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青銅是故里,冶煉鑄輝煌,江南有福地,鄂冶美名揚。離家千里外,青春築夢想,成功路上多勤奮,創業傳奇少彷徨,商海顯身手,冶商競風流。誠信人為本,財富德中藏。修慈善,講擔當,歸故里,報家鄉。樹立冶商新氣象,牢記民富與國強。”這首《冶商之歌》正是

廣東冶商的真實寫照。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廣東大冶商會2017年年會合照


南粵大舞臺 冶商嶄頭角

改革開放,吹響了中國經濟騰飛的號角。作為對外開放的最前線,80年代起,一批批的大冶人南下廣東闖蕩,一個個精彩的創業故事也在此誕生。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廣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出身於茗山農村家庭的汪加勝,如今是廣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執行會長,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省科技創新領軍人物之一。1998年,他辭去收入穩定、條件舒適的國有研究機構職位,懷揣著對新材料行業的滿腔熱情和過硬的專業知識、敏銳的商業眼光,帶著借來的2萬元,在廣州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20年時間裡,汪加勝把鹿山從一個蝸居於小車間的公司,發展成為在國內外功能膠粘劑和防腐新塗料行業享有盛譽的民營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鹿山產品出口世界六十多個國家,服務一帶一路,更是把鹿山新材的產品廣告做到了美國紐約大街。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湖北夏邦服飾有限公司(所在地金牛鎮)

作為土生土長的金牛人,高中畢業後就跟隨父親去株洲闖蕩的夏新華,十幾年時間,從擺地攤做到株洲十大服裝品牌之一,不可謂不成功。然則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2001年他毅然將當時已經走上暢途的企業整體搬到廣州,開始了艱難的二次創業。幾年間,就在當地又創造了一個響噹噹的服裝企業——夏邦服飾,年總銷售額達到6億元,擁有員工2000多人。

像鐘錶和精密製造行業大佬熊漢生,陶瓷王子郭衍軍,傢俱大王曹一波,深耕玉器行業20多年的陳文、陳武、陳雙、陳全四姐弟,從化妝品行業跨界大健康產業的美年女神張純,私人館藏第一人李盛炳,駱駝服飾掌門人萬金剛,深諳中醫之道、酷愛健身的上市公司老總劉易之,多次接受央視採訪的製冷設備專家廣紳老總王新兵,電子通訊行業翹楚祝國勝,建築行業榮譽等身的周新國,智能科技領域新生代力量張學文,在服裝行業遊刃有餘的萬慶喜、劉曉蘭、黃珊,模具鋼和五金行業代表人物熊煥,環保服務行業精英周曉明、胡長兵、華先敢、祝勁松,詩人商人石高才,正能量爆棚的平板電視行業代表彭書文等等,一張張含金量十足的冶商名片,一個個充滿勵志的商界傳奇,一代代創業英雄的崛起,這樣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


漫漫創業路 抱團走大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幾萬名大冶人在廣東創業。資產規模達到千萬以上的冶商目前有1000多個,分佈於廣東的各座城市裡。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處於一種散兵作戰狀態。

“以前,沒有商會,在粵的大冶商人們,都是單打獨鬥,什麼事情都只能靠自己解決,一直沒有歸屬感。”一位在粵的冶商說。隨著進駐廣東的人越來越多,廣東的大冶商人明顯感覺到“大家像一盤散沙”,陷入了“大事無人管,難事無人問”的窘境,企業家們迫切希望能有一個合適成熟的機構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同時引領在廣東打拼的冶商抱團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經過精心調研、充分醞釀、三顧茅廬,請出了大冶人在廣東的優秀代表鄭正軍,由他主持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工作。鄭正軍果然不負重託。經過11年的發展,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從剛開始的初創階段,到正式註冊登記,擁有1000多平米由鄭正軍會長墊資近400萬元裝修的辦公場所,再發展到今天擁有8個分支機構、600多家會員企業、引進回鄉投資金額100多億的規模。今年初,大冶市委、市政府授予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2017年度商會建設工作突出單位”、“2017年度商會服務招商引資工作一等獎”和“首屆冶商慈善公益提名獎”等多項殊榮。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鄭正軍(左一)到會員企業調研


2012年11月,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在廣東省民政廳登記註冊,2013年8月正式揭牌。就在揭牌當天,商會就組織在粵冶商與大冶市政府簽約了7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26.12億元。

“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是廣東省第一家在省民政廳正式登記註冊成立的以省名命名的異地縣(市)級商會,是在粵冶商的‘孃家’。”許多在廣東的大冶企業家都自豪地說道。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

商會的成立,是鄉情聯結的紐帶,商情互通的平臺;是文化傳承的根脈,精神冶煉的舞臺;是在粵冶商遭遇危機和困難時的“避風港”,是會員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創優的“加油站”,是企業家培育和成長的“搖籃”,是在粵冶商和老鄉溫暖的家。


合力齊發展 同舟共揚帆

商會成立以後,如何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更好地為會員服務、助力政府中心工作,增強會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直是商會理事會苦苦思索、孜孜追尋的難題。

