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感到迷茫?9成大學生做到這3點就能成功

進入大學,沒有了“高考”這一目標,大一新生仍是一張白紙,或許空無一物,或許感到迷茫不定。

可是大一時恰好是白紙,給了你無窮盡的自由,那麼我們怎麼把握當下,描繪好五彩繽紛的未來?

大學生活感到迷茫?9成大學生做到這3點就能成功

1 轉變學習方式,成績仍然重要

當第一次踏入大學,就會發現,大學的學習方式和高中相比完全不相同。大學老師講課以PPT的形式為主,講課思路和順序完全按照PPT的展示內容,進程相對快,不在乎個人的接收能力,不會反覆地複習,更不會"苦口婆心"地勸你學習,最不同的是,大學成績的評分方式更加多樣化,大學課堂注重討論,不再是單純的授課,還有小組展示等多樣化的形式,因此你的課堂表現也計入評分。課外除了一些佈置的作業,幾乎都是你的自由時間,沒有人督促你去複習和預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會讓部分新生一時間無法適應,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從“他律”變為“自律”。

很多同學上了大學,把“上了大學就輕鬆了”銘記在心,開始自我麻痺,不重視學習成績,把追求"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當作說辭。然而,當考試掛科時,就面臨重修,不僅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影響畢業。殊不知精彩的大學生活與好成績不衝突。

在大學裡,學習成績看績點,一般是4分制。績點是絕大多數高校衡量學生成績的標準,是決定你能否取得獎學金、修讀輔修專業、雙學位及轉專業、出國、保研的重要條件。要想拿到高績點,除了課業成績優秀,學術成就和文體成就也影響著績點的高低。未來想要將選擇權把握在自己手中,成績仍然是重中之重。

2 有選擇地進行規劃

有的同學可能由於不瞭解自己的專業或者專業調劑,考上了自己並不是很喜歡的專業,想要轉專業。這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是否一定要轉,能不能通過修雙學位達成目的?轉專業的要求是否符合?能否接受轉專業後同學環境的變化,專業課程壓力過大?能否接受再讀一年?如果不是很瞭解自己想轉哪些專業,可以先圈定幾個自己喜歡的專業,瞭解該專業的大致介紹和學校對這個專業的培養目標,多問問學長學姐,也可以去蹭課實際瞭解一下。畢竟轉專業除了需要要慎重一些,但有時候也需要勇敢邁出這一步。

還有部分同學想多樣發展,做“斜槓青年”,進入大學後選擇修讀雙學位。也要考慮能不能承受課業壓力?修雙學位意味著課外雙休包括節假日也要上課,能不能接受?建議同學們儘可能向老師、學長學姐諮詢,不然修到一半再放棄,會浪費了很多本來可以做更適合事情的時間。

三、學生會社團,培養興趣愛好

加入感興趣並且可以得到鍛鍊的組織,那就是寶貴的珍寶。但不管是學生會還是社團,都不宜加入過多。你要學會權衡,不感興趣或者能力得不到提升時,可以及時捨棄,硬耗也只是費時費力。

想培養興趣和技能,大一大二就是最合適的時間。可以報網絡班,如果條件合適,也可以報實體班。如果你喜歡畫畫,你可以去培養美術能力;如果你喜歡攝影,就可以買好裝備動起來了;如果你沒有什麼興趣,那就健健身或者泡泡圖書館。人的差距在於業餘,一定要去努力追求,切忌把坐以待斃當作隨遇而安。

上面講的雖然不能保證每個人的前程似錦,但足以讓9成新生大獲裨益,因為這是無數“前輩”所總結的最安全的生長方式。

如果你還對大學生活迷茫,渴望更個性化的規劃,歡迎私信。

更多諮詢請關注@知涯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