品茶做成,30多道工藝的情況下,但凡有哪一道工藝處理發生失誤,茶的品質都會大加折扣,更別說口感了.做一款好茶真的是很不容易.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有時候,我們應該學會不那麼挑剔,喝茶也是.如果真正遇到一款荒山茶,也不要錯過,很多時候,好東西不是說有錢就可以買到,珍惜機緣,珍惜際遇,不辜負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