“商會必須堅持和樹立為會員打造資源整合的平臺和提供優質的服務,拓展事業發展空間,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位意識,幫助和協助會員解決實際困難,規範其誠信經營行為,助推企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幾年來的運營實踐使商會認識到,僅靠傳統的收取會費來運作商會,對商會的可持續發展形成較大的制約,對增強會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更好地履行商會責任和義務是一種牽制。因此,必須通過‘以商養會,以會促商’的模式,激活商會自我造血、自我生存、自我發展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會長鄭正軍的話,道出了商會能歷經十餘年且呈現蒸蒸日上發展態勢的根本原因。

“以商養會”是指商會對各種資源和渠道進行科學優化、有效整合,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以一定的商業形式,以符合商會實際情況的模式,通過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企業經營行為等商務運作實現盈利,用以補足商會的日常活動支出,剩餘所產生的盈餘再用於股東分紅。鄭正軍表示,商會企業通過參與市場競爭、依法經營實現收益,這樣才具備自身的造血功能,新鮮血液的輸入才能夠讓商會服務企業更有保障、更具活力。商會將會員企業的資源、人才、資金有效結合,合理、優化配置,積極發揮平臺優勢,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資本方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深度融匯,積極地幫助會員企業擴展商脈,拓寬渠道,信息共享,促進合作,為會員企業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帶來商機和利益,這就反過來實現了“以會促商”。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


目前,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清遠、肇慶等八個地級市成立了分支機構,建立了黨組織。組織架構齊全,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做到了規範化運作、規模化發展,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響力,成為大冶市在全國20多個各異地大冶商會的標杆商會。鄭正軍說,一個商會的顏值高不高,在於平臺建設得好不好;一個商會的功能強不強,在於服務政府、服務會員、回報社會的力度大不大。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以“天下冶商,和合共贏”為宗旨,弘揚冶商文化,傳承冶商精神,樹立冶商形象,提升冶商品牌。在不久的將來,商會將向5A級商會邁進,努力把商會打造為“會員支持,社會稱讚,政府信任”的品牌商會。


殷殷桑梓情 拳拳赤子心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多少年來,在粵冶商們無法割捨的,便是那一片濃濃的鄉情。

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成立以來,商會充分發揮在粵窗口作用,充分利用異地商會“兩地熟”的獨特優勢,在區域經濟互動和文化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橋樑作用。一方面積極融入市委、市政府大“冶商”戰略發展體系,認真實施冶商迴歸工程,對回冶投資會員企業,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有時甚至想之還未想,幫之其難點,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為他們提供保姆式、管家式的服務。通過扶持回冶企業成長,助力家鄉經濟發展,從而極大地提振了在粵冶商回鄉投資的熱情和信心。

“大冶是全國百強縣市,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只要符合產業鏈,我們無論從商業角度還是感情角度,都會回報家鄉。”談及回家鄉投資,多名在粵冶商都產生了這樣的共識。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大冶市


監事長夏新華回到金牛投資的湖北夏邦服飾有限公司,執行會長黃浩勝回鄉投資的陳貴順富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執行會長王東紅回到保安投資的湖北博弈電子有限公司,執行會長深圳分會會長張純回大冶、黃石、陽新投資的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常務副會長餘志興在城西北工業園投資的博雅飾品有限公司,常務副會長陳宏旺在靈鄉投資的不鏽鋼和養生壺項目,常務副會長易正紅在還地橋投資的駿輝鋁業,常務副會長彭軍建在陳貴投資的湖北軍龍鋼業有限公司,還有常務副會長汪斌、副會長劉富強等等……一家家企業、一個個項目,或回鄉投資創業,或引薦客商來冶考察投資,廣東大冶商會現在已成為在粵冶籍企業家開展二次創業、回報家鄉的一個重要平臺。

在會長鄭正軍的提議下,商會把“以商養會、以會促商”提到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大膽探索“以商養會”新模式,力圖破解商會生存和發展的瓶頸難題。2015年底,鄭正軍發動廣東的大冶籍企業家們,聯合成立了廣東冶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又在家鄉註冊了冶商(湖北)工程投資有限公司,為廣東冶商股份的全資子公司。不僅投資黃石、大冶等周邊地區的工程項目,參與家鄉的經濟建設,同時也將稅源帶回了家鄉。

他們,生於大冶,發展於廣東,現在又回來了!

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會員合影

殷殷桑梓情,拳拳赤子心。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帶領在粵冶商不但積極地以實業回報家鄉,如修橋補路、捐資助學、扶危濟困……而且,只要家鄉有需要,他們總是第一個出手。2016年7月,得知大冶正在遭遇洪水災害,廣東省湖北大冶商會當即發動捐款倡議,短短几天時間募集了50多萬元的救災款項和物資。據統計,自2007年初創以來,廣東大冶商會共計捐出資金500多萬元,用於家鄉各項慈善和公益事業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慈善愛心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