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卡司」失效,後流量時代,「爆款劇」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進入九月,天氣漸涼、秋風習習。回顧今年暑期檔整個劇集市場,可謂“失落中帶著一點驚喜”。在《天盛長歌》《如懿傳》《武動乾坤》等熱門IP改編劇扎堆而來之際,暑期檔“後半程”戰火升溫,競爭格局遠超前兩年。

然而,一片“火藥味”中,今年暑期檔風向標一改尋常:在以“IP+卡司”為首的暑期檔,今年暑期檔站穩C位的劇集作品,卻是《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以下簡稱《延禧》和《香蜜》)兩部“輕體量”古裝劇集。


“IP+卡司”失效,後流量時代,“爆款劇”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從劇集體量來看,《延禧》與《香蜜》同屬於“小體量”劇集——沒有超強演員陣容、投資成本屬於中體量水平。甚至,《延禧》不具備超級IP和“上星”背景,僅為視頻網站播出的網播劇;《香蜜》雖有大IP背景加持,卻在同類題材《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兩部頂級流量劇“消耗”下,喪失“題材”紅利。

但正是這兩部“不被看好”的“輕古裝劇”,卻在暑期檔一躍龍門,成為今夏不可多得的話題熱播劇。原因幾何?在臺網關係變革,“去流量”之說甚囂塵上之際,“爆款劇”定義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延禧》《香蜜》大獲全勝:她經濟時代,“爽劇”翻身做主人


若將影視劇按類別劃分,大致可一分為二:男頻劇和女頻劇。顧名思義,男頻劇是指以玄幻、歷史、科幻題材為主的,主打男性受眾的影視劇;女頻劇則主要主打女性受眾,多以古裝言情、都市偶像、校園青春題材為主。

今年的暑期檔劇集市場,是將“男頻”、“女頻”劃分最為明顯的時間檔。上半場播出的《獵讀人》《面具》以及下半場的IP劇《武動乾坤》《沙海》《天坑鷹獵》《鬥破蒼穹》,皆屬於男頻劇範疇;女頻劇則從上半場《扶搖》開啟,到都市劇《一千零一夜》《甜蜜暴擊》《流星花園》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延禧》《香蜜》和《如懿傳》。


“IP+卡司”失效,後流量時代,“爆款劇”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但在諸多熱門影視題材、“IP+卡司”圍攻之際,突圍的卻僅有《延禧》和《香蜜》兩部熱播劇,原因為何?

從題材類型來看,《延禧》和《香蜜》是最瞭解女性市場,且直擊觀眾“痛點”的“速成”產品。《延禧》中的黑蓮花人設、反套路劇情,以及宮鬥劇自帶的“腹黑”特質,都牢牢抓住當下受眾心理,而劇中的各路CP往往也是最易產生話題爆點和最抓女性受眾“八卦”心理的一大特質;而《香蜜》則是在“瑪麗蘇”、“傻白甜”的基礎上將格局上升為“爽虐結合”、“真白甜”走向的大型女性“戀愛交友”影視劇。該劇總製片人劉寧在接受娛樂獨角獸之前的採訪,也曾談到這點,“精準的定位是一部劇成功的首要因素”。

緊抓女性受眾、緊跟她時代潮流,是《延禧》《香蜜》成功的第一部;但與同類題材《如懿傳》《扶搖》等“升級版”主打女性受眾的影視劇來看,《延禧》和《香蜜》似乎並不佔據優勢。


“IP+卡司”失效,後流量時代,“爆款劇”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那麼,兩部劇又是如何突圍?以《延禧》《如懿傳》為例,兩部劇同為宮廷劇,時間線上同選清朝乾坤朝代,因此內容大同小異。但兩部劇呈現質感、口碑走向,甚至網絡播放量,卻走出兩條不同的拋物線。《延禧》從開播“坐等吐槽”,到獲得觀眾認可,走紅熱度一路飆升,截止收官之際,網播量破150億、微博上榜400+次,劇中主演、配角悉數走紅;《如懿傳》卻顯然呈現“拋物線”形式,高開低走再回溫,但熱度最高時,也僅有日播放量破億走勢,“爆款”之相儼然已無可能。

