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啓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在今天,武則天的形象已變得正面起來,一來她當過皇帝,中國人的傳統就是為尊者諱——當過皇帝了,她的醜事就不好再說了;二來她有一定的政績,比如能重開西域、善於治理國政,而且在她臨終前把皇位還給了李氏。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掌控大權的后妃,比如漢代的呂后,清代的慈禧。我們一向批判慈禧,她在國人的心目中完全是一個負面的形象。然而在人性的角度上,慈禧卻比呂后、武后高出一大截了。慈禧囚禁了光緒,卻沒有廢除他的皇位,也沒有殺死他。而武則天卻不同,她殺死的李氏皇族不知道有多少,最令人髮指的是她對待王皇后、蕭淑妃的手段上。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王皇后、蕭淑妃都是唐高宗的妻室。王皇后雖然地位尊貴,卻沒能生出兒子;而唐高宗比較喜歡蕭淑妃,後者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在古代宮廷中,母以子貴,這一個規律。王皇后生怕蕭淑妃受到更多的寵愛,以致奪走了自己的皇后之位。於是她引入了武媚娘,來分散唐高宗的感情。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武媚娘原是唐太宗的才人,在太宗駕崩後,幽居於感業寺。一般來說,先帝的后妃就等於是他的陪葬品了,是沒有出頭之日的。然而武媚娘曾經與唐高宗有過不倫之戀,而唐高宗又是一個心腸柔軟念舊情的人。他看到武媚娘在寺廟裡獨守青燈,十分不忍。而王皇后就趁機把她帶回了宮內,併成功地用她分散了唐高宗對蕭淑妃的感情。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然而當唐高宗把過多的感情投入到武媚娘身上時,又引起了王、蕭二女的嫉妒。經過一番苦鬥,強勢的武媚娘獲得了勝利。她登上了皇后,而王蕭二人被貶為庶人,囚禁於不見天日的暗室之中。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唐高宗是個念舊情的人,有一天他想起了王蕭二人,就去後宮看望,見到二人這樣的慘狀,就在暗室外大聲說:你們等著,我自有安排。這話立刻傳到武則天耳中。武下令將王蕭二人剁去四肢,再放入酒缸中泡著。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這種做法叫“人彘”,彘是豬的意思,也就是把人當作豬一樣宰殺。這一做法的開創者是漢代的呂后。因為劉邦生前十分寵愛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如意,差點把太子之位傳給如意。這讓呂后十分惱怒。在劉邦死後,呂后就把戚夫人砍去四肢,做成了“人彘”,以發洩內心的惡毒。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武后的做法更為極端,她是在唐高宗還活著的時候,就這麼做了,而且一做就做兩個。這個泯滅人性的行為,恐怕只有內心極其變態的人才能做得出來。

假如我們能穿越到大唐,生活在皇宮之中,像唐高宗那樣,整天與這樣的大魔頭在一起,會不會被逼瘋呢?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我們看歷史,常常專注於歷史人物的政治作為,而對其私德有意無意地忽視。然而政治人物帶給當時人們的心理感受應當是最為重要的。武后治國,大興冤獄,廣撒密探,全國上下生活在恐懼之中。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們能吃飽飯、穿好衣又有什麼意義呢?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政治其實是對社會心理的管理過程,要給社會成員提供良好合適的心理環境,而不是時不時扔根骨頭、撒把糧食,把人當作牲畜一樣飼養。

大唐啟示錄之武后的“人彘”盛宴:內心變態的恐怖統治

大唐開國沒有多少年,唐太宗時代那種寬容大氣的社會風氣就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彘”帶來的恐怖。有人說,武則天用“人彘”手段對付的是宮中的政敵,而當時的老百姓仍舊可以享受平安生活。這樣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因為社會情緒是會傳染的,何況武則天確實任用了很多酷吏,在民間埋伏了很多密探。所以在武則天一朝,即使百姓有吃有喝,臉上也少有笑容,幸福指數必定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