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關閉前台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文 | 九九消寒

9月3日,愛奇藝官方微博突發聲明,宣佈即日起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顯示,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告別唯流量時代。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消息一出,舉座皆驚!對於一向以播放數據論英雄的影視市場來說,關閉顯示播放量即等於推翻傳統,挑戰規則!

雖然影視圈苦數據造假久矣,一直以來,不論上層還是行內都不乏斥責之聲,但對於數據造假,大家能夠想到的整治辦法最嚴厲的不過就是“上報公安部”,或像愛奇藝狀告杭州飛益公司一樣,直接訴諸法律手段,通過殺雞儆猴的方式來遏制刷量這股不正之風。

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這種釜底抽薪式的辦法一直在各方的考慮之外。因為這種牽繫甚廣、涉及到行業標準和複雜操作的“革命性”方案,除非視頻平臺主動提出並執行,否則很難具體落實、全面展開。

摒棄播放量標準,創造出一套新的評估體系,愛奇藝這套前無古人的高難度動作背後,是積攢已久的行業壓力。眾所周知,愛奇藝雖然憑藉創造力和執行力多次成為網生內容領域的開拓者,但因為金庫相對不豐,每次開拓之後都會被競爭者迅速趕上乃至超越,艱難上市後更是步步為營。

如此處境加上規則異化的行業生態,愛奇藝應是早已意識到謹守舊制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儘早跳出現有規則才有可能打開新局面,掙得一線生機。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愛奇藝善於創造,更重視能否在新局面中佔領先機,把握主導權,按理說這次跨規則的跳躍只在早晚。但從新體系的完成度和業內反應來看,愛奇藝的這次動作還是有些太突然了。《延禧攻略》的華麗落幕,刷量案的完美勝訴,似乎並不足以撐起一個合情合理的時機。

數據背後的導向危機 亟需管控的輿情環境

跳出影視圈,也許更方便我們找到愛奇藝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的直接動因。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不清的自媒體大號、微博大V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頭,民間聚集效應前所未有地膨脹。一兩個大號的刊文、三四個大V的轉發就可以主導一場社會輿論。比如最近流傳甚廣的“消費降級”概念,新名詞風靡全網之際,沒有人追問它源出何處,也沒有人在意它正確與否。

輿論是民意的晴雨表,隨著網民整體年齡的走低,網絡輿情環境不斷颳起妖風。這在娛樂圈裡的表現尤為極端,典型如昨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文批評的“

粉絲控評”現象。粉絲心理導致的不理智行為主導著有關偶像的網絡輿論環境,有時竟到了無視民族大義、不辨是非的地步。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年初,PGONE粉絲黑中國國家機關工委的機關刊《紫光閣》,7月,陳一發兒粉絲為擁護偶像不顧大是大非,都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千萬粉絲千萬張嘴,數十億上百億的播放量,都是不可忽視的群情力量。

娛樂圈之外也存在性質相近的事件。譬如最近山東自媒體村剛被爆出不久,領頭人李傳帥野心勃勃的自媒體培訓項目“千鄉百萬”計劃就被政府叫停,原因是其沒有獲得資格認證。覆蓋農村、包圍城市的十萬+自媒體,還要聯動千鄉,覆蓋百萬人口,這股單純而盲目的力量實在太過龐大,聚集效應帶來的輿論導向危機不可忽視。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更不用提隔離了真相、任由口水馳騁的輿論環境讓多少網絡鬧劇最終演變成了無法挽回的人間悲劇……對於一個人口總數達13.86億、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的民主國家而言,數字背後蘊藏的社會意義往往是難以想象的

關閉顯示動輒上億的播放量,代之以綜合評定的熱度值,破局的愛奇藝也許正是這場輿情監控下的首個響應者。至於優酷和騰訊為什麼沒有同步跟進,鸚鵡君認為,一來是因為兩家接通了社交、電商兩大導流渠道,相比愛奇藝更具數據優勢;二來,重新創造一套評估體系絕非易事,在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算說服了片方,也很難向廣告金主解釋。

視頻網站各自為政 未來標準如何判定

愛奇藝的這次破局有些大膽,也有些突然,但總體而言還是贏得了業內B端人士的廣泛肯定,因為所有人都受夠了被畸形的競爭規則綁架,一直盼著平臺或官方能夠出手打掉黑產,為他們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不過話說回來,愛奇藝獨創的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儘管增加了刷量難度,對遏制虛假繁榮有著一定作用,

但是否能夠補缺單一播放量的不足,能否同時讓片方和廣告方都心服口服,還得打個問號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或是輿論價值體系顛覆性前奏?

愛奇藝創造了一套新的評估標準,優酷、騰訊自然不能視而不見,互聯網動態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想要生存就不能安於現狀。鸚鵡君認為,兩家現階段也許會觀望一陣,但一定不會觀望太久。一旦他們做出改變,新的時代就將全面到來。

不過在網生內容結構業已成熟的當下,兩家就算改變評估模式,也應該不會跟在愛奇藝後面亦步亦趨。評估模式不同於產品形式,產品形式可以照搬,重在題材內容的多樣性。

但評估模式除了計算標準之外,更是體現平臺合作模式差異化乃至合作優勢制高點的表現,優酷、騰訊在既有平臺優勢的前提下,不會甘心在一套新的產品價值評估體系尚未成型前“人云亦云”,畢竟三家平臺在有效付費會員數量層面足矣形成有利於自家產品調性的評估標準。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各自為政、不透明的差異化評估體系也許比單一的播放量競賽存在更多隱性bug,因為這樣一來視頻平臺的可操作空間其實更大,部分觀眾和片方的話語權很有可能在這種不透明操作裡被消解和轉讓。

不過不論三家未來的評估體系演化成什麼樣,他們創立體系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引導內容發揮出最大的用戶導流能力,實現會員拉新。什麼樣的內容能夠達到最好的導流效果?答案從來只有一個:品質至上

不論行業再怎麼動盪,內容品質永遠是最明確的方向,相信面向市場的評估標準絕不會漏掉真正的好內容。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