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这是生活书店2018年的第120篇推送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苦夏”的结束,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食欲大开。今天,生活君要为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知味书系列中的新书《舌尖草木》,本书收入作者许石林近年来关于素食的72篇文字,旨在呈现自然草木的舌尖滋味。从常见的瓜果时蔬到意涵丰富的茱萸、石斛,从关中的腊八面到广东的春菜煲,再到非洲的英吉拉,作者在描述自然美味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道法自然的质朴生活的图景。

秋 菜

文丨许石林

入秋,北京人讲究贴秋膘,吃烤肉,多见诸前人文字,很有仪式感,说得跟一个重大节日似的。那是过去,夏天,人透支了体力,到了秋天,给身体多储存点能量,以备过冬。

现在,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不需要贴秋膘了,营养过剩,正好减损。

广东某地从前讲究吃秋菜——于秋分之日,入山野采摘苋菜,归而做汤,无须长时间煲煮,开水入菜,加鱼片滚沸即可,名曰“秋汤”。所谓“秋分饮秋汤”,秋汤灌肠去病。岭南此俗,跟高寒的幽燕之地,迥然不同,一个是追求肥腻,一个是讲究清淡,地气使然。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苋菜软滑而味浓,入口甘香

我小时候,村里还有秋天用秤称人的习惯,一年当中,不是随便可以称体重的,抱起人家的孩子,忌讳说这孩子太重了。只有入秋几天,可以称体重,拿一杆大秤,两个高个儿扛起,一个人扶秤杆,被称的人抓住大秤的铁钩子,身体一缩,两个小伙子一抬就起来了,称出的重量,不管是多少,周围人都会说笑一番。这是我们那里入秋一个不定期节目,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

还有一个习俗,听说而已,我没见过——就是“摸秋”。“摸秋”就是摸秋菜,于中秋之夜,那些结婚后当年没怀上孩子的年轻媳妇,在女伴的陪同下,到随便哪一家的瓜园菜地豆棚,暗中摸索,摸到什么摘什么。如摸到南瓜,则预兆此妇女会生男孩;摸到豆角,生女孩儿。瓜园菜地豆棚,平时主人家看管得很紧,非请勿入,所谓瓜田李下意识非常敏感。而按照习惯,这天谁家的瓜园菜地豆棚被摸秋菜,主人家非但不得责怪,还要引以为荣。陕南有些地方,讲究秋分这一天,由孩子摸秋:入夜,大人站在地头,孩子钻到附近地里,随便摸个瓜菜回来,摸到葱,就会聪明;摸到瓜果,则一生不愁吃喝。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摸秋,把秋天渲染得甜美而又温馨

我想像这样的旧风俗,很温暖,很想说一句:咱们乡下人真会玩儿。

关中人于麦子收获前去一次外婆家,用去年的陈麦蒸花馍,叫看“麦子熟”,看即将到来的麦收大忙要不要帮忙,要不要借用农具;麦子收获完了,要去“送麦罢”,即用当年收获的麦子做的花馍送给外婆家品尝,并交流今年的收成。礼节来往,有始有终,如金声玉振。一般家里老太太在世,则给老人的娘家看麦子熟、送麦罢,不能简省怠慢。老太太娘家,也要给老太太送端午粽子。十里不同俗,我们村南边北边的风俗不同,南边人不送粽子,送烧饼,叫“坨坨”,最大的坨坨像夏天打麦场上用来运输麦秸的大木叉车的轱辘,直径近一尺,所以又名“秸叉轱辘”,一般是新亲即新娘的娘家送给婆家,老亲戚就送一般的坨坨。坨坨圆而厚,两面粘了芝麻和小茴香、花椒叶,吃起来越嚼越香。亲戚家送来坨坨,要切成三角形的小块,分给邻居品尝。这就是人与人的亲戚关系、邻里关系,相互来往的道具。

送麦罢、送坨坨,最晚不能晚过立秋,过了立秋,你再不去走亲戚,人家说:“茄子都给你搁蔫蔫了。”就是夏天准备接待你的菜,你不来,放到秋天,过时了,不能吃了。象征着彼此的关系,也不那么热乎了。女儿嫁出去,与娘家的亲戚关系,走得好,能走两代人、约一百年,走得不好,一代不到就终结了。

