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垂直做好歷史領域,努力做好原創內容,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亂世中自有人才降世,而且越激烈時期,湧現越多。比如三國時期就是如此,在前期和中期,那個能人滿地走的時局真是令諸多男人嚮往,就連後期,雖說人才凋零,但是也有不少忠心能將之人活躍在那個時代,與敵爭鋒,與內搏鬥,所作出的一些事情,至今令我們讚歎。

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在曹魏後期,就有這麼一個將領,東北地區叛亂的時候,他直接出兵,歷經多少戰役,基本上滅亡了高句麗,讓整個王朝之人40年不再出現。後來東吳諸葛恪起兵攻魏,他又繼續來帶領軍隊,搞定了東吳的這次進攻。後來他看到司馬師實在猖狂,感念之前曹魏諸多帝王的恩情,假借郭太后的旨意,想起兵報答恩情,結果最後卻失敗身死。

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此人就是毋丘儉,可能很少聽說這人,不過他祖上一直不錯,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之後,在226年魏明帝在位的時候發跡。後來出任洛陽典農,看不慣魏明帝的大興土木做法,上前勸住,反而被更加看重,提升為荊州刺史。236年,公孫淵叛亂,自稱燕王,毋丘儉前去討伐,費時一年,經過苦戰,和司馬懿一起終於消滅了那個自大的傢伙。

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244年,毋丘儉帶軍征伐高句麗,先是直接用優勢兵力,打敗東川王,據說把對方的兩萬大軍給弄死了一萬八千多人,讓高句麗王室很是害怕。後面他親自在對方都城丸都附近坐鎮,派兵分兩路,再次攻打王室舊部。結果這一下,毋丘儉把他們更是攆到了北沃沮,而高句麗王更是恐懼得直接躲藏起來。毋丘儉再次命令士兵繼續征伐,收復了東漢初年就已經失去的一塊領土。

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這一次對外討伐歷時一年,打出了威風,令整個周邊小國或者部落都知道了中原人的強大,即使衰落到了幾分天下,都是他們惹不起的。特別是整個高句麗王室,整整跑向了北方,40年後才藉著五胡南下禍亂亂漢土的時機,回到了祖地。想想看,那次討伐的厲害,影響持續幾十年,可見毋丘儉在對外的功績。

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後來,掌權東吳的諸葛恪起兵20萬討伐曹魏,結果這次不得人心,註定要失敗的戰爭,在毋丘儉的加入後,特別是對方那個失策的新城圍攻戰略,讓人看到了魏軍的強大,後來毋丘儉和文欽的援助,直接一下子就打敗了東吳的這次伐魏。當然這一次,繼上次毋丘儉厚待文欽之後,他們兩人的再次認識和合作,彼此有了牢固的友誼。

此人滅過高句麗,敗過東吳,卻因感念帝恩起兵一搏,結果失敗身死

254年,司馬師進一步做大,基本上架空了整個曹魏打下來的江山,諸多舊臣紛紛不服,開始反抗。第一部就以夏侯玄和李豐為首,開始起兵奪權,結果這次事情敗露,一下子失敗了,李豐等人遭到殺害。第二次255年,毋丘儉感念之前曹魏一家對自己的恩情,不想他們就此斷絕血脈,於是文欽一起發動起義,結果中了司馬師的誘敵計策,最終失敗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