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布置數一億顆米的作業,如果家長不知情,不及時制止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廣州明仔


完不成,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滴!只是經驗主義犯的一個小錯誤!原諒它!

其實老師出題的初心還是好的。一億粒米,你有過這個概念嗎?沒有吧!從數上說,對於大小多少的概念,是要靠形象化的視覺來刺激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剛學了知識,去實踐一下,教學方法上,從理論上看,沒有毛病。

毛病在於,這個億這個數啊,真的是太大的,老師光顧著教學生,他自己也沒有數過,對這個“億”,也沒有明確的概念。可是他就覺得,應當讓孩子數數,過不了一書包的米,帶到學校來,互相之間看看,說笑一下,記住了億的概念,可當有家長計算出一億粒米大約是兩噸時,我想,這位老師肯定會意識到:烏龍了!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做這個題,一兩個小時是做不完的,這時候,他們會想辦法,探討一下,一億粒米究竟可以會讓他們數到何時。因此,題主所言,連續五天五夜數米的事情絕對是不可能發生的,充其量,花費了三四個小時的孩子,也不會有多少。

所以,數米的事,只是老師好心辦了一件烏龍事,不過這個烏龍事,也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甚至是全社會,都對一億粒米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這不得不說,必須要歸功於這位老師身上。老師只是想教自己班裡的孩子們,誰知,卻教育了全社會的家長和孩子。

這個事情讓人們需要深刻汲取的教訓,並不是開除老師或都真正去數數米,而是,全社會每一個人,都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想當然,而沒有真正用科學的態度去衡量事物,這樣做,輕則貽笑大方,重則貽害無窮。這才是我們更應當注意的!

歡迎拍磚!方便加個關注,謝謝!


跟我學公文


拋開極端和具體要求理解的差距,這題還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它讓孩子可以深深地明白、清楚,一億的量到底有多大!我們經常會說,“成千上萬”,“億萬富翁”,“十三億人民”。但真正從量上考慮、直觀的確定,卻是很模糊。這題,從實在弄清億單位,很有好處。當我們把一萬粒米數好,放在那裡,讓孩子知道,這些米粒只是億的萬分之一,如果每粒米都代表這一堆米,那麼才是億的數量啊!孩子看到、想到後,肯定會十分震撼,從此,會對億有了很清楚的概念。

其次,啟發思路、研究方法。既然是作業,就是在家完成,家長是能夠參與的。思路和方法很重要!沒有誰會耿直的按照字面理解,一粒粒的,真的數出一億粒米,再扛到學校去。這樣做,最低說明很傻。數米粒要完成的,最低,讓他(她)數一千粒,而且家長要檢查,看看數的對不對。如果每秒數四粒,一分鐘240粒,五分鐘基本完成了。最慢,十分鐘或二十分鐘,這一千粒米肯定會精確數出來了。有可能,擴大十倍到一萬粒。讓孩子知道,一萬是什麼概念,什麼樣子。在聯想到它的一萬倍,才是一億。此時,孩子定會愣愣的呆在那裡,遐想著,不要打擾他。

第三,具體怎麼做。我的孩子拿回來這題,除了我會讓他數米粒,並給他創造條件外,會先問問他的思路。並和他一起,探討方法。比如,如何數的又準又快。可以把米鋪在桌面上,用標準尺子,畫出單位,數出其中一個或二、三個的數量,按此推定,很快一桌面米粒數就出來了。要不,數好一千稱下重量,按此,很快一萬粒米也就出來了。之後,讓他把操作過程寫出來,在把一千米粒裝到袋子裡,寫上數出用的時間。可以了,明天都交給老師。


張139558534


你沒有看這個老師佈置題目最早的家長群截圖。是四年級的。老師說:今晚的作業是讓學生數1億粒米。有家長問老師怎麼數?老師說:一粒一粒的數,數完了用食品袋帶到學校。過後又有家長說一億粒米很重的,老師又回答說,對不起家長,我沒有弄清米的重量,這個題目今晚上完不成,可週末完成。隨後就有家長把這個截圖發到網上了,引起軒然大波。這個事件最先可能是老師一時大腦短路,或者沒有生活經驗,沒搞清一億粒米的分量。這倒情有可原。問題是後面事情爆發後,這個老師不可原諒的是,要他承認錯誤就這麼難?他發視頻說家長誤解他的意思。人無完人,但承認錯誤就這麼難嗎?


