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脫貧攻堅讓「亂石嶺」成了「花果山」

鲁山县:脱贫攻坚让“乱石岭”成了“花果山”

映象網平頂山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方化禕 歸欣 師紅軍)有這麼一方土地,曾經幾十年無人問津,一畝地每年租金八毛錢,用尺子量人們都嫌費事,扔幾次石頭就把邊界定了。

還是這方土地,如今的流轉費用每畝一年至少1300元,群眾丈地時,溝溝邊邊都能用尺子量得清清亮亮。

曾經的亂石嶺,成了“花果山”。專家介紹,中國現有的梨樹品種,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來自省內外的商販絡繹不絕。賣果子的紙箱上,在誘人的梨圖片之下,人們很自豪地印上:中國、魯山、五里嶺。

鲁山县:脱贫攻坚让“乱石岭”成了“花果山”

逼出來的“變”

五里嶺是一處小丘陵,曾經是一塊貧瘠得不能再貧瘠的土地。它位於魯山縣昭平臺水庫的東側,涵蓋董周鄉蔡莊、鐵家莊等村莊,省道242公路穿嶺而過。

第一次上五里嶺,是7月30日。記者所到之處,樹木蔥蘢,淨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果園。此時,正是黃冠梨成熟的季節,天上零零星星飄著雨滴,路旁的果農三三兩兩,有的在忙著摘梨,有的在坐等梨販前來。

聽說記者來採訪,正在聯繫賣梨人的董周鄉蔡莊村支書李佔國匆匆趕來。

說起五里嶺的過去,李佔國說:“以前嶺上都是馬骨石,連草都長不好,更不用說長樹了。”

丘陵地區荒坡不少,良田少得可憐。有膽識的人開始走南闖北賣絲綿、賣木耳。勞動力少的人家,就只好守著荒山,守著貧窮。

變化開始於1998年。蔡莊村8戶農民在山東、安徽闖蕩時發現,那些地勢與家鄉相似的地方,通過種梨改變了面貌。在五里嶺上種種梨樹,會怎麼樣?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們在嶺上種上了從安徽省碭山縣引來的梨樹苗。看著小樹一天天長大,這8戶率先“吃螃蟹”的農戶心提到了嗓子眼。

蔡莊村村民孫鐵振也躍躍欲試。2002年他承包了70畝土地,承包期30年,前15年共800元,平均每畝地年租金不合八毛錢。

民間諺語說,桃三杏四梨五年。等到第四年頭上,梨樹就掛了果,大家一嘗,喜上眉梢:這梨比他們吃過的所有梨都甜!

鲁山县:脱贫攻坚让“乱石岭”成了“花果山”

管出來的“甜”

五里嶺的梨為啥格外甜?

蔡莊村村民段瑞強2009年開始承包地種梨,現在是附近有名的“土專家”。他告訴記者:五里嶺漫山遍野的馬骨石風化粉碎後,形成的土壤含豐富的鉀,鉀有膨大、增糖、著色的作用。

魯山縣小喜鵲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王偉賓,專門買了一臺測糖儀,連續幾年測定後發現,五里嶺的梨含糖量14%到18%,高於國內很多地方。

段瑞強和王偉賓是兩類不同的創業者。

段瑞強初中畢業,酷愛鑽研技術。2003年,他在地攤上發現了一本《果農之友》雜誌,如獲至寶,從此成了這本雜誌的“粉絲”。他到魯山縣林業局和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學習,不斷鑽研,做過的筆記摞起來將近1米高。他的試驗園裡栽種了21個品種的梨樹,涵蓋了西方梨、東亞梨、中國梨的主要品種。

王偉賓走的是規模化種植的路子。他早年在外工作,回鄉承包土地之前就作了充分調研。經過確認適合種梨後,小喜鵲種植合作社流轉了2000餘畝土地,整地、打井、架電、修路,在荒坡上種下了8萬多棵梨樹。附近村裡的貧困戶或在合作社打工,或被帶動起來種梨樹,48戶貧困戶因此擺脫了貧困的命運。

群眾的自發創造,加上魯山縣政府適時的科技服務、政策引導,五里嶺的梨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勢。

因為種梨,五里嶺周圍蔡莊、鐵家莊等數十個村莊裡,貧困戶迅速減少,人們的生活“甜”起來了。

鲁山县:脱贫攻坚让“乱石岭”成了“花果山”

追夢裡的“高”

五里嶺的梨,成了周圍群眾的致富“金鑰匙”。

經過20來年的發展,五里嶺從8戶65畝示範基地,逐漸發展成為覆蓋董周、庫區、觀音寺、瓦屋等鄉鎮,有品種80多個、綿延20餘公里的特色經濟林長廊,成為當地的一大富民特色果樹種植產業。最近3年,有600多戶貧困戶依靠種梨告別貧困。

目前這個“長廊”有梨樹種植戶2800多戶,面積5.6萬畝,年產梨1.3億斤,已成為豫西南最為集中的丘陵山地特色林果基地。“花開時節,整道嶺空氣都是香的。”魯山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周耀偉說。

再次踏上五里嶺是8月16日。省道242公路兩旁的果園裡,不時有來自省內外的貨車來往穿梭。“現在我們的梨供不應求,梨還在樹上,客商就已經交過訂金,把整個果園包下來了。”王偉賓說。

京東河南區域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當前絕大部分水果基本都是供大於求,最近幾年大量的進口水果蠶食了部分國產水果市場。他建議各地政府拓展農產品發展思路,比如發展有機食品等,同時要引領當地優質農產品向品牌化方向發展。

品牌化、高質量發展之路,正是五里嶺梨產業追夢的路:魯山縣已經成立了林果產業黨支部,正致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加快申請地理標誌產品證書;同時延長產業鏈,建冷庫,與大型電商、超市有效銜接……

魯山縣縣長李會良說,縣委縣政府著力化解潛在的市場風險,培育五里嶺果業優勢品牌,讓林果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群眾不僅能通過它摘掉貧困帽,更能通過它致富奔小康。

(映象網平頂山新聞熱線 18037585596 微信:28000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