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定窯 - 中國最早的‘官窯’(下)-沙家櫪-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定窯瓷器的款識自晚唐開始出現,款識種類也較為豐富,參見後面最新統計”官“、”新官”款出土及傳世一覽表,及《定窯瓷器探索與鑑賞》第四章第二節‘定窯的款式與分期的探討’,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定窯的款識以“官”字款最多,到目前為止曲陽、定州地區出土的初步統計約有上萬件殘片,絕大多數的“官”字款都是在施好釉之後,再用堅硬的工具刻寫上去的,極少數的是在刻劃之後再上釉的,從字體上大約分五種類型:其一,工整形,就是“官”字寫得較為工整,一筆一劃規規矩矩,這種類型的款字較年代早,基本上都是在施過釉以後再刻上“官”字款,字體較小,在底足的右側為多見,大多是最早的款式形式。

圖1:工整形款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其二,“窄”字形,所謂“窄”字形就是上寬下窄遠看像是窄字,寶蓋斜寬,一豎較長,常帶弧度,旁邊加個三,這種款字刻劃較深,多數是在刻劃後再上釉,刻劃時留下的飛刺不加修整,款字較前一種略大一點,一般也不居中。

圖2:“窄”字形款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其三,“草”字形,筆畫常連貫,或寶蓋下呈一耳刀,這種類型的款字個別是上釉後刻劃,多數還是刻劃後再上釉,三種“官”字款各有特色,但都書寫流暢,所有款識都是在器物的底部用刀刻劃而成,極少見露胎刻款現象,多為刻好後施釉,

圖3:“草”字形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在這三種之外還有兩個特例“官”字款,其一寫法有點篆字的筆法,其二是唐代模印“官”字款,這件是在20世紀90年代定州新華街原市政府工地出土的“鳳”字形唐代瓷硯的下邦上印有一個反的“官”字,字跡清晰,印文較深,上撇口端露胎無釉,便於研磨,下半部分施白釉,細膩潔白,磁化程度極高,晚唐無釉平底刻“官”字款的比較少見,以上幾種應該是唐代中、晚期至北宋初期之前的作品,有施釉後刻款的,也有刻好後上釉的,器底一般滿釉,個別有部分露胎。

圖4:特殊式款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另一種是年代較晚的款,這種款多數寫得較潦草,常常字體較大,佔據器物底足的大部分空間,而與早期的款子刻在一個角落或在不太正的位置不同,這類款式有可能是北宋晚期、金代仿製晚唐“官”款的產品,據稱定州一帶出土過上萬塊這類帶款的殘片。

圖5:定州、曲陽一帶近年出土帶款殘片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新官”款在定窯產品中次之,約有幾十件完整器物吧?要加上近年曲陽、定州出土的殘片估計也接近萬餘片?大體可分為三類:其一,筆畫清晰工整少有連筆,新字較大,有些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有釉下刻款、施釉後刻款和素胎刻款三種情況,

圖6:工整形“新官”款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其二,新字左邊像是個“絞絲旁”,字跡潦草不易辨認,“官”字有些歪斜,尚能辨認,“新官”款識有施釉後刻上的,也有刻好後施釉的,這類款識多為十世紀初的產品,晚唐無釉平底刻“新官”款的比較少見,也同樣有釉下刻款、施釉後刻款和素胎刻款三種情況,這類款識贗品較少,其原因是人們見得太少,出版、刊物上也極少發表,因此,仿製者無從下刀,要不就是隨意刻劃,目前贗品的筆畫多粗而僵疆,且刻劃較淺,與真品距離甚遠。

圖7:絞絲式“新官”款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其三:“新官”款有些是既不工整,又不是“絞絲式”款,屬於有點隨意發揮的感覺,甚至‘新’字很難辨認,也有的別出心裁,把“新官”款字橫著寫,充滿底足,還有的屬於不太規範的工整體等等,當然,款式不能決定器物的真偽,要從器物的全面考量。

圖8:特殊形式的“新官”款。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其它窯口的“官”字款也有出土,但是都是北宋以後的,沒有一個窯口出土的帶“官”字款的器物、殘片早過十世紀,確切的講,就是說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有確切紀年墓出土早過十世紀的,任何窯口的瓷器帶有“官”字款,因此,目前發現最早的帶有確切紀年墓的,帶有“官”、“新官”字款瓷器是九世紀的定窯產品,毋庸置疑,就目前來講,定窯是最早的“官”窯器。

圖9:其它窯口出土的帶有“官”、“太官”款的青瓷。

定窯-中國最早的‘官窯’

高檔次的遼白瓷有個別的也帶有“官”字款,有些瓷質也相當的好,咋一看有定窯的感覺,細細品味會發現與定窯還是有所區別,胎土、釉質還是略遜一點。近些年仿“官”字款的器物漸漸多了起來,但是由於以往發表的“官”字款的圖片較少,所以大多都容易辨認,也有的有幾分接近,那就要從多方面去核對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