太平老鄭


家長不會不知情,這項作業孩子很快會求助家長。一是小手完成不了,二是家裡沒開米店。

廣東的這位數學老師的初衷是很明確的,課堂上學完了《億的認識》,想讓學生把這個計數單位和生活實踐建立聯繫,知道億是個很大的計數單位。


可惜,佈置作業時有兩處欠缺考慮,。

第一,老師自己就低估了一億粒米這個量的大小。


第二,即使數數很快,一秒鐘能數三粒米,數完一億粒米也要一年時間,如果老師加上一句“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可以有自己的個性數法”,那麼這道作業題有一定價值。

數學學習,方法靈活很重要,要想達到融會貫通的能力就來自於一次次的思維實踐。

數學學習,的確要注重方法,死板僵化的思維會禁錮住孩子發散創新的翅膀,所以在數學課上,老師總是會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舉一反三,並用實踐去檢驗,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正確的。

但是,數學更是個嚴謹的學科,一個小數點的錯誤就會使計算謬以千里。數學老師的語言可以不感性,但必須要嚴謹,再簡單的作業也要周密考慮,否則就如蘇老師為了結合生活卻脫離了實際,出現這樣的結尾多尷尬。


青荷詩苑


小孩子一秒數兩粒吧,一億要數五千萬秒,約一萬四千小時,合578天,約一年半。請問,誰家孩子可以連續數這麼長時間?摺合成斤數換算帶給老師,更有趣了,假設一粒米1克,一億粒米就是一億克,十萬千克,二十萬斤,換成錢就是四十萬,你家孩子帶的動米,你拿得出錢麼?


平谷甘蔗


這讓我想起了初中的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的數學老師,教學方法驚天地泣鬼神,一節課,就一道題幾句話。

第一句,昨天我出的作業題,請同學們舉手上臺來解題。

第二句,嗯?都沒解出來?不可能,請課代表上來給大家解。

第三句,這麼簡單,課代表你居然不會?大家仔細看我解。

第四句(第二節課都快開始了的時候),這題有一定難度,我們下節課再說。(老師自己也沒解出來)

第五句,這是今天的作業題,記下來回去做,下課。

整個過程自行腦補……

一個學期,一半的數學課都這樣上!

不為別的,就為這位大神兼職優惠價提供補課服務。


語哲


如果卡車可以進市區,第二天我就拉8噸大米到學校讓老師檢查,給我數清楚了,她要是不數,我就把車停學校門口,然後打教育局電話


用戶6134075854


首先看清題,數一億粒大米,一粒一粒數,明天帶到學校

別說什麼發散思維,你們能想到通過稱重的方式來算出一億粒米的質量,第二天你們能背動這兩噸重的大米給老師送到學校嗎?看題看完整,不是讓你算質量,而是第二天拿去學校

再一個,教育本就應該是嚴謹的,數學更是如此,出題的老師自己也說了,忽略了一億粒大米的重量

我家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看到這個題後我也讓孩子數了次大米,由於孩子還小,只能數到百,我讓她數到100粒,然後再去數第二個100粒,之後告訴她兩個一百就是兩百,以此類推三百一直到一千,其實她自己一粒一粒數下來的大米也只有三百粒,用了半個小時

這個事件表面看起來是老師留的作業不合理的問題,為什麼社會反應如此之大呢?

我是80後,在我當時上學的時代,老師就是老師,家長就是家長,老師管教學,很少會讓家長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最多就是讓學生寫完作業家長簽字,考試試卷讓家長簽字,開開家長會,家長就是監督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而現在呢,就如數大米的作業,到底是留給學生還是留給家長呢?類似留給家長的任務作業又有多少?孩子是父母的,所以為孩子付出再多也是應該的,但不是現在這種不良的教育之風的藉口!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00


究竟是四年級還是二年級?這是問題的第一個錯誤。另外,提問者黑老師的用心也太明顯,這是第二點。

如果某個四年級的數學老師,真佈置了這樣的作業,那他設計的這道作業題,也明顯是高斯從一加到一百的翻版。因為高斯從一加到一百的故事實在才有名,這裡就不再重複了。反正我在小學是也做過這樣的數學題,因為已經聽過高斯的故事,所以直接在作業本上寫下5050,就當完成作業。

一道四年級的數學題,要數出一億顆大米,只有傻子才去一顆一顆數!

學生只要先數出50或者一百顆大米,然後稱量一下這些米的重量,接著做個乘除法,就可以搞定了。這樣的問題。本身就簡單得很,那裡會有什麼危害和後果。除非學生自己聽課不認真,家長自己水平又不夠,也不來看看我寫的答案。 當然就覺得難、做不出!

如果沒讀過德國的高斯加一百,就算了,可連中國的曹衝稱象也不知道?竟然被問題嚇住了,覺得怕了,該!


圓創觀點


我認為這個題目佈置的非常好。

首先,反對的人,是收傳統教育腦子僵化了吧?有誰會去一粒一粒的數?還去問老師怎麼數?老師會直接告訴你答案嗎?真去一粒一粒數的人,我想也沒什麼書好讀的了,因為讀出來多半也是個書呆子。

其次,固化思維,老師叫數1億,只會一粒一粒的數,這正是目前教育最大的問題,學出來腦子不夠靈活。我想這個題目的意義不在於叫你去數數,而是鍛鍊思維,培養學生換個角度解決問題開動腦子的好題目,難道你們以為教育就是做題就好?至於怎麼去“數”出一億粒米,方法太多了。

再次,這個問題,如果你覺得完成不了,學生可以直接向老師提出,老師會引導解決,這也鍛鍊了學生提出質疑權威的勇氣。有問題也不應當家長去質疑,你應該教育引導孩子想辦法,我想老師有老師的教育方法,你都不瞭解老師的意圖就去質疑,你讓老師按你們的思路去教育孩子,怎麼不自己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