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路傷痕累累

倆人都是創業者。

事實上,包括任正非這等大佬在內的大批創業者都曾患過抑鬱症,哪怕他們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

數據顯示,65%的創業者都有抑鬱。原本令人心生嚮往的創業之路變成了通向抑鬱的泥沼?

打造初創企業就像爬山並且只憑極少的裝備向山頂進發,長時間遠離家人,對投資者及用戶承擔責任以及擔心失敗,這些因素會帶來非常大的壓力,並且有時候還合併成為某些更嚴重的東西。

阿爾特曼有篇文章寫道:

創始人面臨不能展現軟弱、以及在內部、外部事件中擔當‘啦啦隊長’的巨大壓力。世界可能在你身邊塌下來——如果你打理一家公司,大部分時間裡情況的確如此——你必須保持堅強、自信和樂觀。失敗是可怕的,並且看起來也非常愚蠢。

成為創業者並不必然是一件令人壓抑的事情,不過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當罹患者同時還要承受沉默的重負的時候。

創業之路傷痕累累

紐約專業記者協會2014年度獲獎文章《創業的心理價格》深入報道了創業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此與大家分享如下。

1

心理問題是創業者的隱疾

沒有人說過創業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應該誠懇地面對創業的殘酷性,以及創始人們默默付出的代價。

在我們的文化裡,成功的創業者成為了英雄。我們崇拜像Mark Zuckerberg和Elon Musk一樣的人,我們稱讚500強企業驚人的發展速度但是很多像Smith一樣的創業者,他們悄悄隱藏起創業中黑暗的一面:在他們成功之前,他們曾經在將近崩潰的焦慮和絕望中掙扎——那時候所有事情看起來都要崩潰。

直到最近,承認這樣的心理狀態仍然是大忌。商業領袖們最擅長就是社會精神病學家們所說的對外形象管理,而不是展現他們的脆弱。因為“經常偽裝自己,就可以變成真的”。

但是不是每個經歷過黑暗的人都會成功。最近以來,有更多的創業者開始公開談論他們心中的掙扎,他們承受著抑鬱和焦慮的痛苦,卻經常無法尋求幫助。

2

創業者心理問題的源頭

經營一個企業,會有很大的壓力,也會讓情緒很不穩定,而初創企業往往更容易失敗。據調查,VC投資的創業企業彙總有四分之三的最後都失敗,超過95%的創業企業達不到他們預期的目標。

創業者們艱難地扮演很多角色、面對無數挫折:客戶流失、與合作伙伴發生糾紛、競爭越來越激烈、員工產生問題。

“創業之路傷痕累累。”

而且,初次創業的創業者們常常不注意身體健康,從而導致心理問題更難以恢復。因此,毫無意外,創業者們比他們的員工承受著更多的焦慮。根據最新的蓋普洛幸福指數,34%的創業者說他們很焦慮,45%的創業者說他們很有壓力。

“那些精力充沛的、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人不僅可能成為創業者,也可能出現不穩定的精神狀態。”

這些精神狀態可能包括抑鬱、絕望、無望、無價值感、失去動力和想自殺。同樣的激昂情緒,能驅使創業者們在冒險突進中邁向成功,有時候也會耗盡他們的精力。

3

心理問題可能長期影響創業者

“創業者們曾經默默地掙扎過。他們有種感覺,他們不能談論這件事,這是一個弱點。”

無論你的精神如何強大,生意上的重大挫折都可能把你擊垮。即使那些經驗豐富的創業者們也曾經無法淡定。

甚至對很多創業者來說,傷痕永遠不會痊癒。一旦發生什麼事就會崩潰,但實際上問題並不嚴重。這種應激反應,是經歷所產生的後遺症,就像受傷之後留下的疤痕一樣。

“如果你是狂躁症者,你會認為你是耶穌。如果你是輕度躁狂症患者,你會認為你是上帝對科技投資的饋贈。”

4

創業者如何克服心理問題

儘管創辦公司的過程,一般都會像在野外騎車一樣,總是跌宕起伏,但是創業者們也可以做出一些努力,來幫助他們自己保持對人生的掌控。

“不要讓你的工作擠掉了你與人交流的時間。”

在你自己的資金裡劃定一個投資的限額。而且如果拉朋友和家人入股,千萬不能用他們虧不起的錢。

有氧運動、健康飲食和充足睡眠都很有幫助。應該建立這樣的生活理念:自我價值實現和資本增值淨值,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重新建立起面對失敗和虧損的能力,也能夠幫助企業的領導者保持心理的健康。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生活就是嘗試和犯錯的過程,不要過分誇大失敗經歷對你的影響。

誠實地對待你的感受——不要隱藏情緒,即使是在辦公室。當你願意誠實地面對情緒時,你就能與周圍的人有更深入的溝通。當你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價值時,別人是能看穿的。甘願變得脆弱,對領導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