那麼,是《延禧》《香蜜》兩部劇質量過硬、口碑爆棚嗎?也不盡然。《延禧》雖有豆瓣超16萬人打出7.2分,但其除去服化道精良、劇中人設反套路之外,並不具有“歷史劇”、“宮廷劇”厚度,只能屬於一眾“輕古裝劇”中成色上乘之作;《香蜜》亦然,在前期豆瓣評分趕超《仙劍3》,到引發自來水熱潮,該劇可謂是近年來質量最佳的仙俠作品,但後期劇本臺詞淺顯、主角一集5分鐘“下線”以及陰陽劇本等負面新聞加持下,口碑質量有所下滑,最終回落至7.3分,依舊屬於中等製作水準。


“IP+卡司”失效,後流量時代,“爆款劇”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真正促使其成為“爆款”的決定性因素,主要在於倍速化時代下,主打女性受眾的“爽文化”心理。《延禧》《香蜜》都有著明顯屬於“快節奏”時代下的“走紅”特質,如先甜後虐、虐中帶甜的劇情設置,幾集一反派、反派也動人的人設反轉等等,都是當下較為符合女性觀眾追劇心理的重要因素,而所謂“得女性受眾得天下”,《延禧》《香蜜》能夠“爆火”也盡在情理之中了。

“爆紅”背後:“IP+卡司”失效,“爆款劇”迎來“重新定義”時代


自今年年初,“流量光環或將消散”等相關言論,便甚囂塵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今年暑期檔期間,以楊洋、李易峰和歸國四子的“轉型”事件:暑期檔上半場,李易峰、張藝興憑藉各自“轉型”電影——《動物世界》和《一出好戲》博得觀眾好評的同時,也徹底將“流量明星”轉型口號坐實。緊接著,楊洋、吳亦凡也在各自領域突破觀眾對其“固有”印象,儘管效果不佳,但口碑反響還算積極。

流量明星正在迫切“轉型”,也為娛樂圈首次敲響警鐘。而隨著《延禧》《香蜜》兩部劇坐穩暑期檔C位後,“IP+卡司”光環失效的聲量,才真正被眾人提上日程。從鹿晗、楊洋兩位頂級流量“帶不動”市場熱度,到周迅、陳坤、倪妮等電影咖新作“撲街”,“爆款劇“定義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IP+卡司”失效,後流量時代,“爆款劇”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在今年7月初,廣電總局曾進一步限制了“明星天價片酬”等相關影視圈弊端,政策中提到,明星個人片酬不得超過整體劇集製作的40%。這也就意味著往後諸如倪妮9800萬出演《天盛長歌》、周迅霍建華片酬佔據1.2億現象,將不再出現。更多的資金將回歸於製作。

《香蜜》總製片人劉寧,曾在接受娛樂獨角獸採訪時提到,整部劇演員片酬只佔據總成本不到三成,其餘資金籌備均使用在製作層面;《延禧》總製作人於正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劇中所有演員片酬僅有2300萬,這個價格甚至不及流量明星片酬的1/3。

由此來看,《延禧》《香蜜》“爆紅”走勢,並非毫無道理。當演員片酬僅佔據劇集總成本的一小部分時,劇集“視覺效果”只會錦上添花——諸如,兩部劇中的服化道皆受好評,《香蜜》中的特效部分,甚至達到以假亂真。良好的“行規”是當下新時代“爆款”劇集的第一要素。


“IP+卡司”失效,後流量時代,“爆款劇”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再回到,“爆款劇”重新定論問題上。隨著視頻網站的快速崛起,臺網話語權更迭迅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程劇集市場“觀劇”口味大變。現如今,比起大IP、大製作的古裝鉅製,觀眾反而更愛“清粥小菜”、“輕體量”,最好還頗具“網感”的輕古裝劇——《延禧》《香蜜》便屬於此類劇集範疇;而隨著觀眾審美日漸提高、追劇口味愈發挑剔之際,“唯流量論”終究只會成為過去。

或許當前說“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然來臨,還稍顯過早。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後流量”時代,大數據的話語權已被逐步削弱。這個暑期,是良好的開端;之後,影視圈或將迎來更多的“良好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