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瑯彩

琺琅彩瓷是唯一在紫禁城內燒製的瓷種,在歷代瓷器中,琺琅彩瓷造價最貴,藝術水平最高

,被譽為官窯中的“官窯”,古代的琺琅彩燒製技藝已經失傳百年。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琺琅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琅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琅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製做成裝飾性的工藝品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琅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琅。

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琅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琅處指導燒造畫琺琅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琅的特點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琺琅又稱“拂郎”、“佛郎”、“發藍”,它以長石、石英為主要原料,是一種玻化物質。經過粉碎、混合、煅燒、熔融後,傾入水中急冷得到琺琅熔塊,再經細磨而得到琺琅粉。將琺琅粉調和後,塗施在金、銀、銅等金屬器上,經焙燒,便成為金屬胎琺琅。若以玻璃為胎,則稱為玻璃胎琺琅;以瓷器為胎者,則稱為瓷胎琺琅

按裝飾工藝不同,金屬胎琺琅器可分為掐絲琺琅、鏨胎琺琅、畫琺琅、透明琺琅等,也有將上述二種或二種以上工藝結合起來共同裝飾一件器物的,稱之為複合琺琅。其中與瓷器有關的琺琅工藝只有一種,即畫琺琅,一般稱之為“琺琅彩”,其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瓷胎畫琺琅的創燒,與康熙皇帝對畫琺琅的喜愛有密切關係。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在紫禁城內武英殿附近設置琺琅作,主要生產銅胎掐絲琺琅和鏨胎琺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復臺灣,廢除海禁,歐洲的金屬胎畫琺琅器作為貴重工藝品,由來華的傳教士帶入廣州,並進貢內廷。這些舶來的畫琺琅器以它精細的彩繪技法和華麗的裝飾風格,而深受皇宮貴族和廣州地方官員和土庶的喜愛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法國畫琺琅藝術家陳忠信被召至內廷指導畫琺琅器的生產。在中外匠師的共同努力下,宮廷造辦處琺琅作很快熟練掌握了金屬胎畫琺琅燒製技術,並燒造出一大批具有濃郁宮廷韻味的金屬胎畫琺琅器。同時,造辦處琺琅作還嘗試著將這種技法移植到瓷胎上,於是便產生了瓷胎畫琺琅,即今人所稱的“琺琅彩”

琺琅彩桌椅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2018臺灣中正春季藝術品拍賣 RMB 81,356,000

雍正時期,雍正皇帝對琺琅彩瓷器的生產給予了更多的關心,並提出頗為嚴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隨著宮廷造辦處人員的擴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賴的怡親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琺琅彩瓷器的生產在造辦處琺琅作積極展開。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雍正六年以後,在雍正皇帝的直接干預下,隨著造辦處自煉琺琅料的成功,和愈來愈多的宮廷書畫家參與琺琅彩瓷器的繪畫和寫字,琺琅彩瓷器的生產遂取得較快發展。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從傳世品看,雍正時期的琺琅彩瓷器除了少數如康熙朝琺琅彩瓷器那樣以色地裝飾外,大多是在潔白如雪的釉面上直接彩繪。

雍正琺琅彩瓷器在圖案裝飾方面,一改康熙琺琅彩只繪花卉,有花無鳥的單調局面,大量出現描繪院畫風格的花鳥、花卉、竹石、山水等圖案畫面空白處題以書法極精、內容文雅的相應詩句,而且詩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閒章,句末則有或兩方皆朱文、或上為白文下為朱文的閒章。雍正琺琅彩瓷器真正成為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

雍正款琺琅彩鷓鴣碗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2018香港中能八週年大型拍賣會 RMB 72,471,000

碗撇口,弧壁,圈足。內施白釉。設色嬌豔,使用名貴琺琅料,外壁以琺琅彩繪鷓鴣,象徵太平,安逸景象。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藍料彩楷書“雍正御製”雙行四字款,此碗圖案描繪細緻入微,設色清雅,令人賞心悅目。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乾隆時期琺琅彩瓷器的裝飾題材較雍正時更加豐富,除山水、花卉、花鳥外,還有中國或西洋人物,

以及受西方“洛可可”藝術風格影響的各種洋花圖案。新增的各種色地、色地開光、色地軋道琺琅彩瓷器,圖案繁複,不留空白,不題寫詩句。雍正時盛行的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白地琺琅彩瓷,此時繼續生產。

乾隆款琺琅彩御題詩文燈籠瓶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2018香港中能八週年大型拍賣會 RMB 50,473,920

琺琅彩御題詩文燈籠方瓶,以珊瑚紅地粉彩扎道工藝做鋪墊,開窗繪琺琅彩花卉,乾隆皇帝御題詩文,壁瓶製作精細、色澤典雅,御題詩帛寫工整,保存完好至今,十萬難得。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琺琅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

,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康熙的琺琅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

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琺琅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酌一面。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於琺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

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釉面光滑潔淨無疵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色極鮮豔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

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康熙四十年後才逐漸開放禁令讓其在瓷器上落款,康熙的款識在琺琅彩瓷器上均用顏色料寫款,有紅、藍、紫、黑等色。落款僅為“康熙御製”四字楷書,加雙方框。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仿宋體,一為楷書體,均由四字組成外加雙方框,仿宋體是“雍正年制”,楷書體是“雍正御製”,多見蘭料款。乾隆的款識只有“乾隆年制”四字雙方框一種,乾隆有藍料也有赫色

高價值藏品之官窯中的“官窯”-御用琺琅彩

現在收藏市場上的琺琅彩仿品中較少仿的,清三代時期生產琺琅彩,是由景德鎮燒製的上好素白瓷送進宮中再由宮中畫上琺琅彩釉烘烤而成。加工水平嚴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處理。由於琺琅彩器是專供宮延皇室玩賞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數量特少

在數量和質量上,更加註重質量,所以製成的每件琺琅彩都是一件藝術品,精美絕倫。現代人仿製,因為要滿足市場廣大的需求 ,在提高數量的時候,瓷器的質量就相對下降,做工粗糙,無法與真品相比。

御用之琺琅彩,這位官窯中的“官窯”,以貴族身份立足於收藏市場,在無數拍賣中以極高的市值永不退色。

----------------------------------------------------------------------------------------

美好的事情總會有句點,

陪伴是點滴生活,溫柔是短暫花開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講究順其自然

所有的關係都遵循水到渠成

感恩在此遇見,我是思古文軒。

藏品交流鑑賞,文學知識交流。

思古文軒: menyodai

蘊思懷古,文以載道,伏筆於文,走心雜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