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近日上網看到一條消息,一位導演看上了安口窯遺址,打算在此選景拍攝。這條不起眼的消息再次勾起了我的探尋慾望,對於一個六零後,安口窯已經成為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的一道痕跡,打我自小起,就和安口窯的粗瓷大缸罈罈罐罐融合在了一起,那時候家裡窮,廚窯裡的酸菜,備醃菜,米缸,麵缸,水缸順窯排成一行,案板的擱板上鹹韭菜,鹹芹菜,鹹蒜,還有食鹽等都是罐罐裝著,一個品種一個罐罐,進入廚窯如果有這些廚具就是家和富庶的象徵。

初夏的安口,到處披綠掛翠,發展陶瓷器產業,重振安口窯雄風,首先映入眼簾的這紅色大字表現出當地政府加大氣力重扶龍頭產業的決心,我莫名的感到一種激動。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芮河混雜著黃土高原特有的泥漿靜靜地流著,對面就是窯頭村,坐落在半山腰上。進入村莊蒿草齊腰,到處殘垣斷壁。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沿著羊腸小道蹣跚前行,猶如網絡傳說一樣,整個村子空空如也,大門緊鎖,房屋風格全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土房,每家每戶牆頭房腳的瓷器倒特引人注目,或平躺互鑲,或多個並排直立,形成一道道缸牆,在這些小巷,每一家每一戶的圍牆乃至豬舍廁所的牆,幾乎全是用瓷器圍砌的,當然這些瓷器都是缸罐之類的一些次品或者廢品,據說這種圍牆不怕風吹雨淋不說,在陽光燦爛的晴好天氣,色彩斑斕,光華灼灼,是安口窯的一大奇觀。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安口窯獨特之處除了缸壘牆外還有以土覆頂的平房,無論幾間,屋頂均用土覆蓋。這樣的屋頂上都有一個直徑約二十多公分長不過一米的碌碡,用來在雨前滾壓屋頂和雨後天晴了滾壓屋頂,由於安口窯特別的土質,這種土頂平房在雨水偏多的華亭一帶,竟然歷經數十年而不滲漏。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對於瓷器的用途發揮到極致,煙囪都是用承插式水管套起來的。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一家破敗的院落,好久沒有人居住,卻在屋外房簷上掛了個燈籠,孤零零的隨風搖擺,給這寂靜的村落增添了一分色彩。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行走在古村落,到處是破敗蒼涼。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據史料記載,安口窯陶瓷燒造業興起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宋元時以燒製黑瓷“鐵鏽花”和青瓷為主,技術逐漸成熟。至明代以煉製頗負盛名的青花瓷為標誌,實現了技術上質的飛躍,從而攜“隴上窯”之美名躋身全國名窯之列,達到鼎盛期。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明清時以燒製黑、白陶為主,至明末清初趨於衰落。後來到晚清至民國末年的100餘年間,由於戰亂頻仍,全國各地的瓷工藝人紛紛流落安口,不斷帶來新技術、新工藝,於是安口窯陶瓷業再度興起,盛時瓷窯多達50餘座,瓷工3000多人,產品90餘種,年產量700多萬件。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解放後瓷窯收歸國營,先後辦起了陶瓷廠、電瓷廠,瓷工最多時達到20000人,產品遠銷西北各地,成為尋常百姓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在殘垣斷壁中找尋曾經輝煌了上千年的安口窯

改革開放後因工藝落後、設備老化、經營不善而再度衰落,雖經2002年停業改制等幾番折騰,最終還是於幾年前以徹底倒閉歇業而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