一个大家庭,枝叶多的,弟兄们分家另过,对老亲戚,有一两家记得及时走动就不算失礼。一般是老人在谁家过,谁家就成了与老亲戚四时八节走动的主角,人来客去的,礼数周到。别家就可以不那么太上心。亲戚彼此也各自简便谅解。

那年春节前,我祖母过世,次年临近端午节,我母亲提醒我父亲:今年没咱妈了,咱给亲戚们送个端午。我父亲骑着自行车,给亲戚送端午粽子,背影摇摇晃晃地,有点孤独。我老姑姑远远地看见我父亲,脸上笑着,大声说:“噫!今年你还来了……”声音是高亢的,眼里却亮闪闪地含着泪花。

文中配图图均来自网络

本文选自许石林新书《舌尖草木》

三联生活书店出版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舌尖草木》

许石林 著

ISBN:978-7-80768-239-4 定价:3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知味书系列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四月春膳》

作 者:曹亚瑟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201-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最新精选的饮食随笔。他查阅过大量的历代笔记史料,辑录了上百条与饮食相关的札记、史料,陆续写成了一些饮馔小札,描摹古今各色风味,谈春膳、议厨娘、品私房,有故事,有温情,有趣味,为读者展现了美食背后精彩的历史和文化。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舌尖草木》

作 者:许石林 著

ISBN:978-7-80768-239-4

【内容简介】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当下,素食俨然成了一种时尚。而在美食家许石林看来,素,应是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非无肉的奢靡。本书收入许石林近年来关于素食的72篇文字,旨在呈现自然草木的舌尖滋味。从常见的瓜果时蔬到意涵丰富的茱萸、石斛,从关中的腊八面到广东的春菜煲,再到非洲的英吉拉,作者在描述自然美味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道法自然的质朴生活的图景。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吃相》

作 者:余斌 著

ISBN:978-7-80768-195-3

【内容简介】

作者描摹各色美食、市井风味,无论是解馋的肥肉、锅贴、镇江肴肉,味美的龙虾蟹鱼、猪耳朵、层层脆,还是四色糖、糕与团、豌豆、慈菇、豆花等小吃,又或评说餐桌上的中西,读来皆令人生津垂涎,其中又总有故事、记忆、温情,吸引着读者去品味一方水土上的美食所滋养着的一方人,隽永而深刻。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味即道》

作 者:高成鸢 著

ISBN:978-7-80768-177-9

【内容简介】

作者研究中华餐饮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详实准确的考证、生动雅致的描绘、深入绵密的哲思,全景展示了中华餐饮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如探案般解谜了数千年来国人众多古怪的饮食积习。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饕掏不绝》

作 者:朱振藩

ISBN:978-7-80768-031-4

【内容简介】

“台湾食神”畅谈中华饮食之美,有味、有料、有趣!民以食为天,本书溯古至今,漫谈各色美食、流变、烹调及饮食态度,知其典故,食其风雅,读来舌底生津,口腹之欲有大满足。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味外之味》

ISBN:978-7-80768-109-0

【内容简介】

入于肚腹,出于典籍。历史味、名流味、庶民味、传统味……熔诸味于一炉,化为千丝万缕牵动时代、古今食趣的怀想与诉说。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味兼南北》

ISBN:978-7-80768-122-9

【内容简介】

具备辨味能力,再有饮食素养,知其源流演变,才能吐故纳新,卓然成家。本书引领广大读者举一反三,非但能成其大,而且可就其深,并于饮食之道,将另辟蹊径,或承先启后,或自在悠游,或乐在其中,或玩味不尽……这不是小口福,而是朵颐丰厚,不光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口福:今生必食的100 道中国菜》

编 著:戴爱群 张婕娜 编著 王同 摄影

ISBN:978-7-80768-094-9

【内容简介】

美食家、名厨用心呈献,带你慢品中华美食。本书是从美食家的角度推荐100 款中国名菜,说明推荐理由、如何品尝欣赏,并就具体菜品与名厨互动,使爱好中国美食又不得其门而入者能够得到一个“向导”,通过此书比较直观、便捷地初步进入中国美食的殿堂,提纲挈领,得其大要。

长按扫码,即刻购书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END—

【近期专题】

生活书店7月新书推荐

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近期文章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