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爲別人的「印鈔機」

如果有天突然有人走到你面前,對你說“你的孩子是個天才,好好培訓,未來能成大明星”時,你會有什麼反應呢?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交24萬費用參加“國際大賽”,

結果發現參賽的都是中國孩子

前幾天,北京藍色港灣附近的一家童星培訓學校騙錢的新聞被爆出來。這所學校曾經告訴家長,三年內公司負責包裝培訓,送孩子到美國參加國際頂級大賽並拿金獎。費用是每年79000元,三年的話就是近24萬元。然而等孩子們真的到美國比賽現場的時候,卻發現參加比賽的幾乎全是中國的孩子,並且所有參加比賽的中國孩子還都得獎了。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獎項都是家長們花錢買來的。金獎要花15萬,銀獎要花10萬,再加上5萬元參賽費。也就是說參加這場比賽,家長們反而要多花出20到15萬塊錢。據瞭解,這些“獎項”根本名不符實,說穿了就是騙局。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大賽”只有中國娃被要求拿錢買獎,這是不是有點太荒唐了。

對此,公司的解釋是,合同裡沒有任何關於大賽的規模、層次、服務標準等約定,孩子出了國也領了獎,自己已經履約,不再理會家長。

其實像這樣被要求拿錢買獎的“國際大賽”,有的家長們可能已經意識到不對了,那麼家長為啥還樂此不疲的給孩子報名?主要原因就是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大家認可和喜愛。

孩子們還這麼小的年紀就想讓他們出名、成為明星,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長了?然而家長們想讓孩子當明星,卻沒想過,當“童星”並沒有那麼容易。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這年頭兒,沒點家底真玩不了“藝術”。

童星培訓班消耗的更多是金錢,之前早有新聞暗訪報道過,培訓班裡,聲樂和舞蹈課200元一節,主持和表演課更貴一些,要300元一節。共40節課,算下來總共要交1萬元左右。除了培訓費的錢,帶孩子去劇組面試、包裝費等等,到處都要花錢。

不少家長表示“這年頭兒,沒點家底真玩不了‘藝術’。”

時間也是培養童星需要消耗的東西。小璇今年上五年級,為了讓小璇成為小童星,她的媽媽辭掉工作,每天全職陪著她。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小璇更成熟自信,但從她的狀態我們也不難看出小璇的疲憊。

每天早晨6:30小璇要開始練功;

7:30她和同學一起上學,放學後就立馬要去學才藝表演;

訓練一直到晚上9點,回到家還要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

11點才能上床睡覺……

週末的小璇更忙,上午鋼琴課,下午表演課,舞蹈班、朗誦班、書法班一樣不落。除了參加節目表演,還要去劇組面試。

“有朝一日,你的孩子可能就是下一個林妙可!” 這是小璇媽媽堅持的動力,她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像當初林妙可那樣被人發現。然而就算孩子成名了又能怎麼樣呢?她可能沒注意到的是,就算是當年大紅大紫的林妙可,如今也變得平凡無奇,並且還時不時會冒出負面新聞。

林妙可是在北京奧運會表演《歌唱祖國》之後出名的,從那之後,她就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

首先是無底線的廣告代言,燒餅牛奶棒棒糖、銀行汽車杏仁露統統來者不拒,曾經更是為“送子鳥助孕基金”做廣告。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不止廣告代言,林妙可在影視劇上也一直找不準方向,14歲的她竟然在電視劇《仙女湖》中和37歲的陳龍演情侶。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其實說到底,那時剛出名的林妙可還小,許多事情都不懂,因此許多事情在選擇上也不能怪她,然而她的媽媽身為林妙可的監護人,沒有引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出合適的選擇,媽媽是不是有一定責任呢?

2009年,林妙可參與了電視劇《北方有佳人》的拍攝,當時她已經小有名氣,可她卻被陳小藝批評“說話太嗲”,陳小藝好心勸解林妙可媽媽讓林妙可改一改,可發現一切都是徒勞。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前幾年,林妙可參加大學入學藝考,還沒進考場呢,她的那股子矯情勁兒就引來眾人議論。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不過,不管這眼神這動作有多麼作,她最終還是遺憾在北電落敗了。

說實話,我一直認為未成年人就該在學校裡好好讀書。就算是將孩子推向娛樂圈,也要以孩子的學業為重吧。

要知道當年楊冪一邊拍戲一邊考試,最終以585的高分考進北電;國民閨女關曉彤當年高考552分,也是妥妥的小學霸一枚;還有今年參加高考的易烊千璽,也考出了473分這個不錯的成績。

真的無法理解那些為了讓孩子走“童星”這條路仍在堅持著的父母們,為了讓孩子成名犧牲孩子正常的求知和學習,甚至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名利場,還有時,不得不為了一份已經簽約的合同,讓小小的孩子忍受著導演的責罵和訓斥。這些,我真的覺得不是一個孩子在童年最好的選擇。

童星這條路並不好走,不是每個參與培訓的孩子都能成為童星。家長在替孩子選擇之前,是否想過能否承受失敗和投入。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孩子如果沒有特殊天賦就讓他自然生長吧

其實這種望子成龍的現象比比皆是,前一段時間微博熱搜就曝出一位母親為了培養11歲女兒入選韓女團,光培養費就花了20萬,引發了網友的諸多討論。儘管孩子的媽媽表示覺得這筆投資很值得,只要孩子喜歡就好。然而,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而言,他對自己的未來,又有多大的喜好和決定權呢?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孩子年紀還小,就讓他們以“成人化”的造星模式出名,對他們的正常成長顯然是不利的。如果最後都培養成TFboys裡三個謙遜的帥小夥兒還行,但是如果將孩子培養成言語動作都滿是矯情的“林妙可”,那還真不如趁早帶孩子多看幾本書。

我們不建議孩子被刻意培養或包裝成童星,順其自然,讓孩子和同齡人共同成長,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會更好。

當然,如果孩子真的在某方面特別有天賦,那麼我們也不要埋沒孩子的才華。比如像朗朗,在鋼琴領域特別有天賦,他家裡發現了他的天賦,最終把他培養成了鋼琴家。

童星之路不好走,別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兒童畢竟是兒童,但把兒童包裝為成人,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積極意義,反而容易扼殺孩子的童真。

培養孩子變成童星,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學業和健康成長為代價。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給孩子傳遞一種正確的觀念,讓孩子知道他們自己應該履行的權利和義務是什麼,莫讓我們自己“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別人的“印鈔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