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城:十二年創新創業,千億級新興產業板塊橫空出世

中國醫藥城:十二年創新創業,千億級新興產業板塊橫空出世

鳳城資訊 8月中下旬,泰州醫藥高新區5天內有兩家企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拉開中國醫藥城企業香港上市的序幕。作為全省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核心區,泰州醫藥高新區正在打造資本市場的“泰州醫藥高新板塊”。

“12年的艱苦奮鬥,12年的改革發展,中國醫藥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跨越發展,一座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大健康產業新城已經初展雄姿。”泰州市委書記韓立明說。

搶抓“健康中國”戰略機遇,立足泰州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泰州奮力打造全球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基地,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起點建設揚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作出更大貢獻。

打破“藩籬”,“一粒藥”邁向“大健康”

7月4日,泰州醫藥高新區舉行2018年度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參加開工的重點項目包括醫藥園區碩世生物泰州總部產業園、朗聖藥業藥品及醫療器械等,共有53個,總投資146.5億元。這些大項目單體平均規模大,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4個、單體平均投資達3.2億元;總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個,總投資63億元,進一步夯實泰州大健康產業核心區的產業基礎。

由“一粒藥”邁向“大健康”,打破產業發展的“藩籬”,一座充滿活力的健康新城正在崛起。如今,這裡落戶上千家知名醫藥企業,成為產業鏈最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診斷試劑企業佔全省20%,生物製品申報量佔全省1/3,在研抗體藥集約創新優勢全國領先。6月8日,國內頂尖醫藥集團復星醫藥和世界500強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投資成立復紅康合醫藥江蘇有限公司,這是中國醫藥城迎來的第11家知名跨國醫藥企業。

疫苗產業是中國醫藥城著力打造的六大優勢產業之一,目前已聚集13家國內外頂級疫苗企業,其中人用疫苗10家、動物疫苗3家,擁有各類疫苗產品近50個,成為國內疫苗產業集聚程度最高的園區。6月15日,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西班牙海博萊與泰州中國醫藥城簽約,投資不低於5000萬歐元建設動物疫苗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亞太地區標誌性動保研發生產基地。

未來三年,泰州將構建“1+5+1”現代產業體系,力爭到2020年,全市大健康產業總規模達4000億元,在培育地標產業,構建特色鮮明、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上交好答卷。

緊盯國內第一,誕生“全球首創”

科技部剛剛公佈第三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名單,全國共有29個產業集群入選,泰州醫藥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名列其中,這是園區獲得的又一國字號金字招牌。

獲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後,科技部火炬中心將在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和工作引導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產業集群項目統籌相關科技計劃給予重點支持。泰州能入選,主要是因為在打造創新地標、促進協同發展、依靠內力發展等方面,探索出一條集聚高端人才、引進高端成果、落戶高端企業、發展高端產業的新路,初步構建自主可控的生物醫藥現代產業體系。入駐企業與國內外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

同樣值得驕傲的是,這裡有全國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國家新藥重大專項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900多項醫藥創新成果成功落地申報。全球唯一的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也將在這裡揭牌,聚力推進協同創新。7月初,目前國內最大的臨床試驗基地在中國醫藥城建成。

一個個創新平臺紛至沓來,一系列藥物新品接連問世。江蘇邁度藥物研發公司的蘇特替尼、克耐替尼等抗腫瘤1類新藥進入臨床開發階段。全球首個重組新城疫病毒(A-VII株)滅活疫苗、全球首個實現豬瘟與藍耳同步聯合預防的“華溫藍”疫苗、全球首個針對鮮紅斑痣的藥物——復旦張江的核心產品海姆泊芬……這一系列產品的研發,瞄準的不僅是國內第一,而是讓一個個“first in class”(全球首創新藥)在這裡誕生。園區在研和申報的國家一類新藥78個,22個取得臨床批件。

產城一體,引領“產、城、人”同步躍升

走進中國醫藥城,建築錯落有致,綠草成茵。不出醫藥城,就能吃到正宗的日本料理和法式大餐,喝到原汁原味的美國星巴克咖啡,買到世界頂級品牌的商品。

前不久,西班牙歐諾方德集團與中國醫藥城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建設一個大型商業休閒旅遊綜合體,引進合作伙伴迪士尼酒店。項目建成後,將是泰州大型休閒綜合體發展水平和規模的新突破,將有力提升泰州和中國醫藥城的商業品位、城市形象。

“中國醫藥城的價值不僅在於孵化一個千億級新興產業板塊,更在於走出‘產城一體、產城共榮’的城市轉型路徑,打造出產業和城市功能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大健康產業新城區。”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中國醫藥城推動產城一體融合發展,就是要將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源泉,將城市作為產業發展的載體和依託,將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融為一體,打造與高端產業相匹配的優質環境,構築城市宜業宜居的發展格局,讓廣大科學家、投資商、創業者在這裡生活舒心、工作順心。園區“十三五”規劃提出,主動響應跨界發展大趨勢,推進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形成空間互補、產業互促的大項目、大產業格局。

圍繞打造“人才高地”,泰州市出臺一攬子招才引智新政,中國醫藥城出臺系列配套政策,拿出專項資金對醫藥城重點引進的海內外領軍型、高層次、緊缺型人才給予支持,最高可獲500萬元項目啟動或風投資金,今年專項資金遞增至1億元。20多位中外院士、3名諾貝爾獎得主,先後成為中國醫藥城的科學顧問。而在他們身後,集聚70多家中外著名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100多箇中外創新團隊,引進海內外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3100多名,其中國家“千人計劃”人才45名,省“雙創團隊”8個,省“雙創計劃”人才100名,各項人才指標位列國內同類園區前茅。( 王 飛 趙榮林 胡安平 張小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