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聾兒語言教育

眾所周知,聾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是語言,聾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同樣是語言。如何有效地使聾生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一直是聾校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其實,語言溝通問題實質上就是教學中的一個“怎樣用語言教”的問題。解決好“怎樣教”的問題是提高聾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聾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前提。為了尋求解決聾校語言溝通障礙的對策,我們做了一些積極地有益的嘗試。

1、淡化口語、重視手語,強化筆談。

傳統教學要求培養聾生開口說話,這當然是個美好的願望,然而事實上,絕大部分聾生難以達到這個要求。過去對聾生過分著重口語訓練,寧可千百遍地糾正一個發音,也不願意指點他一下如何去用手語,結果事與願違。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調整方向,淡化口語教學的要求,從聾生的實際出發,對極少的有可能通過聽覺獲得有聲語言刺激的聾生進行專門的口語語言訓練,而絕大部分的聾生則要重視手語教學,通過讓聾生熟練掌握他們最喜歡使用的最自然、最流暢的語言,再在此基礎上學習規範的書面語言,這樣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知道聾生語言溝通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認知經驗與語言符號不能同步形成聯結,而手語恰恰使得這種聯結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運用手語正是聾生潛能之所在,通過手語去學習語言不僅有利於潛能的開發,也有助於建立自信和自尊,提高聾生的交往意識,從而使他們的溝通能力得以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極力為聾生創設真實的情景,讓他們能夠使用語言做事,通過做事促進他們的語言發展。為此,我們主張在聾校開設筆談課,並且建議每個聾生隨身配備一本小留言本和一支筆,以便隨時進行筆談,強化交流溝通意識,從而使他們時時處處不間斷地與語言打交道,把語言與社會實踐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發展聾生的語言。

2、將培養聾生溝通交往能力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全國聾教育課程改革方案》(討論稿)提出:改變這一現狀,必須關注聾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個別化教學,提倡教學語言的多元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溝通、交往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們應當將培養聾生溝通交往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貫穿和滲透到每一堂課中去。積極有效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真正讓聾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能,切實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溝通交往能力。

在KEDS和MSSD新課程體系中有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語言及交流思想能力,即學生要盡其所能,培養全面的語言及交流思想能力,並能有效地選擇溝通方法,做到既能與聾人又能與健聽人進行交流。具體的要求是:具有表達和聽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社會、工作和家庭不同場合交流的能力;具有發現、獲取和利用通訊技術的能力等。我們的課程設置裡為什麼就不能作這樣具體化的要求和規定呢?取其所長,為我所用,這對培養聾生的溝通交往能力是有好處的。

3、聘請聾人教師做助教。

聾人教師與聾生同屬一族,文化背景相同,心心相印,便於溝通,並且聾人教師手語形象生動易懂,面部表情豐富,符合聾生的認知特點,聾生喜歡看。但是,目前聾教育系統內聾人教師極少,而現有的聾人教師絕大部分擔任專業技能課的教學工作,很少涉及到語言類學科。這對於聾生來說,實屬一種資源浪費。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聾人教師在聾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們與聾生進行的溝通交流比起健聽教師來說不知容易多少倍。因此,我們應聘請更多的具有教學能力的聾人擔任專職教師,增加聾人教師的比例,發揮他們的作用。比如,在語文教學當中,課文的朗讀這一環節,健聽教師的手語朗讀效果無法和聾人教師相比。可以這麼認為:任何一個知識如果能夠以與聾生的年齡特徵、生活經驗相適應的方式出現,就能被聾生所接受。只要我們能夠提供學習的途徑,他們就能學會他們要學會的東西。

4、加強健聽教師的培訓工作。

我們非常清楚,造成聾生語言溝通能力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健聽教師的專業素質不高。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健聽教師的專業語言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在標準手語、聾人手語以及普通話的培訓方面。當然,如果教師沒有給聾生特別的愛,沒有為聾生帶來人生幸福的理念,沒有用心貼近聾生,即使擁有再多的師生交往技能,那也毫無用途。

當然,培養聾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程,有待我們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領導和同事們長期共同努力,讓我們乘著此次新課程改革的東風,在聾教育教學中切實解決好聾生語言溝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